正宗草民:流行諂言假話的民族有希望嗎?

最近多半月,網友們很少看到本草民的文章,原因是啥呢?在此向大家做一解釋:一不是本人偷懶少寫作,二不是本人膽怯欲蟄伏,真實原因是近多半月在「博客中國」網站我很難發上文章來。咱國家南部那個原屬英國殖民地的大城市最近發生的事,我最感興趣最關心,所以最近我為那個城市的事共寫了四篇文章發進「博客中國」,但無一例外的都是沒露面就被刪掉。前天我又為受權貴青睞的某投機客寫一文,也是一發出就被斃,後來我又將那文數次修改連發了四遍,都沒成功。總之,最近這段時間,本人在「博客中國」的狀態,幾乎等於被禁言了。

今天咱實在是憋不住,又想再發出點聲音。可又猜不準究竟說點啥不犯禁不會被捂住嘴。這樣吧,受目前網路上一些事情的刺激,咱在此文中想主要評說一番「拍馬」,試試此話題能否通過網警的法眼。

「拍馬」一詞的起源應是元朝的蒙古人。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其民族中下級對上司最好的讚美,就是誇他的馬好。元朝時的下級見到了上司,往往是,一邊拍著上司的馬背一邊用盡天下最美的詞誇讚這匹馬,什麼「膘肥體壯」啊,什麼「鬃長毛亮」啊,什麼「追風趕月」啊等等,總之是要把上司的馬誇成是寶馬良駒。後來,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拍馬」可以和溜須二字搭配成一成語「拍馬溜須」,其同義詞有:諂媚奉承、趨炎附勢、逢迎巴結等,反義詞有:剛正不阿、浩然正氣等。

愛聽好話、奉承話幾乎是人的天性,做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愛聽幾句奉承話沒什麼大礙,但一個國家的統治者、管理者假如也只願聽、只想聽讚美自己的阿諛奉承之詞,那對這位統治者、管理者來說,就恐怕是禍不是福了。

中國古代唐朝的一位開明皇帝李世民,他就深知「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這一哲理,因此他將一剛正不阿敢進逆耳忠言的魏徵放在身邊。魏徵不負君望,犯顏直諫太宗二百余次。後魏徵病逝,太宗李世民悲慟之極,謂侍臣:「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也正是由於李世民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聽得進魏徵等人的逆耳忠言、善於接納吸取逆耳忠言,所以才有了盛唐的貞觀之治。

中國古代宋朝也有一皇帝宋徽宗趙佶。此皇帝與唐太宗李世民正好相反,其從來就聽不進半句逆耳忠言,並且將只會「拍馬溜須」、「諂媚奉承」的高俅之輩當作心腹、當作「正能量」封為高官。想那「正能量」的高俅之輩除了會「溜須拍馬」地說幾句讓皇帝聽了高興的順耳話外,再就是會踢幾腳毽子,那有啥治國之能?於是這位只喜歡聽順耳諂言,聽不得逆耳忠言的徽宗趙佶,先是國之能人義士紛紛棄他而去,上了水泊梁山。後來又遭遇「靖康之變」,被金兵俘獲,受盡了凌辱,最後不堪精神折磨死在了異域「五國城」。

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盛衰交替的前車之鑒比比皆是,但至今喜聽諂言、拒絕忠言的風氣不僅在官場依然盛行,而且和古時那些禁絕忠言的王朝比都好像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將忠言、真話全屏蔽,讓諂言、謊言、假話流行,那麼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還有希望嗎???

文章來源:正宗草民的專欄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