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第439期(2014/9/7)

【新唐人2014年09月09日訊】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新聞週刊》!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週年。就在全球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型經濟體,人們以為生死搏鬥只會出現在商場之上的時候,伊拉克、烏克蘭硝煙再起,戰火紛飛,大有時針倒轉,回到百年前的動盪之勢。冷戰結束了才不過25年。難道,新一輪的冷戰已經又拉開序幕了嗎?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前面說的那段話,證明歐美國家的領導人已經充分意識到「東烏克蘭危機」時時刻刻都有可能從一個地區性爭端演變成一場國際性的軍事對立。讓我們先來看看東烏克蘭的局勢。

烏東停火 前途未卜

週六清晨,烏克蘭東部城市頓涅茨克恢復了平靜。自從當地時間週五晚間,烏克蘭政府和叛軍簽訂的停火協議生效之後,這個城市度過了幾個月來難得的一個平靜夜晚。

公車開在沒有遭到戰火破壞的街道上,人們享受著這片刻的安寧,但他們並不相信戰爭從此真會結束。

講俄語的頓涅茨克居民:「什麼停火?不過是演戲。作為一個政治學者,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場戰爭還會持續5-9年。」

就在兩天前,頓涅茨克的機場還是烏克蘭政府軍和叛軍激烈交鋒的戰場。不少房屋被砲彈集中,清真寺也未能倖免。

直到週五,烏克蘭政府代表和叛軍首領在明斯克達成停火協議之後,槍砲聲才停止下來。

歐安會代表Heidi Tagliavini:「我們就三個重要事項達成協議:首先是停火,撤出重型武器;其次是釋放囚犯,全部釋放;第三是提供人道援助」。

叛軍在莫斯科的同意下,答應停火,但卻明確表示,停火不意味著其將放棄自己的政治目的。

自稱「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領袖的Igor Plotnitsky:「這不表示我們放棄了要脫離(烏克蘭)的目標。」

普京的新俄羅斯帝國夢

在過去的一週當中,亞速海邊(Sea of Azov)的港口城市馬里烏波(Mariupol)成為烏東戰局的焦點。馬里烏波大約有50萬人口,位於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半島之間。被控在俄國指使與資助下的烏克蘭叛軍一度攻打到距離馬里烏波20公里的地方。北約資料顯示,至少有上千名俄羅斯士兵潛伏在烏克蘭境內,大約有兩萬名俄軍士兵集結在烏克蘭邊界。那麼,普京在烏克蘭所做的這一切,為的到底是什麼呢?

烏克蘭是歐洲土地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國。在歷史上與俄國分分合合,1922年成為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的成員。1991年,蘇聯解體後,宣佈獨立。

也許,像很多俄國人一樣,普京很難從心理上接受烏克蘭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不再是哪個附屬於莫斯科的小俄羅斯。

也許,普京攪亂烏克蘭的目地並不是想佔領烏克蘭,而是希望通過武裝行動,逼親西方的現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下臺,然後在扶持一個聽話的傀儡主掌基輔。

也許,普京在烏克蘭的所作所為是出於其地緣政治的目地。

今年三月,烏克蘭境內的自治共和國——克里米亞半島在普京的授意下,宣佈聯合塞瓦斯托波爾市脫離烏克蘭獨立。

俄國總統普京:「我肯定,2014年將進入歷史,進入我們整個國家的歷史,因為這裡所有的市民決議與俄羅斯在一起」。

塞瓦斯托波爾市是俄國黑海艦隊的所在地。在塞瓦斯托波爾宣佈與克里米亞一起脫離烏克蘭之前,俄國每年要向烏克蘭支付1億美金的租金。

3月18日,克里米亞正式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而克里米亞與俄國大陸之間只有海上通道相連。俄國政府下令建造一條橫跨刻赤海峽的大橋,解決交通運輸的問題。

不過,這個夢想可不會像這個演示錄像中顯示的那樣,瞬間實現。且不說,建橋的技術認證還沒有徹底完成,即使要建也需要大約四年的時間,並且投資不菲,預計要花費30億美元。

