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打油詩的由來

【新唐人2013年8月14日訊】據說,「打油」原是一個人的名字,此人姓張,是我國唐朝時期南陽的一個讀書人。他不僅很會吟詩賦詞,而且特別喜歡民間文藝,寫出了不少內容通俗淺顯、風趣形象的詩歌。這些詩歌雖然得不到當時所謂的「正統」文人們賞識,但頗受平民百姓的喜愛。

有一年冬天,張打油出遊經過某縣參政大人的闊宅,一時興起,便入內閒遊。不料天色驟變,下起雪來。張打油急忙奔進屋內,他被窗外的奇妙雪景吸引,不由詩興大發,提筆蘸墨,龍飛鳳舞地在牆上寫下《雪詩》一首:「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罷詩,擲筆而去。

事後,參政派人把張打油捉來責問他為何亂畫。張打油答道:「想我張打油,只知吟詩作文,不曉得胡寫亂畫。」參政聽之,便以南陽城被叛軍所圍,守將請求朝廷派兵解救為題,叫張打油作詩。張打油聽后稍一思索,便朗聲念道:「天兵百萬下南陽,也無救兵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參政聽罷,覺得詩雖稱不上高明,但亦算扣題即景,通俗形象,於是便把張打油放了。有此波折,張打油之名各地傳揚。久而久之,後人便把內容淺顯明了、字句詼諧風趣、形象鮮明生動的詩稱作「打油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