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沒能遏制房價 卻成腐敗溫床

【新唐人2013年10月29日訊】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共政府為樓市降溫的核心舉措是到2015年建造3600萬套保障房,但現在該政策露出了失敗的跡象。保障房政策沒有成功遏制房價上漲,相反卻成為腐敗的溫床,並加大了業已負債累累的企業和城市的財務負擔。中國的保障房政策存在嚴重偏離正軌的風險。

高房價引發越來越多的不滿

金融時報的文章開頭寫道,“他們沒看見那名帶著一袋子螃蟹的男子是怎麼進來的。”這名男子戴著一副碩大的飛行墨鏡,步入中國東部城市南京的房地產博覽會,溫和地表達自己的抗議。

他用繩子牽著6只螃蟹,每只螃蟹殼上貼有“高地價”和“高房價”字樣。他的同伴展開了一幅大標語,上面寫著:“高房價橫行幾時休?”。螃蟹四處爬行,暗喻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肆意橫行”。

與中國偶爾演變為暴力事件並導致防暴員警出動的抗議活動相比,這名男子的行為要溫和得多。他和進來時一樣,悄然離開了展廳。現在他的身份依然是個謎。

但這種幽默的抗議無法掩蓋問題的嚴重性。

在過去十年時間裡,中國主要城市的房價上漲了近4倍,房價或許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的最大威脅。經濟方面,人們擔心中國房地產已經出現泡沫,而泡沫最終會破裂,這將會引發一場金融危機。社會方面,人們普遍對高房價感到不滿,而房價的持續上漲只會引發更多的不滿。

保障房建設大躍進 誰能受益?

中共政府顯然意識到了這兩種風險。今年3月,中共總理李克強在其上任後的首次記者招待會上承諾要調控房地產市場。李克強表示,這將會“惠民生、促發展”。

然而自他發表講話以來,房地產市場仍然不乏瘋狂。中國主要城市房價同比上漲了近20%。

中共政府為樓市降溫的核心舉措是到2015年建造3600萬套保障房,但現在該政策露出了失敗的跡象。保障房政策沒有成功遏制房價上漲,相反卻成為腐敗的溫床,並加大了業已負債累累的企業和城市的財務負擔。中共的保障房政策存在嚴重偏離正軌的風險。

廣受詬病的是3600萬套的目標,因為並不嚴謹的保障房定義使其實際在建數量被誇大。但即便只實現一半目標,數量也接近中國過去5年住房建造總量的一半。

瑞信分析師杜勁松說:“建造並非最大的問題。中國人擅長蓋房。最令人擔心的是你如何能確保公平而高效地分配保障房。”

人們普遍認為,只有有關係的人才能買到保障房,這雖然有些誇大其詞,但也反映了一些事實。售價僅為30萬元人民幣的保障房非常吸引人。

今年早些時候,鄭州市某區房管局原局長涉嫌非法擁有約29套住房(其中至少11套是保障房)而被拘留。

中共官媒新華社直言不諱地指出,官員們輕易地積累了數十套保障房,拿走了本來為弱勢群體建造的住房。

保障房促成腐敗溫床?

今年8月,中國國家審計署對保障房腐敗的規模做出了估計。它表示,去年有58億元人民幣的保障房資金被挪用,利用不實資料、以不公平手段獲得保障房的達11萬戶。與該計畫的整體規模(去年撥付保障房專案的資金高達8800億元人民幣)相比,這些數字並不算高,但中國很少會進行全面審計,因此人們認為所發現的問題僅是冰山一角。

作為反腐的措施,加強審查本身也會帶來新的挑戰。建造保障房的開發商們表示,在審查保障房實際購房資格的問題上,地方政府有時表現得過於強硬。

萬科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在南京萬科樓盤工作的一位工程師王力表示:“真正符合規定的家庭,購買力卻非常低。”保障房的基準價格仍然要每平米4000元人民幣左右。王力表示:“對那些有資格購買的人來說,這仍然是天價。”

中國知名雜誌《財經》今年8月對全國的保障性住房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許多項目的空置率約為20%,有些甚至過半,主要原因是位置偏僻和交通不便。

在公開場合,房地產開發商一直熱心地支持保障房項目,但是房地產公司從事這些有益社會的事可能面臨巨大的壓力。棲霞今年一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從2012年初的不到90%,上升至114%,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今年8月,中國國家審計署對包括棲霞在內的數十家開發商進行了譴責。該公司以保障房的名義申請了1.5億元人民幣銀行貸款,後來卻用來償還商業開發貸款。

國企中冶置業也曾是中國最大的保障房開發商之一,如今卻避開保障房業務。2011年年底,中冶同時在建的保障房專案有50個,計畫投資510億元人民幣。但當這些專案完工的時候,該公司卻發現包括南京在內的眾多地方政府要麼無力、要麼不願按照先前的協議付款。結果是今年上半年中冶的長期應收款(反映外部欠公司的債務)增加三分之一,至310億元人民幣。中冶去年末宣佈有意退出保障房業務,稱其為“低回報率的資產”。

保障房,保障給誰

3年前中共政府推出保障房項目時,人們懷疑到2015年底建成3600萬套的宏偉目標能否實現。各個城市行動遲緩,不願給建設提供資金,開發商也不想參與其中。

保障房項目從2011年啟動,到當年年中,破土動工房屋數量僅達到全年目標的三分之一,而當年目標是新房開工1000萬套。

但時任中共總理溫家寶明確表示,這一目標是衡量地方官員政績的一項重要標準。於是,各個城市突然開始投入保障房建設,年度建設目標自此再沒受到過質疑。到今年9月底,已完工或正在建設的保障房達2400萬套,中國似乎完全有望實現目標。

但房地產經紀公司中原集團(Centaline Grou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劉淵表示:“官方資料中算進去的保障房與我們所認為的保障房含義差別很大。我們所講的保障房,是指供應給無房且無力購房者的房子。”

住建部表示,逾40%的“保障房”實際上只是提供給拆遷戶的新房子。拆遷戶原有的房子被拆掉,建起了公路、辦公大樓以及其他建築。

地方的資料統計分析更加模糊。某些房子只要價格封頂到現行市價的80%就可以算作保障房,這一水準只要在估價時動動手腳就很容易達到。

一名房產分析師匿名表示:“考慮到資訊披露模糊不清,政府在名義上達成目標將是毫不費力的。現實是,很少有房子能夠到低收入人群手中。”

很多保障房因資金缺口停工?

近日,深圳市確定停工了幾個保障房項目。無一例外,均需要當地區政府籌措資金,而專案先後所屬的龍崗區、大鵬新區均表示“無錢投入”。深圳保障房資金缺口,就達到300餘億。

放大到全國來看,接近深圳住保辦的知情人士稱,各地政府在保障房建設上普遍存在資金問題,至於解決辦法,政府傾向于把建設保障房的責任推向社會,如深圳有關部門有意將上述保障房專案轉為“安居型商品房”,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北京則計畫今明年推出7萬套具有公共性質的限價商品房,這些投資,將由開發商或其他企業、組織參與承擔。

如果僅僅從總量上來看,涉及1000多套建築量,只占到深圳“十二五”全市保障房總量24萬套的千分之四而已,並不嚴重。但是,這個小個案反映保障房建設體系中的問題卻要重要的多。

以2010年為起點,保障房建設開始大躍進。然而,保障房的需求研究、保障房的空間佈局規劃、保障房的資金來源及分配機制等卻沒有跟上。正是因為這些工作的滯後導致了當前已經暴露的保障房建設之亂象,而一些更為深層次的問題卻可能還在潛伏期。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