刻赤海峽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1943年,德國建築師阿爾伯特•斯佩爾就計劃修建刻赤海峽大橋,以便能讓德軍快速攻打蘇聯。不過,大橋尚未完工,蘇聯紅軍就攻佔了克里米亞半島。蘇聯接手德軍遺留下的工程,於1944年11月完成全長4.5公里的鐵路橋,卻因橋墩沒建防波堤,而造成大橋於1945年被浮冰撞毀。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從俄國大陸通往克里米亞的通路也不只刻赤海峽這一條,正因如此,一些專家們認為,莫斯科指使烏克蘭叛軍攻打馬里烏波港,是為了開闢一條陸上通道,以方便俄羅斯和克里米亞之間的運輸往來。更何況,冬天將至,刻赤海峽的海水一旦結冰,駁船運輸難免不會中斷。

無論是參與克里米亞戰爭,還是製造東烏危機,普京的藉口都是,這些地區大多數居民都講俄語,因此需要俄國的保護。依次類推,位於莫爾達瓦境內的德涅斯特河沿岸以及65%以上的居民都講俄語的敖德薩港也難免不落到克里米亞的境地。

歸根結底,這一切軍事行動的目地恐怕都是為了滿足普京的新俄羅斯帝國夢。

拜普京之助 北約再拾昔日之威

普京的新俄羅斯帝國夢使得它的鄰國寢食難安,尤其是波羅的海三國。與烏克蘭不同的是,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都是北約成員國。不過,普京的霸氣,也激發了北約的活力。這個在冷戰過後逐漸被人們遺忘,甚至漸漸懷疑其存在意義的組織,重新走進了公衆的視野,並成爲了炙手可熱,最受矚目的對抗俄羅斯的希望。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這個危險的世界,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與金錢。所以今天,這個聯盟提出了防禦型投資的承諾。我們同意扭轉正在縮減的國防預算,在未來十年內提升這筆預算。」

北約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聯盟,軍費開支佔世界國防開支的70%。在9月5日結束的高峰會上,北約決定組建一支「先鋒」海陸空快速反應部隊,捍衛其東歐成員國的安全,矛頭直指俄羅斯。

這支部隊由數千人輕裝組成,能在兩三天內迅速調度到任何地方。英國已率先表明會動員3500人加入部隊。北約亦會在東歐設立指揮總部,儲存軍備補給,為部隊提供支援,波蘭、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國家都已經表示願意接受用以部署軍事裝備的設施。

烏克蘭非北約成員國,北約因此無法直接出兵支持烏克蘭。但北約決定對烏克蘭提供其它方面的支援,包括提供物資,以及發展烏克蘭軍隊與北約部隊的合作能力。

此外,之前堅持按合同規定,交付軍艦給俄羅斯的法國,今日宣佈延遲交付期,相信也是因為北約的壓力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從冷戰結束之後,北約的存在價值就不斷收到質疑,特別是2003年的阿富汗戰爭之後,討論北約是否早該進博物館的聲音始終都未消失。

9月4日,哈佛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在外交政策網上發表評論文章說:「北約該對普京說謝謝」。

「聯盟通常是爲了對應威脅而誕生的,一旦外部威脅消失了就會瓦解。許多以前的聯盟就是這樣。」

如今,俄國對東歐國家的威脅,使得北約重新拾起舊日的雄風。

北京指鹿為馬 港民主回歸夢被出賣(1)

8月31日,中共人大封殺香港真普選,令許多香港人悲憤,卻也不意外,事實上,1980年代,「中英談判不是三角凳」,這一句鄧小平的名言言猶在耳,意思是說,香港前途是中國和英國來決定的事,香港人沒有資格上談判桌,而如今三十年過去,人大的一錘定音,再度漠視香港人的心聲,今後香港民主運動何去何從?沒有人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任何的對話、中間、溫和路線,都已經走到了盡頭。

口號:「我要真普選!」

台下抗議的激烈,台上官員一臉尷尬,倒是中共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故作鎮定的介紹政改方案,直到被司儀打斷。

