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被免職的背後

Facebook

【新唐人2013年03月24日訊】新聞週刊(363)兩會期間,中共國務院宣佈撤掉衛生部,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也被免去職務。有分析指出,黃潔夫被免職和中共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黑幕在國際上數度被曝光有關。來看分析報導。

兩會期間,中共國務院宣佈了大部制改革,撤掉了衛生部,同時免去了黃潔夫的衛生部副部長職務。

作為衛生部關於器官移植的對外發言人,黃潔夫在今年2月25日的人體器官捐獻視頻會議上再度承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系統利用死囚器官的國家,並一度落淚,稱“我們的移植醫生終於可以光明正大、揚眉吐氣地在大舞臺上施展才能了”。

黃潔夫這番話引起外界普遍質疑,評論人士玉清心發文問道,“黃潔夫描述的中國移植業的淒涼景象如果是真的話,那倒要問問,是甚麼原因讓移植醫生的行醫不能公開操刀,非得暗箱操作,更不能登大雅之堂?”

3月5日,大陸民眾在新浪微博張貼了三張內容相互矛盾的網絡文章截圖。

第一條是2006年4月11日《東方網-勞動報》發表的《中國取死刑犯器官移植是謠言》,文中稱: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駁斥中國隨意取死刑犯器官進行移植的言論﹔

第二條則是來自《京華時報》2012年3月7日的報導《衛生部:死囚器官是中國器官移植主要來源》﹔

第三條是《中國網》2013年3月5日的報導《衛生部:兩年後器官移植不再依賴死刑犯》。

中共在器官移植供體來源問題上數度改口,和黃潔夫暗指的不能光明正大進行移植一樣耐人尋味。

據中國統計數據,在1994年到1999年的六年中,中國約進行了18,500個大器官移植,而從2000年至2005年間,大器官移植暴增到67,000個,增長率為394%。而2006年一年就進行了高達兩萬個器官移植。

二零零六年三月,著名加拿大律師大衛‧麥塔斯(David Matas)和加拿大前亞太司司長、前檢察官大衛‧喬高(David Kilgour)經多方獨立調查,證實中共政權大規模強行活體摘取、販賣法輪功學員器官,將此稱為“這個星球上前所未有的邪惡”。其研究顯示,在二零零零 年至零五年的六年間,器官移植數量比執行死刑數量多出四萬一千五百起,其中大部分器官來自法輪功學員。

「保衛民主基金會」兼職研究員、《失去新中國》一書的作者伊森‧葛特曼也對中國發生的摘取人體器官事件作了獨立嚴謹的調查。

《失去新中國》作者伊森‧葛特曼:(英文)「根據我的調查和研究,中共從良心犯身上摘取器官是上世紀90年代末在新疆開始的。到2001年,這種行為擴大到全中國,而法輪功學員提供了一個更大且常常匿名的潛在捐獻者庫。」

1999年,中共江澤民集團發動對法輪功的全面迫害,下達了對法輪功學員“名譽上搞臭,經濟上截斷,肉體上消滅”的滅絕政策,在這個政策下,中共國家機器全力開動鎮壓法輪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活摘販賣法輪功學員器官既是“肉體上消滅”的重要手段,更成為中共軍警和地方無本萬利的生財之路。

「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發言人汪志遠向《新唐人電視臺》表示,「追查國際」掌握的資料,有據可查的,有23個省市自治區的軍隊或當地的醫院,參與了活摘器官。

發言人汪志遠:「可以說範圍基本上覆蓋了全國。在軍隊來講,7大軍區、4個總部所轄宰的主要醫院、大醫院參與了這次活摘器官。還有一些部隊下面的醫院,也就是一些比較小的醫院也參與了。」

中共對活摘指控一直極力抵賴,黃潔夫作為衛生部副部長更是數度改口。從信誓旦旦地反對盜用死刑犯器官,到公開表示中國絕大多數移植器官來自於死刑犯,後來更是咬定中國器官移植依賴於死囚器官。

評論人士玉清心表示,黃潔夫在這個位置坐了十多年至今,他對中國器官移植業的黑幕和中共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罪惡很清楚。

國內媒體還曾高調宣傳2005年9月,黃潔夫去新疆參加自治區五十週年慶,為一個患肝癌的黨官做手術,在一天之內就臨時分別從廣州和重慶調配來兩個匹配的活體肝臟。

時事評論員藍述認為,黃潔夫只是中共推卸責任轉移視線的替罪羊。

時事評論員藍述﹕「黃潔夫他當衛生部長期間,中國出現這麼大面積的,摘除法輪功學員的器官,摘取死囚犯的器官,這件事情引起了國際社會廣泛的關注,中共的第五代官員,他們不願意讓這種形象影響到他自己。」

有分析認為,黃潔夫被免職只是中共面對國際壓力淡化和模糊責任的做法,企圖讓問題逐漸在人們視線中消失。而實際上,近年來隨著對中共活體摘取器官的調查不斷深入,調查結果不斷在國際上曝光,中共令人髮指的惡行受到國際社會譴責,違背醫德人倫的移植醫生也成為醫學界討伐的對像。

2012年9月,美國國會就中共活摘人體器官舉行聽證會。歐洲議會也舉行高規格會議,呼籲停止活摘器官。中國醫生因此被拒絕參加一零年英國的歐洲器官捐贈大會。國際醫學界最著名的學術期刊《柳葉刀》發表文章呼籲國際社會聯合抵制中國將死刑犯作為器官移植供體,拒絕接受發表中國器官移植研究和論文。

BAR﹕記者/姜禹﹔編輯/陳曉天﹔後製/張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