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斷流嚴重 河南多地水稻整村整村消失

【新唐人2013年9月16日訊】(新唐人記者陳潔綜合報導)發源於青藏高原、全長5464公里的黃河,養活著中國9省區超過1億人口。但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等造成的環境破壞,目前黃河斷流的支流已達10餘條,導致河南許多鄉鎮,水稻整村整村地消失,原來的稻田不得不改種玉米。

據官媒《中國新聞網》報導,隨著黃河沿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引黃用水量劇增,導致黃河成為三條世界斷流大河之一。

據了解,黃河自然斷流始於1972年,主要發生在下游的山東河段。在1972至1996年的25年間,有19年出現河幹斷流,平均4年3次斷流。1987年後,幾乎連年出現斷流,且斷流時間不斷提前,斷流範圍不斷擴大,斷流頻次、歷時不斷增加。1995年,地處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斷流歷時長達122天,斷流河長上延至河南開封市以下的陳橋村附近,長度達683km,占黃河下游(花園口以下)河道長度的80%以上。

報導說,水稻由於用水量大,斷流的影響首當其衝。黃河下遊河南原陽縣一些鄉鎮,水稻在整村整村地消失,該縣水稻面積由最高40多萬畝,縮減至26萬畝。而類似情況,在周邊的武陟縣、封丘縣、蘭考縣等地蔓延。

報導說,黃河用水本以農業為主,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尤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快速發展,爭水的矛盾日益凸顯。黃委水資源管理與調度局水資源處處長裴勇透露,目前黃河斷流的支流已達10餘條。

同時由於過度開發,已造成黃河河源草場退化、土壤沙化;部分濕地萎縮,局部地下水超採嚴重。此外,黃河的污染也令人關注。據統計,近年來,年均超過40億噸廢污水排入黃河流域。

「水質差了,魚也少了。」黃河花園口一家經營漁家飯的老闆直言,即便在黃河邊,也很難吃到正宗的黃河鯉魚。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