中共人大封殺香港真普選,9月1號,京官李飛來到香港,泛民主派人士高聲抗議,一一被抬離現場。

事實上,憤慨的不只有泛民主派,還有向來對當局寄希望的溫和派。

曾經在2010年力主爭取和中央達成政改協議,外界形容被北京招安的蔡子強,近日發表文章說,路走到這裏分手:民主回歸派的落幕。

從民主回歸派中堅人物口中發出的,這沈痛的悲鳴,標誌著一代人的理想幻滅

1980年代,中共拋出「民主回歸」的承諾,鼓舞了當時的學界和民主派,1984的中英聯合聲明中寫道,「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學生們寄希望於鄧小平所謂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真誠的相信,這個所謂的祖國,會給予民主的空間,多年過去,儘管不少當年學運領袖後來醒悟「,民主回歸」是統戰手段,但仍有許多人一直希望在民主議題上,開啟北京和香港的對話空間。

蔡子強說,這次中共扼殺真普選,讓這些民主回歸派,感到前所未有的沮喪,甚至憤慨,他心灰意冷的形容,30年過去了,或許大家真的是錯了。

就在此刻,54位在大專院校任教的學者,發表致「對話之路雖盡,民主之心不死──致全港市民書」,批評北京背棄1980年代以來強調的「民主治港」承諾,巧言令色的強迫港人接受指鹿為馬的假普選,

這是香港主權移交前,廉政公署的宣傳片,呼籲市民和港府合作打擊貪汙,不要指鹿為馬,諷刺的是,現在卻成了港人拿來形容北京和港府的常用詞。

聽著當局的說法,港人只感到更加憤慨,獨裁專政披上普選外衣,就是港人口中的指鹿為馬。

近期香港廉政公署直闖傳媒大亨黎智英的寓所抄家,以及和平佔中金融組負責人錢志健在《信報》,長達9年的金融專欄突然被封殺,再再顯示了,北京不但不放手民主,連原本的自由空氣,也步步緊縮。

佔中金融組負責人錢志健:共產黨的紅色資金已經佔領了香港,如果連反對的聲音都不可以有的時候,對香港是大件事。

命運自決 香港新生代抗命不認命(2)

這次北京扼殺真普選,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金融時報》撰文批評,人大的普選框架就像伊朗,假民主,真獨裁,也強調英國政府對於香港負有道德和政治義務,而英國議會也重申,將劃繼續調查中英聯合聲明在香港的實施情況,假普選造成的政治風波,引起國際社會關注,接下來的香港民主之路怎麼走?香港人也在焦慮中好奇,佔中運動,何時正式發起?然而,等不及大人們的答案,新時代的序幕,卻由年輕一代揭開。

九月初,港大和中大的學生發起了大規模罷課運動,以抗議中共漠視港人的聲音。三十年來,香港年輕人的「民主回歸」夢被出賣,三十年後的現在,學生們向世界宣告的是,「抗命不認命」。

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發起罷課就是要告訴中共,我們這班大學生,不接受一個沒有我們存在、沒有我們話事(決定權)的未來,為香港新的時代、為香港抵抗的時代,掀起新的一頁、掀起第一波。」

語氣堅定,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呼籲,9月22日發起大專院校學生罷課一星期,強調是第一波的公民不合作運動。

從2012年反中共洗腦,反國民教育運動開始,很多人驚覺,香港的年輕人變了。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告訴世界,香港人才是香港的主人,我們自己的命運自己決定。」

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這個香港已經不再是我們熟識的香港,不再屬於我們,不再屬於青年,而是被中共,被大商家,被大財團,牢牢地控制住。」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鄭宇碩:愛國教育是對一件事情的抗爭,但現在的學生運動,是對香港整個政治,對特區政府,對中央的不滿

