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世界佛鐘之最–永乐大鐘

【新唐人2011年12月19日訊】鐘是佛教禮儀中的重要法器,在名剎古寺裡,高大的鐘樓,增添了寺院的威嚴。永樂大鐘也不例外,鐘身鑄滿了,佛教經咒。鑄造工藝之高超堪稱「世界之最」。

古代有很多膾炙人口描寫「鐘聲」的詩句,如:唐代詩人張繼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杜甫的「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王維的「寒燈坐高館,秋雨聞疏鐘。」常建的「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都此寂,但余鐘磬音。」等。詩中那萬籟俱寂中的悠悠鐘聲,千百年來一直令人心曠神怡、傾心嚮往。

永樂大鐘系明代永樂年間鑄造,是中國最大的鐘,享有「古代鐘王」之譽。現在懸掛在北京西郊大鐘寺(原覺生寺)的鐘樓裡,據說是明朝燕王朱棣(明成祖)攻下南京後,改年號為「永樂」,遷都北京,按照《太祖實錄》裡「唯功大者鐘大」的規矩來鑄造這舉世無雙的大鐘。

永樂大鐘有趣的傳說

一說永樂大鐘是明成祖朱棣為了贖罪而鑄的。由於明成祖一生殺害了不少人命,自許罪孽深重,於是想藉佛法去減消罪行,故此鑄造永樂大鐘,並在上面鑄上約23萬字的佛經以及所有佛尊、菩薩和神僧之名號。根據說法,每誦唸一位佛僧的名號,就能超脫一劫;每敲擊一次鐘聲,就等於念了一遍所鑄的經文,以此贖罪。

另一說法為明成祖對自己派遣鄭和下西洋、倡議編纂永樂大典和遷都北京的文治武功十分滿意,於是便傳令鑄制一具大鐘以作紀念,便成為日後的永樂大鐘。

每逢新年,大鐘寺都要敲響永樂大鐘,辭舊迎新。大鐘寺,原名覺生寺,始建於清雍正十年正月(公元1733年),兩年後建成。因寺內存有一口明代永樂年間鑄的大鐘(永樂大鐘),所以俗稱大鐘寺。當年的大鐘寺「右隔城市之囂,左繞山川之勝,為寂靜清修之地」。現如今,這裡的喧囂程度堪比西單王府井,北京城攤大餅的功夫真是令人乍舌。

大鐘寺自始便有一股皇家氣派,山門上高懸一塊青石匾額,上刻9條穿云飛龍,正中為雍正帝御筆「敕建覺生寺」。那個時候,每逢久旱無雨,皇帝必定親赴寺裡拈香祈雨,久而久之,這裡就成了固定的祈雨場所。大鐘寺不但是佛教徒的佛事場所,同時又是享譽京城的八大傳統廟會之一。

永樂大鐘鑄於明京師鑄鐘廠,鐘鑄成後存放在內府職掌機構漢經廠。永樂年間,遇到萬壽聖節等節日,都有漢經廠主持敲鐘作佛事。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大鐘被移到萬壽寺,每天由六個和尚敲鐘。天啟年間,時局動盪,大鐘被棄於地上。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鐘被移至覺生寺,並專門修建一座上圓下方的兩層鐘樓,用以懸掛大鐘。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移鐘工程才最後完成。

中國鐘王——永樂大鐘

永樂大鐘用銅、錫、鉛合金鑄成,通體褚黃,構造合理,工藝精湛,高達6.94米,鐘口直徑3.3米,造型精美,形體宏偉,歷時50O多年,至今仍然鐘體光潔,無一處裂縫;音響圓潤宏亮,穿透性強,具有明顯的音樂效果,鐘聲可傳四五十公里,餘音達2分鐘之久。經測量,鐘腰最薄處為94毫米,鐘唇最厚處為185毫米,重量為46.5噸。

鐘身鑄滿了、佛教經咒相傳為明代書法家沈度的手筆。每當重大法事必擊鐘10餘下。永樂大鐘,以悠久的歷史、精湛的鑄造工藝、第一流的聲學特性,標誌著我國古代在冶煉鑄造、聲學等方面的技術已達到極高的水平,同時也以其燦爛的書法藝術和佛教藝術,馳名中外。

據冶金部門分析,該鐘配方科學,鐘體強度達最佳值,故受撞五百多年,仍完好如初。此鐘的懸掛方法符合力學原理,懸鐘木架採用八根斜柱支撐,合力向心,受力均勻,大鐘懸掛在主樑上,全靠一根長一米、高14釐米、寬6.5匣米的銅穿釘,穿釘雖承受幾十多噸的剪應力而安然無恙。

永樂大鐘上的銘文鐘體內外皆鑄有陽文楷書經文,共有22萬7千多字,字體工整、堅韌。其中外面為《諸佛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彌陀經》和《十二因緣咒》,裡面為《妙法蓮花經》,鐘唇為《金剛股若經》,蒲牢(鐘紐)處刻《楞嚴咒》等,計有經咒17種,皆漢字楷書,字體工整,古樸道勁,勻稱地分佈在鐘體各處,相傳是明初書法家沈度的手筆。

據專家們概括,永樂大鐘有「五絕」:

第一絕——形大量重、歷史悠久;

第二絕——永樂大鐘是世界上銘文字數最多的一口大鐘;

第三絕——音響奇妙優美,有位聲學界的權威人士給永樂大鐘的鐘聲下了八個字的評語:「幽雅感人、益壽廷年」;

第四絕——科學的力學結構,永樂大鐘的懸掛紐是靠一根與鐘體相比顯得很小的銅穿釘連接的。別看穿釘很小,卻恰恰在它所能承受四十多噸的剪應力範圍之內;

第五絕——高超的鑄造工藝。

大鐘寺的永樂大鐘,可以說是一口集我國各類古鐘之大成的巨鐘。明、清兩朝,每逢辭舊迎新之際,大鐘寺的和尚都要敲鐘108下。據說一是因為一年有 l2個月、24個節氣、72個侯;二是因為佛教認為人有108種煩惱,敲108下鐘,人聽了鐘聲便可消憂解愁。如今,為了保護永樂大鐘,同時又能使廣大遊人欣賞鐘王美妙之聲,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實行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三每天敲鐘三次,每次敲鐘三下。每敲一下鐘聲可在殿中迴蕩70秒鐘。

大鐘寺的後院就是專門為了永樂大鐘而建的雙層鐘樓。上層圓形,下層方形,樓內有梯盤旋而上,取天圓地方之意。乾隆皇帝親題的「華嚴覺海」大匾高懸於鐘樓之上。

每當辭舊迎新和特殊慶典時刻,中國人總忘不了隆重敲響那口最珍愛的永樂大鐘。激越、磅薄、沉雄、嘹亮,帶著恍來天外的神秘感和歷史深處的滄桑……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