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天】「一月風暴」始末

【新唐人2012年1月3日訊】1967年1月3日,上海《文匯報》被造反派奪權,揭開了文革「一月風暴」的序幕。

1967年1月初,張春橋、姚文元以「中央文革小組調查員」的身份到上海策劃奪權。1月4日,奪了《文匯報》的權,5日,又奪了《解放日報》的權。6日,張春橋、姚文元等借全市各造反組織的名義,召開了「打倒市委大會」,批鬥了陳丕顯、曹荻秋等市委、市府領導人。會後,市委、市府的所有機構被迫停止辦公,權力落到張、姚等人手裏。毛澤東對上海造反派的奪權活動表示支援。8日,在毛澤東指示下,中央文革小組爲中共中央、國務院起草了致上海各「革命造反團體」的賀電,並號召全國學習上海「造反派」的經驗。9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上海「造反派」的《告上海全市人民書》,並加《編者按》傳達了毛澤東的意見。22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認爲「一月風暴」是「今年展開全國全面階級鬥爭的一個偉大開端」,號召「從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和堅持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頑固分子手裏,自下而上地奪權」。2月5日,張、姚等經過策劃,成立了所謂「上海人民公社」,23日,改稱爲「革命委員會」。3月31日,《紅旗》雜誌發表了題爲《論革命的「三結合」》社論,開頭引述了毛澤東的一段指示:在需要奪權的那些地方和單位,必須實行革命的「三結合」的方針,建立一個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無產階級權威的臨時權力機構,這個機構的名稱,叫革命委員會好。

1966年1月份上海的奪權,被張、姚等人稱爲「一月革命」。到1968年9 月,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普遍建立了軍、幹、群「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作爲各級地方的臨時權力機構。「革命委員會好」從此成爲「文革」中反映「造反」成就的一句口號。從此,在全國各地刮起了奪權之風,大動亂的局面更加嚴重。從1967年1月由上海造反派掀起的「一月風暴」開始,到68年9月歷時一年零八個月,中國(除臺灣省外)29個省、市、自治區的黨政領導大權先後被各地的「造反派」奪了權,並成立了「革命委員會」。1979年7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取消革命委員會,改爲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轉自:哈房社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