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二十四節氣:小滿

【新唐人2013年5月21日訊】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每年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今年小滿的準確時間為5月21日11時34分。

小滿物候

“小滿”的意思是指是自然界植物比較茂盛、豐滿了,以麥類為主的夏收作物此時籽粒逐漸飽滿,但尚未到最飽滿的時候,故而稱為小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小滿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古人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是說小滿節氣中,苦菜已經枝葉繁茂﹔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此時麥子開始成熟。民謠唱道:“小滿小滿,麥粒漸滿”。此時,田間的小麥經幾場雨水的沐浴,麥穗翠綠油亮,麥芒堅挺如刺,麥花潔白素淨。而麥粒則開始灌漿飽滿,鼓起了肚皮,但離瓜熟蒂落還有一些日子。

小滿時節,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空氣裏瀰漫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麥香。田間地頭、溝渠溪畔,辛勤的農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夏收忙碌著,或勁揮鋤頭,挖渠引水﹔或銀鐮輕舞,除去雜草﹔或噴灑農藥,消滅蟲害。耀眼的陽光下,浮綠泛金,濃蔭碧翠,蔬香四溢。極目處,麥浪翻滾,延綿推湧,奔騰著,起伏著,蔚為壯觀。

小滿時節的河流,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初夏的雨,已經使鄉間的小河、溪水充滿了生機,水漫過長滿雜草的泥石灘,一路歡暢輕盈地流淌。既無冬季枯水期的乾涸斷流的蒼涼,也無盛夏洪水氾濫的憂慮。

小滿習俗

搶水: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云:“小滿動三車(三車指的是絲車、油車、水車)。”水車例於小滿時啟動。此前,農戶以村圩為單位舉行“搶水”儀式,有演習之意。多由年長執事者約集各戶,確定日期,安排準備,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動,燃起火把於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號,群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

祭車神:傳說“車神”為白龍,古時,農家在小滿日會在車水前於車基上置放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湧旺之意。

小滿動三車:這裡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裏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收割下來的油菜籽也等待著農人們去舂(chong)打, 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裏的農活自然不能耽誤。可家裏的蠶寶寶也要細心照料,小滿前後,蠶要開始結繭了,養蠶人家忙著搖動絲車繅(sao一聲)絲。《清 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穫的日子快快到來。

蠶神誕辰:古人以小滿節為蠶神誕辰日,所以在這一天,以養蠶稱著的江浙一帶也很熱鬧。小滿節時值初夏,蠶繭結成,正待採摘繅絲,栽桑養蠶是江南農村的傳統副業,家蠶全身是寶,及鄉民的家食之源,人們對它充滿期待的感激之情。於是這個節日便充滿著濃鬱的絲綢民俗風情。

據記載,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南盛澤絲業公所興建了先蠶祠,祠內專門筑了戲樓,樓側設廂樓(相當於劇院之包廂),臺下石板廣場可容萬人觀劇。小滿前後三天由絲業公所出資,筵請各班登臺唱大戲,所演的戲目都是絲業公所董事門反覆斟酌點定的祥瑞戲,以討個吉利。

小滿養生

小滿節氣中氣溫明顯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後,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同時,小滿是濕性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 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蘿蔔、西紅柿等。

在中醫的認識中,每年的5月屬於“毒月”,應該減酸增苦,多吃點苦的東西。《周書》:小滿之日苦菜秀。因此,小滿時節吃苦菜就成了古人一種特殊的養生方式。

苦菜醫學上叫敗醬草,李時珍稱它為“天香草”。這種野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 鹼、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綱目》記載:(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症,古人還用它醒酒。

寧夏人喜歡把苦菜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吃饅頭、米飯,使人食慾大增。也有用黃米湯將苦苦菜醃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有的人還將苦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用以做湯、做餡、熱炒、煮麵,各具風味。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環境也是息息相關的,並提出人類必須掌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因此,古人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的病理觀。

小滿時節,萬物繁茂,生長最旺盛,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處於最旺盛的時期,所以此時應及時適當補充營養,使身體五臟六腑不受損傷。對於小滿的養生,養生專家提出了“不貪睡、吃清淡”的原則。兼顧清熱利濕、生津止渴,清心祛暑、清熱解毒,健脾養胃、補氣益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