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中國傳世人物畫:明代(二)

【新唐人2011年5月3日訊】



倪端,字仲正,杭州人。生卒年不詳。宣德中入畫院。工書善畫,長於道釋人物,兼工花卉,山水宗馬遠一派。《聘龐圖》描繪的是三國時期“禮賢下士”的歷史題材,在畫面上展現荊州刺史劉表親至山林聘請隱士龐德公的故事情節。龐德公是名士龐統的叔父,與徐庶、諸葛亮、司馬德操等賢達交誼篤厚。劉表數次聘請龐公,未獲應允,只得嘆息而去。 畫面上著重刻劃了劉表誠摯謙恭的態度。作品表彰當朝君王的德政,這是明代宮廷畫的共同特點。

朱瞻基武侯高臥圖



朱瞻基(1399—1435),即明宣宗,朱元璋之曾孫,在位十年(1425—1435)。朱瞻基雖為皇帝,但是喜好閉目酣睡。諸葛亮的神情安閑自在,而舉止則狂放不羈。全圖素雅清淡,不施色彩,十分恰當地表達了諸葛亮清閑的田園生涯。畫麵線條流暢,頓挫明顯,採用了“釘頭鼠尾”的描法,很有表現力。

朱見深一團和氣圖



朱見深(1448—1487年),為明朝第九代皇帝,年號成化,廟號憲宗,明英宗朱祁鎮之長子。明朝皇帝中多有擅畫者,朱見深即是其中之一。朱見深擅長畫神像。這幅《一團和氣圖》畫於他即位的第一年。畫幅借用東晉儒生陶淵明、和尚慧遠、道士陸修靜“虎溪三笑”的典故。畫幅上的人物遠遠看好似一個大圓球,仔細看了之後才發現是三個人相擁相抱在一起,三個人臉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為一張臉。人物的線條相當流暢。

劉俊雪夜訪普圖


劉俊,生卒年不詳,字廷偉,是明朝的宮廷畫家,職錦衣都指揮,擅長作山水、人物。 此圖是一幅歷史故事畫,描繪的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夜訪重臣趙普,詢問計謀的史實。畫家劉俊幾乎完全是按照《宋史》的敘述,將其變為圖畫的。畫幅層次分明:下部為趙普家的大門及院牆,門半啟半閉,門外站著趙匡胤的隨從數人﹔進入門內,有一段空地,然後便是全圖的中心。趙匡胤和趙普二人盤腿而坐,身邊置炭盆,既可取暖,又為烤肉。他們身後是一座大屏風,趙普的妻子露出半個身子,雙手捧酒壺。君臣二人交談正酣。畫家運用線條十分純熟,很富表現力。

劉俊劉海戲蟾圖



《劉海戲蟾圖》畫劉海於萬頃海濤之上,手戲金蟾的情景。畫面上劉海居中,呈正面像,雙手持蟾,情態和善歡悅﹔寬袍大袖,衣帶飄動,與海濤相諧,一派得道成仙之相。在藝術表現上,這幅作品構圖飽滿,除人物外,海濤幾乎充滿了整個畫面。畫風工謹,設色淡雅﹔衣紋用筆,線條勁練,下筆稍粗重,但剛柔相濟,恰到好處﹔海濤以顫筆勾描,精細異常,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劉俊漢殿論功圖



此圖畫法工細嚴謹,設色淡雅,人物衣紋的較為粗重直挺的線條和海濤的細勁曲線形成對比,背景的單純潤柔和人物的豐滿形成一定的對比。取材於“漢殿論功”的典故。漢高祖劉邦初立,功臣在殿上論功,致拔劍砍殿柱。叔孫通乃說高祖召魯地諸生,規定朝儀。

郭詡雜畫冊


郭詡,生卒年不詳。字仁宏,號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擅長畫山水、人物,兼有粗筆和細筆兩種面貌,他的水墨寫意人物畫,風格豪放與吳偉齊名。此圖冊為山水、花卉、人物集,共繪圖八幅,每幅圖各題七絕一首,以詩配畫,抒發胸中意緒。《蕉石婦嬰》圖中的人物,運用白描工筆畫法,女子的臉部用筆輕細柔和,形象端莊秀美﹔衣紋線條流暢,情調凝靜,風格獨具。所畫的山水,筆墨滋肆,以狂逸的氣勢取勝。在花鳥畫方面,畫家的突出的創造性的成就是採用沒骨法來繪寫花卉草虫。

郭詡琵琶行圖



此圖運用工筆白描法,端坐的白居易和抱琵琶側立的商女,均以細秀流暢的蘭葉描勾出,比例合度,情態細緻,風格清新淡雅,毫無狂態和逸筆,屬於郭詡比較工細的一路畫法。然亦透出畫家對簡逸的追求,如在情節鋪敘方面,省卻了環境和陪襯人物,著意刻畫兩位主角,並突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時的情態,筆簡而意完。




此圖布勢跌宕起伏,運筆迅疾頓挫,具豪邁放逸意趣。這種繁簡結合、工寫相兼的表現手法,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同樣可以見到,反映了較全面而嫻熟的技藝。伏生為漢代濟南人,字子賤,原為秦博士。西漢文帝時,求能治《尚書》的人,時伏生已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文帝使晁錯往受,得二十八篇,即所謂《今文尚書》。此圖表現的即是這個題材。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