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滿城挖」工地上萬 地方債務率是美國1.5倍

【新唐人2013年9月22日訊】(新唐人記者柳青綜合報導)大陸城市定位不斷提升,武漢地方債務壓力空前,被外界戲稱為「滿城挖」的湖北省武漢市正在遭遇資金困局。對於武漢不斷提升城市定位、不斷加碼城建規模,在中國大陸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據大陸媒體報導,9月15日,在武漢市白沙洲新城,幾位入住於萬科金色城市的居民向《中國經營報》抱怨,按照規劃,附近的白沙四路、白沙五路等道路在2009年就應該通車了,但截至目前還沒建成。

在武漢市洪山區政府了解到,建設資金應該來自武漢市建委、武漢市城投公司的白沙四路等道路,因為城建資金緊張,2013年「暫無建設計劃」。而白沙洲新城道路項目遭遇資金困局在武漢市並非孤例。這座以「滿城挖」著稱的中部城市,在建設工地密度增大的同時,地方政府已是債臺高築。

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漢債務余額為2037.05億元,債務率已經超過美國最高警戒線的1.5倍。武漢市2013年需要還本付息310.59億元,2014年則達到311.76億元,相當於最近兩年每天需償債1億元。

在此背景下,武漢「城建攻堅五年計劃」資金壓力巨大——截至2013年7月底,這項投資總額8000億元的計劃,累計完成投資1873億元,還有6127億元仍然沒有著落。

建設工地:11012個

報導說,2013年武漢市的工地數量已經達到11012個,其中,市政基礎設施工地539個,房地產等建築工地10473個。而且未來幾年,武漢市的建設高峰還將持續,建設工地遍地開花的局面不會改觀。

武漢市的總面積為8494平方公里,這表明了武漢市的工地密度已經高達1.3個/平方公里。

債務率:相當於美國的1.5倍

報導稱,2013年和2014年武漢市政府的償債規模分別為310.59億元、311.76億元,這就意味著最近兩年每天都要償還大約1億元的債務。城市定位的提升,伴隨著城建的擴張;而城建計劃的加碼,帶來債務規模的擴大。

據《調查與思考》顯示,從2010年到2012年6月,武漢市累計直接債務達到4371.85億元;從資金來源上來看,其中,銀行貸款為3763.65億元,比重為86%,發行債券為271.48億元,比重為6%,轉貸債務為93.32億元,比重為2%,專項借款為42.39億元,比重為1%,其他債務為201.02億元,比重為5%。

2008年至2011年,武漢市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分別為747.60億元、1328.09億元、1572.55億元、1435.28億元;而在同一時期,武漢市本級政府綜合財力分別為364.28億元、567.73億元、744.13億元、1058.22億元,債務率分別高達205%、234%、211%和136%。

在國際上,比較通行的標準是,地方政府負債比例上限為100%,美國規定的地方政府負債比例不得超過120%,紐西蘭的規定是150%,巴西的規定是200%;以2011年為例,武漢市的債務率相當於國際通行標準的1.36倍,相當於美國的1.5倍。

《調查與思考》還顯示,2013年和2014年是武漢市政府的償債高峰時期,其中,2013年償債規模為310.59億元,2014年償債規模為311.76億元,這就意味著最近兩年武漢市政府每天都要償還大約1億元的債務。

按照武漢市過往的償債經驗,財政性資金是最重要的來源,佔到償債資金來源的90%以上。而2012年武漢市的財政總收入為2093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828.58億元。也就是說,2013年和2014年,武漢市需要拿出接近40%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用於償還債務。

另外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是,武漢市政府性債務償還高度依賴土地收入。「償債資金過度依賴於土地收入,很容易受到房地產調控政策和地方土地供求關係的影響,如果土地收入不能達到預期,償債資金來源就失去了保障。」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一位不願具名的財稅專家提醒,土地收入的不確定性給武漢市債務償還埋下了很大的潛在風險。

爭議:「補課

債務累積的必然結果就是地方政府加大賣地力度,通過賣地、引入民間投資等手段償還債務,支撐大規模的城市建設。

湖北省一位政經觀察人士表示,武漢不惜大規模舉債加速城市建設步伐的原因在於,當前武漢市領導層正在「補課」,希望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彌補以往城市建設的不足。

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市場研究總監李國政指出,隨著城中村改造工程接近尾聲,武漢可供出讓的土地正在逐步減少,推地成本卻在逐步走高;一旦土地拍賣出現賣不掉的狀況,地方政府就很難承擔債務和利息。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