這是之前學聯為了呼籲六二二公民投票所拍攝的影片,不再等待中央恩賜,更不像上一代人的認命和妥協,年輕一代,有著勇氣,有智慧,以及向北京抗爭的膽識,

《香港將於33年後毀滅》:「香港,是一個繁榮安定的地方,但一直以來,我們所過著的­安逸生活,可能在下一刻,就會突然被摧毀。」

《香港將於33年後毀滅》的影片,在年輕網友中廣傳,製作班底,都曾參加過反國教、免費電視發牌事件。

短短七分鐘的影片,描述香港將被小行星摧毀的科幻劇情,而這小行星,就是中共,劇情­中,三分之二人口放棄香港,但主角選­擇留下來奮鬥。

《香港將於33年後毀滅》:「我只是奇怪,為何還有三十年的時間,不盡力嘗試拯救香港­的方法,我們除了選擇逃避之外,其實我們還有選擇,勇敢面對的自由。」

今年的七一大遊行,50萬人上街,當晚學生留守預演公民抗命佔中行動,511人遭到警方逮捕,近八十位是大學生,面對中共強大的國家機器,年輕一代選擇的是,勇敢回擊。

副秘書長岑敖暉:「為香港的大型公民抗命行動揭開了序幕。希望透過七一之後的留守,向市民、向中共政權、向梁振英政權展示,香港人是有能力亦懂得如何進行一個有秩序、確守非暴力原則的公民抗命。」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政改的硬戰、重奪政府的運動,不是只屬於學生的運動,是屬於每一位學生、市民、工人、打工人士,屬於香港人一個重奪,屬於香港人政府的一個運動。」

民陣召集人楊政賢:「如果我們先接受的話,我們對不起下一代的香港人,對不起日後香港人爭取民主的人,因為我們先接受的話,我們就沒機會再回頭,走上一條歪路。」

人大公佈政改方案的8月31日夜晚,被稱為香港民主最黑暗的一天,佔中集會裡,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忍不住掉下眼淚,他曾說,發動公民抗命,不怕被警方拘捕,香港民主絕不妥協,這是對父母,對朋友,也是對下一代的許諾。

海闊天空的歌曲響起,這是1990年代以來,時常在社會運動中高唱的曲子,追求自由的渴望,在兩代之間從未改變。

只是,三十年民主路彈指飛逝,當年的學長如今年已半百,香港民主依然前途未蔔,如今,年輕一代接棒,不同於上一代的認命,他們決意拼搏,要走出香港的命運。

新唐人新聞週刊綜合報導

記者再被斬首 美誓言追緝IS到地獄之門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公佈了名為「給美國的第二條消息」的視頻,視頻中美國記者史蒂芬•索特洛夫被斬首。美國總統奧巴馬之後誓言,斬殺兩名美國記者的兇手定將會被繩之以法,美國不會受到恐嚇,決心將恐怖組織徹底「消滅」。

美國證實,恐怖組織伊斯蘭國9月2號公佈的這段視頻中,被斬首的是31歲的史蒂芬‧索特洛夫。這是兩周內第二個被IS斬首的美國記者。

美國總統奧巴馬警告,美國決心徹底消滅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副總統拜登3日更表示,對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美國將追緝他們到地獄之門。

拜登說:「他們應該知道,我們會追緝他們到地獄的門口,直到把他們繩之以法。因為地獄是他們所屬之地!地獄是他們所屬之地!」

索特洛夫2013年8月在敘利亞北部遭到綁架。在此前第一位美國記者詹姆士•弗萊被斬首的視頻中,曾出現索特洛夫的鏡頭。

兩次殺害美國記者的錄像有很多相似之處,劊子手操著英國口音,一樣陰森恐怖,SITE情報組織說是同一個人。在這一次的斬首錄像中,也出現了英國人質。有報導稱,他是英國記者海恩斯(David Haines)。

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表示,英國不會屈服於恐怖主義。英國政府會考慮每一個可能的機會來保護這名人質。

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我們(給恐怖份子)的資訊很明確:我們一致譴責這種野蠻和卑鄙的行徑。他們(這些恐怖分子)應該很清楚,他們的威脅,只會強化我們的決心,讓我們站出來維護我們的價值觀而擊敗他們。」

星期五,北約峰會落幕,美國在當天宣佈,已經與盟國達成一致,建立起打擊伊斯蘭國極端武裝的聯盟。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對IS組織沒有任何姑息政策,無論在哪裡讓他們容身,都是在當地留下一個毒瘤。

