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農炮轟朱鎔基掩蓋真相

【新唐人2011年6月3日訊】近年來,因中共當局強征、強拆遷所引發的各類社會矛盾、暴力衝突已成為危及社會穩定的根源。有學者指出,這其實與1994年朱鎔基推行的稅制改革有著很大的關係,然而,朱鎔基在清華百年時的演講卻掩蓋了很多真相。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問題專家何清漣程曉農夫婦日前在接受《希望之聲廣播電台》採訪時,解析中國經濟、社會萬象時指出,為了能夠制止強拆行為,今年初,中國(共)當局推出了新的拆遷條例,國土局也下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堅決防範查處強征強拆行為,公安部也甚至放話“零容忍”。但從實際情況看,這些措施對遏制和緩解暴力事件的發生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強拆過程中的惡性事件還是不斷發生。

程曉農稱,胡錦濤在幾年前提出了和諧社會的這個說法,那個和諧社會所針對的就是中國在過去這7、8年以來,每年的在中國叫做“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數量在急 劇上升。在“群體性事件”當中,主要的是與土地拆遷有關,就是強制拆遷。那麼既然中央政府在講要實行和諧社會,而地方政府的強制拆遷又直接造成了“群體性 事件”。那麼,按道理講,中央政府應該嚴厲追究地方政府破壞和諧的這個行為。因為這是直接違反中央方針的。但是,我們看到中央政府並沒有深刻追究這件事情。

程曉農指出,在中國有一個名詞叫“土地財政”。它是說,從1994年朱鎔基推行稅制改革之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相對不足,稅源減少。而地方政府還需要不 斷的膨脹,養活更多的官,官的開銷也越來越大,胃口也越來越大。所以,地方政府是不斷的想要從老百姓身上刮錢,來滿足他們的需要。在2000年以前,地方政府主要是從農民頭上刮,就是在農村推行各種各樣的強制攤派。那麼,最後就造成了所謂的“三農問題”。從2000年以後,情況越來越嚴重。到了2007 年,溫家寶最後不得已下了決心,宣佈停止對農村徵收稅費,這樣地方政府的財源又少了一塊。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就想出了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拆遷、圈地、轉手倒賣,從中牟利。

程曉農揭露,清華大學百年慶的時候,前總理朱鎔基在清華對學生有一個演講。其中提到說大家對他1994年稅制改革批評很多,他認為是胡說八道。其實,朱鎔基在清華的演講掩蓋了很多真相。

程曉農說,中共政府的財政收入實際上分三塊,朱鎔基在清華講話只說了中央財政預算內收入,就是明面的稅收跟稅收有關的收入。那麼,賣地的收入在地方財政那裡是不計入稅收的。因為它不是稅收,他是一次性收入。

程曉農說,在地方政府,它的財政是分成三塊。一塊是預算內收入,主要是有名目的稅收。第二塊叫預算外收入。指的是 各種攤派和各種收費。第三種,是預算外之外的收入,而土地收入就在這塊裡。所以,朱鎔基講說是地方財政不缺錢,這個話如果把地方財政的第三塊收入刨掉,地方財政錢就不夠;或者說他們要花的數字遠遠大於他們能夠得到的預算內和預算外的收入。這就是為什麼北京、上海這樣的直轄市,他們的全部財政收入加在一起, 就是剛才講的三塊合在一起,居然當中賣地收入要占五、六成。這在全世界是沒有的現象,就是政府在做生意。而這個生意的全部來源就是搜刮被拆遷戶的房產和他們的土地價值。

近些年來,很多人認為,朱鎔基時任所實行的分稅制改革造成了地方財政弱勢,地方缺乏諸如義務教育、計劃生育、優撫和民兵訓練等資金,最後就都轉嫁到了百 姓頭上。諸多社會抱怨中,對分稅制的聲討此起彼伏,亦有不少專家學者撰文稱,高房價的深層原因是分稅制掏空地方財政,地方倚重土地財政直接推高房價,且使地方政府被房地產業綁架,阻撓中央調控樓市政策落實。

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之際,1951年畢業於該校的朱鎔基4月22日重回母校,他在與清華師生談話時,直言不諱地反駁了地方政府發展房地產業是因為分稅制使地方政治財政虛空的說法:他說:“說這個房地產項目這麼沉重,都是過去這個分稅制搞壞了……地方沒錢了,所以它只有發展房地產才有錢。狗屁!”“我們制 定了一個錯誤的政策,就是房地產的錢,都收給地方政府,而且不納入預算,這不得了。這個錢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價抬得那麼高。這個絕對不是分稅制的錯 誤。地方沒少收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