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夏:改變人類歷史的五十五個字

【新唐人2011年7月5日訊】1776年7月4日,由英國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代表舉行的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佈脫離英國的統治。這份歷史性的檔闡述了美國的立國原則,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人權文件之一。

獨立宣言》第二段中開頭的五十五個字,被認為是英語世界中最廣為人知的字句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Men,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s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經常被人引用的中文本是這樣翻譯的:「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

不少人對譯文持批評態度,認為沒有表達出英文的原意。比如探究「造物者」一詞,是否指的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或者「人人生而平等」是否應該譯作上帝平等地創造人。

不同文字之間的翻譯,總是不能百分之百地忠實表達。不過有一些關於這幾句話的歷史大約能夠為進一步深入理解其原意。

在討論獨立決議的時候,大陸會議指定了五名成員去起草《獨立宣言》,其中包括賓夕法尼亞的本傑明•佛蘭克林、麻塞諸塞的約翰•亞當斯、佛吉尼亞的湯瑪斯•傑佛遜、紐約的羅伯特•利文斯頓、康涅狄格的羅傑•謝爾曼。以文筆優美著稱的傑佛遜被委託去執筆。

傑佛遜的原稿中是這樣寫的「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acred and undeniable(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神聖而不可剝奪的),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富蘭克林對這句話不滿意,改為「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傑佛遜是盧梭和洛克「天賦人權」思想的信仰者,「神聖而不可剝奪」的說法,反映了自然權利說的本質。而佛蘭克林作為一個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受他的好友大衛•休謨宣導的英國經驗主義學派影響很深,「不言而喻」(有時也譯作「不證自明」)體現的正是他的經驗主義思想背景。「不言而喻」比「神聖不可剝奪」對於人類平等有著更加進一步的肯定。

「Created equal」這裏面體現的平等思想,也更多是啟蒙主義時代英國式的而不是法國式的。在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liberté,égalité,fraternité)中,更加強調社會分配的公平,讓生來能力有差別的人也能享受到平等的經濟社會成果。英國傳統則注重的是公民生來就同等享有權利。洛克指出那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傑佛遜將財產權改為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樣一改比原來更富有詩意卻沒有離開原來的傳統。

下一句關於政府權力來源的話,如今在各種國際性的人權條約中被廣泛地引用。這裏面將政府的權力範圍規定得非常狹窄——政府的目的不是為了統治人民、管理經濟、創造未來,而僅僅是為了「secure these rights」,亦即保障人民能夠享有上述一系列權利。而不經過被統治者的同意——「consent」是一個在法律上大量使用的辭彙,表示有雙方或者是關鍵決定一方的理性的首肯——政府就不具備合法性。

《獨立宣言》以及後來美國憲法的《權利法案》奠定了美國人民享有的自由的程度與性質。人民的權利——也就是人權——是國家政治生命的核心。如果人民的權利受到侵犯而政府不能予以保障,這個政府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二百多年來,美國人民和他們的政府一直保持著這樣的關係,這也使得美國成為許多國家人民羡慕的對象。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中文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