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醫生紅黑榜」受熱捧

【新唐人2012年9月6日訊】(新唐人記者天宇綜合報導)「你排著隊,我抱著娃,披星戴月,等吧號掛,忍飢挨餓睡樓道,雙眼望穿盼專家,盼專家….敢問路在何方,路在天涯。」一首網友改編西遊記《敢問路在何方》道出了中國百姓看病難的心聲。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醫生收回扣的惡性事件讓百姓談「醫」色變,每個病人最大的心愿莫過於能遇到一個有能力且負責的醫生,究竟什麼樣的醫生是負責的,老百姓心中自然有桿秤,於是,「醫生紅黑榜」隨之誕生了。

何謂「醫生紅黑榜」

「醫生紅黑榜」這個概念最早源於於2011年4月一個題為《武漢市各大醫院兒科「好醫生壞醫生」》的帖子,此帖一經公開,迅速在網上走紅,並引跟帖無數,最後竟成為患者之間分享就醫經驗的地方,開啟了患者(及家屬)評價醫生體系網路化、公開化的先河。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隨後,北京、重慶、廣州、濟南、哈爾濱等城市也出現了披露「各大醫院兒科醫生紅黑榜」的網帖。其中一些帖子累計已有上百萬網民閱讀,眾多年輕媽媽撰寫跟帖,介紹自己帶寶寶看病的心得和經驗,有的網友將大家的經歷加以綜合,以「總帖」形式指名道姓列出所在城市各大醫院兒科的「好醫生」、「壞醫生」,在醫院和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

這樣的「醫生紅黑榜」能起什麼作用呢?一是推薦那些「好」的醫生。二是曝光那些「不好」的醫生。那麼百姓心目中的「好醫生」和「壞醫生」是如何定義的呢?來看看下面這份來自楚天都市報的「醫生紅黑榜」截圖。

雖然不同城市,不同貼吧或醫院網站的「醫生紅黑榜」在格式和內容上略有差異,但是,患者們對好壞醫生的評定的標準卻非常相似,那就是態度好、醫術好、職業道德好的「三好醫生」應該上紅榜,他們得到的評語大多為「耐心、細心、易溝通,不亂開藥開單」,反之則上黑榜。

備受熱捧,日趨完善

隨著民間版的「醫生紅黑榜」的迅速流傳,單單最早期的「兒科醫生紅黑榜」已經無法滿足患者們的要求,於是,近年來,「婦產科醫生紅黑榜」、「心血管醫生紅黑榜」等各類各科「醫生紅黑榜」應運而生,幾乎涵蓋了所有科室,並在全國開始迅速普及,內容也日趨完善和豐富,關注度和重視度也隨之增加。

據新華網報道,記者調查發現,濟南媽媽網站2010年10月「公布」的濟南婦產科醫生「紅黑榜」,涉及8家醫院的20位醫生。僅僅一個月,這一榜單跟帖數千條,瀏覽量達11萬多人次。而之後推出的濟南兒科醫生「紅黑榜」瀏覽量超過15萬人次。

濟南媽媽網負責人孟珍說,推出這些榜單最開始只是想供網友參考,為大家提供便利,但由於真實性高,現在不少網友根據榜單,寧肯排隊也要找紅榜醫生看病。

據媒體調查,目前大部分患者會受到網上關於醫生及醫院評價的影響,有的患者甚至會完全根據網友對醫生及醫院的評價選擇醫院和醫生。可以說,今日的「醫生紅黑榜」已經成為百姓求醫問葯的「必備指南」。

「民間版」PK「官方版」

相對於患者們對榜單的依賴和信任,與之相反,醫院一方對此榜則不予理睬甚至嗤之以鼻,據媒體報道,一些大醫院的負責人認為,與其相信網路上「來源不明的評價」,倒不如從醫院等正規渠道獲取醫生信息。

其實,很多各大醫院的官方網站上,都可以查詢到醫院各科室概況、聯繫方式、科室人員、診療範圍、院內專家信息以及醫院就醫流程等。可是,患者們依然對此表示「不可信」,還有患者表示,儘管醫院網站上關於醫生的職稱、擅長方向等信息一應俱全,但是患者同樣關心的醫德問題卻無從體現,而這正是網路點評可以帶給患者的。

各方評論

「民間版『醫生紅黑榜』有價值,我個人比較支持。」楚天都市報引述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的話說。此前各類排行榜多由權威部門發布,雖然更客觀、科學,但很少從患者角度出發,民間版「醫生紅黑榜」的出現是社會多元化的一種體現,應該給予包容。

另有媒體評論認為,在評價醫生上,政府機構參与不夠。民眾無奈下,只能運用民間智慧創造出這種評價手段,有時會誤傷那些無辜的醫生。

新華網則引述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說:「公眾對醫療等公共服務業不滿意,網路『紅黑榜』可以說是對這種不滿意的一種訴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目前醫患關係的現狀。」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