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開始允許出現債務違約 下一步是國企?

【新唐人2014年3月26日訊】(新唐人記者張旖旎報導)3月初,中國出現了首例民企債券違約;上週,浙江興潤置業35億債務違約。中共總理李克強、央行副行長潘功勝3月份在不同場合都表示允許出現一些債務違約。有輿論認為這是中共在金融系統改革的最新跡象。也有專家認為,與民企相比,更需要並且更有可能違約和重組的部門是國企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了解情況的中共政府官員的話說,中共監管部門現在在嘗試通過允許出現一些債務違約,來約束不計後果的貸款活動。在經濟放緩之際,許多公司和地方政府借款人難以償還債務,包括中共央行和證監會在內的監管部門正加大力度監控不斷上升的信貸風險。

大陸官媒「中新網」3月24日報導,江蘇射陽農村商業銀行被傳破產,隨後出現罕見的近千人現金擠兌潮。

本月初,繼上海超日債券違約、吉林信託涉礦信託違約后,房地產公司興潤置業35億債務違約。這也是中國出現的首例債券違約事件。

資產達30億的興潤置業是寧波奉化當地最大的房企。在興潤置業超過35億元的巨額債務中,24億屬於銀行欠貸,涉及十多家銀行。

《華爾街日報》3月25日的報導說,中共證監會計劃在本月底前成立一個新部門,負責監管公司債市場。一名知情官員稱,成立新部門的目的是為了更早地識別違約風險。這名官員表示,新部門還將制定有關如何解決違約問題的規定。該官員說,基本原則是由市場來決定誰將破產、誰不會破產。《華爾街日報》稱這一系列舉動是中共領導人推進金融系統改革的最新跡象。

以上金融系統改革跡象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上海舉行的一個論壇上已有透露。他在本月23日表示,在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讓一些違約事件順應市場的力量而「自然發生」。

據英國《金融時報》早前的報導,近年來,中國大量個人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這些資金大多流向了很難從正規銀行體系獲得貸款的企業和機構,比如礦商和地產開發商。

針對銀行業出售的高收益投資產品的違約情況,李克強總理不久前曾表示,中共政府可以承受部分金融產品違約以避免催生更大的風險。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3月24日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表示,儘管作為民營企業的超日違約作為國內首例債券違約而具有里程碑意義,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中共是否會讓國企也違約?

黃育川認為,與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槓桿化程度要高得多。2012年末,國有企業負債是其收入的4.6倍,而民營企業僅為2.8倍。與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8年相比,民營上市公司的債務利潤比下降了5%,而國企上市公司的該比例上升了33%。民營企業的營運現金流量與流動負債比為60%,而央企僅為30%(一般來說,現金流動負債比率越大,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業按期償還到期債務)。因此,更重要、並且更有可能違約和重組的企業(尤其是如果考慮到間接補貼的話)在國有部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