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寧:鄧小平不是改革總設計師

【新唐人2012年2月3日訊】中國的改革,30多年前姍姍起步,20年前南巡後轟轟烈烈,今天已經死氣沉沉。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20年以來中國最大的發展,就是在保留計劃經濟和公有制主體的基礎上,給了市場經濟和私有制一點點空間。

就中國改革的目標而言,很多人認為中國的改革目標是發展經濟。只要中國的經濟發展了,改革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如果經濟發展真是改革目標的話,中國已經成為金磚四國之一,國內生產總值、進出口貿易額、甚至鋼和汽車的產銷量在世界各國的排名中都已經名列前茅了,民眾已經基本脫貧了,那麼,經濟已經發展了,改革的目標也就已經基本達到了,改革也應該劃上句號了。然而,似乎沒有人認為中國的改革已經完成使命。

如果認為中國改革的動力不是擺脫貧困,而是因為舊體制、舊意識形態出了問題;如果認為中國的改革目標不應該僅僅是發展經濟,而應該是從道德上、制度上改革舊體制、舊意識形態,那麼,中國的改革幾乎還沒有發生。到目前為止,中國對於改革是什麼,中國改革本身有沒有它的靈魂、有沒有它的內在價值、有沒有它的制導系統,在朝野之間幾乎沒有什麼共識。假如改革在屬性上與舊體制、舊意識形態是完全一致的,那麼改革是多餘的。如果改革本身沒有其不同於舊體制、舊意識形態的價值導向,那麼無論已經改革了多少年,這樣的改革依然是在原地兜圈。

毫不奇怪的是,中國的改革是危機累計和危機推進的改革。20年來,中國的GPD增加了很多。但是,根本的危機不僅沒有解決,積累的危機反而更多更重了。這種改革用製造危機的方法來解決危機。每一項改革都試圖解決一個已存在的社會危機,但是改革本身又帶來了新的危機。這場改革解決了當時中國的很多問題,但同時也製造了許多新的問題,以至於現在改革自身都成了問題。這場改革,並沒有觸動舊制度的根本。改革繞開了、而不是解決了根本的制度問題。許多跡象都表明,中國的改革已經開始大步折返!於是,重啟改革的呼聲又再次浮現!南巡的話題也被再度提起。

如果說,為了打破89僵局,20年前帶有帝王色彩的「南巡」是必須的,那麼,20年後即使再南巡則還是不夠的。20年前中國的改革再出發,是鄧小平發動的,是由上至下的。今天,一些人為了挽救改革,提出了通過頂層設計來重續改革的主張。

然而,我認為,這種頂層設計的思路是一條行不通的路。中國的改革從來就不是頂層設計的,而是頂層許可的。鄧小平不是改革的總設計師,而是總許可師。如果說,中國的改革取得了什麼成就的話,那就是舊體制綁在中國人身上的繩子少了幾道,但是鬆綁的道路依然很艱巨,而且一些鬆開的繩索正在重新被綁上。如果有什麼設計的話,那就是設計如何鬆綁,如何在必要時再綁上幾道。改革中的創新永遠在民間不在頂層。過去30年改革的頂層設計之路並沒有給中國的改革找到出路,我們怎麼能還寄希望於這樣的頂層設計思路呢?

頂層設計的思路,關鍵在於誰是頂層,設計什麼。頂層設計的本質是,是維護現狀,而不是改變現狀。頂層設計的思路,在我看來,是一條寄希望於明君同時又拔高自己的思路。中國從古到今,每個朝代的各項制度與政策都是由頂層設計的,沒有老百姓的發言與參與。如果頂層設計能解決問題,中國就不會有那麼多朝代了。

鄧小平的改革是為了挽救這個制度。但是制度的存續不應該高於每個中國人的福祉。中國人數千年以來一直把希望寄託在明君身上,文人則把自己的希望以國家的名義寄託在做帝王師身上,從而一舉完成頂層設計。君臣一起下一盤大棋,一下便是數千年,把中國下成今年這個這樣子。原來中國大陸只是落後於西方,現在比日本、中國台灣、印度都要落後了。民主政治靠選舉,威權政治靠維穩。由於剝奪了民間的發言權與參與權,頂層設計的結果只能是行「維穩政治」。

92年南巡時,鄧小平強調不爭論。然而,今天的中國則需要一場大爭論。中國的危機在根本上是價值與信仰的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正當性危機。這也是舊體制中最致命的問題。而改革關注的是GDP,它根本無視這方面的危機,因而也絕無可能解決這個危機。目前,在現行的制度框架內,改革已經沒有空間了。發展經濟也罷,頂層設計也罷,都解決不了這個危機。所以,僅靠頂層設計是不夠的。今天,中國變革的動力,已經轉為由下至上。國人們已經開始向中國的政治制度要自由了。中國不應該再涉險摸石過河了,應該走民主憲政的康莊大路。中國的下一步應該是從改革走向改制。改革的春天已經過去了,再來的應該是改制的春天。

文章來源:《共識網》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