美國總統奧巴馬:「我非常有信心,北約盟國和合作夥伴已經準備好,加入一場更廣泛的國際合作行動,來對抗ISIL的威脅。

在北約峰會的場外會議中,來自美、英、法、德、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北約盟國的外交及國防官員們,制定了一項雙管齊下的策略:地面上加強對伊拉克和敘利亞打擊IS武裝的軍事力量;在空中則持續空襲打擊IS武裝分子。目標是徹底摧毀IS武裝組織。

埃博拉加速擴散 聯合國成立危控中心

節目最後,我們來關注埃博拉的最新消息,截至5號,疫情已經造成至少2105人死亡,3967個病例數。西非國家獅子山為了控制疫情的擴散,將在9月18號至21號採取為期四天的全國禁閉措施,幫助醫療衛生人員確診病例。

9月5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與世衛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等聯合國機構代表,召開會議宣佈設立埃博拉「危機控制中心」。

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首次被發現,而這波疫情的死亡人數,已經超越37年來疫情爆發的總死亡人數。

馬里衛生部主任Samba Sow:「患病人數越多,死亡人數也越多,這是傳播迅速的致死疾病。在政府和國民中引起恐慌,也波及醫療工作者,他們占10%,這是很高的比例了,10%醫護人員也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埃博拉疫情嚴重程度正在不斷升級,未來的9個月,可能會有大約2萬人受到這種致命病毒的威脅,仍在實驗中的疫苗無論進程還是產量,都沒有辦法滿足需求。

Newlink生物製藥公司董事長查爾斯•林克博士:「在臨床試驗中,你知道要花一些時間。我認為每個人都在努力儘快推進這些試驗,在監管、科學和倫理的約束範圍內。因為許多疫苗都是首次進行人體試驗。」

9月5號,美國第三名確定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醫生裡克•薩克拉,搭乘飛機離開利比裡亞,週五抵達美國內布拉斯加州醫學中心,接受隔離治療。另外,英國首位在救治埃博拉病患時不幸感染的醫生威廉•普利,證實已經痊癒出院。

醫生Mike Jacobs:「他現在就坐在我身邊。我代表皇家自由醫院小組成員,高興地告訴大家,威廉已經從埃博拉中完全康復。」

29歲的威廉•普利(William Pooley),在獅子山協助治療埃博拉病患時,不幸被感染。一周前被送回英國,在倫敦皇家自由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威廉•普利:「我在幾個方面都非常幸運……我有些令人不快的症狀,但沒有相對來說最惡劣的病症。」

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埃博拉痊癒者的血,應該用來醫治其他感染者。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當人體遭到感染時,血液中會產生抗體來抵禦病毒的侵襲。而痊癒者血液中的抗體可以增強患者的免疫系統。理論是根據1995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博拉疫情暴發的研究,當時經過這種血液抗體治療的患者,八人中有七人都存活了。

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幹事基尼(Marie-Paul Kieny):「這種藥會在西非的患者身上使用,但要跟患者講明實情,徵得本人同意。要告訴他們還不確定藥效,用藥會有風險,他們得同意冒這個險。」

目前對埃博拉疫情還沒有確定的治療藥物或疫苗,美國已經開始進行埃博拉疫苗實驗,在未來幾周將擴展到英國、馬里和岡比亞的幾個中心。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這是世界上首次埃博拉病毒大爆發,而且疫情正逐漸失控,未來情況可能會更糟。而要想阻止埃博拉,速度是關鍵。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湯姆•弗里登:「有三大關鍵需求。第一是需要更多的資源,其中有很多挑戰需要面對。第二是需要國內醫療照護方面的技術專家。第三是需要全球協調出一致的應變策略。因為這不僅僅是西非的問題,非洲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問題。」

專家呼籲,受埃博拉影響的地區,人民需要對公共衛生系統有信心。

獅子山衛生部兒童健康項目主任Samuel Kargbo:「從疫情一開始,人們從我們這裡得到的資訊就是無法醫治的絕望。所以他們不去醫院,去其他地方,找傳統的療法。對我們的醫療系統沒有信心,跑掉了。應該讓他們看到希望,一直在研發藥物和疫苗,他們很快能獲得藥物,制止這場瘋狂的毀滅。」

世衛組織說,有關疫苗的安全數據今年11月可以做出。如果證明安全的話,將立即在西非國家使用。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