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水患難免 猴腮概念減災

【新唐人2012年10月13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泰國大城特稿)泰國去年10月發生70年來最大水患,今年無法完全零水患,當局除加強築堤與排水外,也擴大泰王猴腮蓄水概念,一旦有大型水患發生,希望藉此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害。

泰國氣候變化災害中心主任西瑞(Seree Supratid)8月底在大城歷史公園臥佛前,指出去年淹水的高度達2公尺。他表示,這樣的大水預估今年不會再發生,但防範措施持續進行。

為了避免類似去年的水患,西瑞表示,臥佛在大城市內,外圍有河水環繞,政府計劃沿河興建防洪牆,比去年水災高度還高出50公分。

西瑞提到的沿河而建的防洪牆長達22公里,離竣工還要一段時間,不過大城去年淹水達3、4公尺的Rojana工業區,已築好高高的厚牆。

Rojana工業區已完成75公里長的堤壩,保護工業區內200多家工廠、約1萬名員工。泰國當局也計劃把工業區外的路面加高,好讓水患發生時工業區還能運作。

Rojana工業區總經理魏虔(Vichien Sanguansupyakorn)帶領記者前往訪視新築好的防洪牆時表示,他們對這個防洪牆有信心,如果類似去年的水患再發生,工業區可倖免於災。

去年大水是因大雨造成洪水南下,加上水庫洩洪管理失策,造成大城、巴太(Pathum Thani)等省份嚴重水患。西瑞有信心今年不會再發生類似的水災。

西瑞指出,泰國政府今年讓上游水庫有足夠空間儲存雨量,如果上游雨量大,水庫可以處理;到中下游則利用已經疏濬完成的運河排洪水入海。

但泰國幾乎每年都有水患,西瑞指出,許多防洪措施無法在一年內完成,永續計劃至少要5年才能完成。

泰王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觀察猴腮悟出集水區防洪概念,經過去年大水後,泰國政府把泰王當年在大城興建的猴腮「通馬坎永」(Thung Makham Yong)集水區作為模範,預計在全泰興建多個猴腮集水區。

西瑞在這個模範集水區解釋說,我們把這個集水區稱為猴腮,如果水災,這地區可以集水,減少對下游的影響。

第一個猴腮集水區在大城邦班(Bang Ban),目前還在興建中。根據泰國政府調查,當地居民90%同意這項計畫。不過,因為集水區內在大水來襲時會被淹沒,泰國政府必須與居民一一溝通。

西瑞表示,要為水找到空間也意味必須跟居民溝通,農民每年根據水旱災情況有不同的種稻計畫,當農民想要種田卻因集水區調節規劃不能種田時,就必須給予補償,由於預算不少,現在還在與農民溝通中。

泰國進入雨季後,9月份素可泰省(Sukhothai)開始發生水患,陸續有至少14省都傳出淹水,但災情都不像去年嚴重,水患也陸續解除。為長期抗洪,泰國政府將繼續興建猴腮集水區,而負責排洪的運河道也計劃定期疏濬維修。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