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中國食品安全堪憂 美FDA也發愁

【新唐人2011年6月27日訊】(新唐人綜合報導)《紐約時報》披露「有毒」止咳糖漿的風暴還未平息,與此同時,《紐約時報》再推連續報道,稱巴拿馬和多米尼加相繼查出含有二甘醇的牙膏,並初步判斷來自中國。可以說,5月以來,中國出口的食品和日用品在美國面臨著聲譽危機,而且可以想見,在更廣的範圍內,「中國製造」的產品信譽都將會受到傷害。

FDA在全球遇到的最明顯挑戰發生在中國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周一發布了一份有關產品安全和質量的報告。報告顯示,鑒於FDA國際辦事處長期缺少工作人員,且它在海外缺乏執行權,因此FDA提出了一個將自己轉變為「真正全球性機構」的計劃。而FDA在全球遇到的最明顯挑戰發生在中國。

中國是最先設立海外辦事處的國家。中國2007年向美國出口了價值49億美元的農產品和海鮮產品,而FDA在中國三個城市所建辦事處的員工數量只有13名。人員數量少是FDA在中國最明顯的挑戰。

FDA駐中國的負責人希基(Christopher Hickey)前不久接受採訪時說,提到檢查,光是想辦法進入外國工廠可能就是件難事,因為FDA無權命令外國生產商為其敞開大門。它所能做的,只不過是把這些產品拒之美國國門之外。

希基表示,中國生產藥物或活性藥物成分的公司有6000家左右,其中40%至60%的製藥商在經營上沒有遵守良好的生產規範。他說,向這些公司宣傳按照美國標準生產安全產品所需的程序和要求,這顯然是個挑戰。

這些挑戰中,最關鍵的是FDA是否有能力對食品和藥品生產企業發起足夠多的檢查。美國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的庫克爾(Allan Coukell)表示,雖然FDA平均每隔兩年半就對美國本土製藥商進行檢查,但對中國大多數製藥商來說,FDA差不多每九年才檢查一次。該基金會一直負責美國藥物供應鏈的安全研究。

希基說,FDA員工每周都要察訪好幾次新開的中國工廠,並與業內消息人士、當地監管機構和專家學者進行談話,以了解那些可能影響FDA相關產品安全的事件、動向和消息。

這類監控措施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功。希基說,去年該機構通過中國的報紙了解到,中國南方某省生產的豇豆被噴灑了可能致癌的有毒農藥。

雖然上述有毒豇豆沒有輸往美國,但FDA人員發現了其它類似豇豆以及配料中可能含有這種有毒豇豆的加工食品。

《南方都市報》27日發表社論說,對美國媒體曝光食品安全的分析,不能成為中國產品質量和產品安全的辯護詞。只要美國媒體說的是事實,中共政府、貿易商和生產商就必須認真面對。

社論說,即使沒有美國媒體的質疑,也還有中國本土的悲劇,從蘇丹紅辣醬到有毒多寶魚,從大頭嬰奶粉到齊二藥慘劇——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如此頻繁,以至於中國消費者幾乎放棄追究:既然不知道吃什麼才安全,乾脆就隨便吃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