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紅樓夢》細節之美

【新唐人2011年4月27日訊】讀古典文學,不期然就會與各種首飾相遇。《紅樓夢》裡的王熙鳳甫一出場,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她身上的首飾:“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下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宮絛雙魚比目玫瑰佩。”首飾的作用不單單是襯託人物,而且還會成為推動情節的關鍵,所謂的“金玉良緣”,不就是由一個金項圈和一塊玉佩決定的聯姻嗎?湘云總戴著一個金麒麟,後來寶玉也得了個稍大的,儘管後來具體發生了什麼不知道,從“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看,也是跟終生大事有關的。賈璉情挑尤二姐,偷偷送給他一塊漢玉九龍佩;蘆雪庵賞雪,墜兒趁人不備偷了平兒的蝦鬚鐲;湘雲送給賈府姊妹們的禮物是絳紋石戒指……

所以,首飾不單單是裝飾品,尤其材質是金銀玉石之類時,它既是財富之一種,由於貼身使用的緣故,它還含有某種情意,贈送首飾意味著一種親密的關係。

揚之水的《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卷一》,講的就是宋元時期的金銀首飾。不看不知道,古人真講究,光是用在頭上的東西就分釵、簪、步搖、梳背、巾環這些,材質有金、銀、銀鎏金、金鑲玉等等。書中還提到南宋時候聘禮中的“三金”,金釧金钅足金帔墜,如果沒有黃金,以銀鎏金代替也可以。儘管很多首飾的樣式和工藝都變了,這個習俗倒是保留現代了。在我們老家,家裡再窮,娶媳婦兒也要送上“三金”的,金項鍊金耳環金戒指,最近這些年不流行黃金了,都是素淡​​的鉑金,有的還鑲著不知成色也不講切割的碎鑽,很多做父母的兒子未成年時就開始儲這筆錢了。除了“三金”,我們那兒還有送“三銀”的習俗,一般是姑娘嫁到婆家,生了孩子,滿月或滿周歲的時候,有條件的娘家送上包括銀項圈、銀手鐲和腳鐲在內的一套“三銀”,接口處是纏絲,用紅毛線細細地裹好,小孩一直要戴到上小學才取下來。

我向來對首飾之類不經心,常戴的就只一枚素面婚戒,不過這本《奢華之色》還是迷倒我了,試想,在幾克重的金片打造出花果、瓜瓞、螭龍等等圖案,經由某人的手轉送給深閨中的婦人,她將之視為珍寶,隨身插戴,最後帶進墳墓,陪她一起在地下沉睡。首飾還同於我們眼下通常所說的首飾嗎?或者這些精刻細鑿、流光溢彩的金銀器物不是日常生活所需,但它們的確帶來了某些使人沉迷的小情趣,提示我們這些對無名的古人一無所知的後人,她們鮮活地存在過,有細節為證,她們的生活不是匆匆被打發的。

《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卷一》一書包含了大量精美的圖片,並對列舉首飾的材質、圖案、工藝都做了詳細的描述。惜乎全書都大部分篇章都是描述,缺少一點趣味性。對於像我這樣對名物感興趣但外行的讀者來說,附論的《“掬水月在手”:從詩歌到圖畫》更好看些。

我真心希望揚之水馬不停蹄地繼續寫下去,寫完明朝寫清朝、唐朝、五代,寫完金銀寫玉器、漆器、瓷器,因為我特想知道鳳姐頭上的“金絲八寶攢珠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還想知道妙玉的那幾個茶杯到底好在哪裡。

──轉自《阿波羅新聞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