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大明奇才解縉的奇聞軼事

【新唐人2013年8月29日訊】歷史上的解縉,字大紳,又字縉紳,號春雨,又號喜易,明朝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出生在育水鑒湖(今江西省吉水縣文峰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他是洪武進士,官至翰林學士,5歲應口成誦,7歲能文,有「神童」之稱,在歷史上是個在詩文和書法方面頗有造詣之人。解縉的一生仕途波折、充滿傳奇,有關他的傳說在江西民間也廣為流傳,其中不乏一些奇聞軼事。

少小時聰明異稟 善對聯能文會詩

相傳解縉少小時就聰明異稟,聞一知十。他5歲開始念書,不到兩年,四書五經爛熟,能文、會詩、善對,是當時有名的「神童」。一天早上,母親對他說:「解縉,先掃地,然後將雞籠裏的雞放出來。」解縉答道:「好,打掃廳堂地,放出籠中雞。」他母親笑駡道:「臭小子,你又在作詩呀。」解縉回道:「明明在掃地,硬說是題詩。」

解縉家門前,有一片屬於某員外家的竹林。這個員外為人心胸狹窄,小氣吝嗇。如果有人在他家這片竹林旁邊逗留玩耍,就會挨駡。

有一天,解縉一時興起,在自家門前寫了一副對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那員外一看,自己家的竹林倒成了他人寫對子、顯示才學的材料,便賭氣派人把竹子全都攔腰砍斷。 誰知解縉又給自己的對聯分別添上一個「短」 字和一個「長」字,對聯成了「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竹子短了,解縉的書卻增多了。員外氣得眼睛翻白,卻奈何他不得,索性把竹子連根挖了。誰知解縉又在上聯加一個「無」字,下聯加一個「久」 字,對聯成了:「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久。」 員外看了,氣得差點背過氣去。

解縉在少年時就不畏強權。一次,告老還鄉的李尚書不信解縉有那麼大的才華,他宴請幾個權臣顯貴作詩,派人叫解縉前來應對,有意當眾奚落他。

解縉來到李府,只見大門緊閉,李家人要他從小門進入,他站在大門口硬是不走小門。李尚書聞情走來大聲說:「小子無才嫌地狹。」解縉即答:「大鵬展翅恨天低。」李尚書聽了暗暗吃驚,忙命人打開中門相迎。剛入席,一顯貴見解縉身穿綠襖,便出一上聯譏諷他:「井裏蛤蟆穿綠襖。」解縉見那人身穿紅襖,靈機一動說出下聯:「鍋中螃蟹著紅袍」。

酒過三巡,李尚書欲壓服解縉,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說:「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解縉聽罷,用腳在地上一頓,說:「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能彈!」解縉舉杯祝酒:「難得今日群才雅集,我願題贈一聯助興」。李尚書聽罷,忙叫人拿來文房四寶,解縉揮毫潑墨,然後擲筆大笑而去。眾人走過來一看,瞠目結舌,原來這是一副借物寓諷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借物寓諷不畏強 金鑾殿上鬧乾坤

解縉於洪武二十年參加江西鄉試,考中第一名為解元,次年參加南京會試,被取為第七名,殿試後錄取為三甲進土,被任命為翰林院庶起士。解縉入朝為官後,很多同朝大臣妒其才華,經常為難他。

有一天曹尚書邀解縉過府吟詩,要他當場作雞冠花詩一首。解縉不假思索隨口吟道:「雞冠本是胭脂染」首句剛出,曹尚書忽然從衣袖裏取出白雞冠花道:「不是紅的,是白的。」解縉不慌不忙介面吟出:「今日為何淺淡妝?只因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得滿頭霜。」曹尚書聽罷,不禁連連點頭稱好。

解縉侍從朱元璋時,曾深得其喜愛。朱元璋對解縉說:「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少年得志的解縉年輕氣盛,當天便寫了《「封事」萬言書》,批評朝政,指責太祖屢改政令,殺戮過多,但因此觸犯龍顏,被罷宮回家讀書,十年不許入京。直到第八年朱元璋死後,他才再度被起用。

明成祖朱棣即位不久,解縉便從翰林待詔升任本院侍讀,由九品官一躍至正六品,後又受命入職文淵閣,成為朱棣身邊的貼身顧問。一時詔書號令,頒佈四方,皆出其手。甚至在深夜,朱棣上床就寢時,還賜座給解縉,讓他坐在床前,商議國家大事。解縉卻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朝臣。

在朝廷金鑾殿裏,放置著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一對玉桶,作為傳國之寶,誰也動不得。有一天,幾個對解縉心懷不滿的大臣使壞,指著其中一隻玉桶,對解縉說:「都說你膽大,看敢不敢打掉這只玉桶?」解縉笑著說:「這有啥?」說罷,「哐啷」一聲,把一隻玉桶打碎了。

朱棣大怒,責問解縉打碎玉桶的原因。「為了萬歲的江山,我打掉了一隻玉桶。因為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只有一統(桶)江山,哪有二統(桶)江山?如果有二統(桶)江山,國家怎得安寧?」朱棣拍案:「對呀!打得好!」

幾個大臣又圍住解縉:「解大人,要是你敢打第二隻玉桶,就算真有本事。」解縉說:「這算得什麼?」說罷,「哐啷」一聲,把剩下的一隻玉桶也打掉了。

朱棣又大怒:「解縉,你剛才說只有一統江山,現在你為什麼把剩下的一隻玉桶也打掉了?解縉奏道:「玉桶江山,脆而不堅,鐵桶江山萬萬年。為了陛下皇業永固,還是打掉玉桶換成鐵桶吧。這樣江山就會像鐵桶一樣,萬代相傳了。」解縉的話說到朱棣的心坎上,他立即下令鑄一隻大鐵桶放在金奕殿上。

永樂年間,解縉重修了《太祖實錄》,編輯了《列女傳》,並主持纂修了《永樂大典》,這是中國第一部最大的綜合性類書。後來,解縉因涉入皇家的「立儲之爭」 得罪了漢王朱高煦而遭人陷害,惹怒朱棣被投入獄中,5年後死於獄中。其家產被錦衣衛抄沒,妻子宗族被流放到遼東戍邊。

解縉死後,朱高煦果然如解縉生前所預言的,企圖謀反奪位而被誅滅。

明仁宗即位後,看到當年解縉寫給朱棣的上疏,評價說:「人稱解縉狂妄,但看其所陳列的,都有定論了,他並不狂妄。」於是下詔請歸解縉妻子宗族。正統元年,明英宗下詔歸還解縉家產。成化元年,明憲宗下詔恢復解縉官職,並贈朝議大夫。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