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漲聲不斷 通膨拉警報

【新唐人2010年10月24日訊】到10月17日大豆收不上來;黑龍江爆發搶糧大戰,民間搶糧,黑龍江省樺川縣中儲糧收購價格太低農民惜售,新彊棉花價錢從年初到現在更漲了近86%。中共官方10月21日公佈了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6%,創下23個月以來的新高。這是又一次的同比和環比都上升的現象。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副司長盛來運,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9月份CPI中,新漲價因素90%來源於食品價格和居住價格的上漲。他說,中國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比(恩格爾係數)較大,在40%左右,而美國恩格爾係數已在20%以下。

中國繼綠豆、大蒜、辣椒乃至肉蛋等一連串民生物資輪番漲價後,近期白糖、食用油、棉花、稻米和大豆也跟著上漲。使中國拉緊通膨警報。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導,部份食油產品漲幅可能達10%左右;此外,因西南地區年初遭逢旱災,糖產量明顯減產約1/3,與去年同期相比,食糖批發價年增率達70%,創歷史新高。

但大陸官方在22日投放21萬噸國家儲備糖,沒想到價格仍創新高,高出部份地區的現貨糖價;而20日投放的30萬噸菜籽油,也沒來得及壓住油價,各地超市已出現囤貨後的斷貨光景。

《京華時報》報導,各大超市已接到金龍魚提價的通知,大豆油和調和油的價格平均上調幅度達20%。中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也正在測算成本,提價幅度大概在10%以上。

冬天到了,今年大陸棉花價格由年初每噸不到14,000元人民幣(2,101美元/噸),漲至目前26,000元人民幣(3,902美元/噸),直接推高棉布價格漲了3成以上,估冬衣至少會有1成漲幅。
籽棉價錢已漲到6元/斤的歷史高價。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山東主要的棉花產區濱州市的盛龍棉織原料公司因買不到棉花而停工。往年棉花送上門,今年工廠上門收購,也只買到1百多噸(往年需2千噸)。

據付士米業的大米加工企業,公司內部人士透露,付士米業的大米加工企業沒有糧源已經停產3個多月了。而付士米業相關負責人則擔心地說:「糧價恐怕要漲到天花板上去了。」中國第一大糧倉黑龍江省的水稻價格目前已經沖向1.40元大關,都快趕上去年大米的價格了。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進口大豆464萬噸,進口均價為449.7美元/噸,與今年7月份的422.4美元/噸相比上漲5.3%。10月初大豆的價格還是每斤1.72元左右, 目前大陸進口大豆(70%以上仰賴進口)已經漲到了2元/斤以上。

國際游資早就進駐大陸,不論是房地產、糧食或棉花,只要有利可圖,外資加大陸境內炒手,此番又開始炒做農產品(國際經濟不景氣,國際糧價上漲都助漲了此一趨勢)。

中國今年頭9個月的國民消費水平僅比去年同期增加7%,但大陸食品價格持續上漲超出預期,第三季民生食品物價上漲8%。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警告,目前的統計資料嚴重低估實際通膨水準,物價上漲速度甚至可能已達到兩位數。謝國忠指出,多種商品價格幾乎成倍上漲,實際的物價上漲速度,遠遠超出官方資料。

據《新華網》的調查報導,大陸一般家庭今年前9個月的開銷已經超過去年一整年。《南方都市報》報導認為,過時的統計方法,很可能低估了物價上漲程度,實際通脹率應上浮50%甚至翻番。統計資料沒有如實反映出政府和老百姓面臨的通脹壓力。

資料顯示,中國前3季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2.9%,其中,城市上漲2.8%,農村上漲3.1%;9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6%;前3季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比去年同期上漲5.5%,9月PPI上漲4.3%。

雖然,中國今年頭9個月的國民消費水平僅比去年同期增加7%,但固定資產投資卻上升了24%,顯示資金的不平衡走向。

謝國忠表示,目前大陸通膨程度非常高、房地產泡沫非常大。造成目前通膨局面的罪魁禍首,是大量貨幣的超發。因此即便有新的農產品入市,依然不能緩解通膨形勢,由於過量貨幣的發行帶來的巨大泡沫,大陸經濟目前正「懸在空中」;而解決此種形勢的唯一辦法,就是持續加息,至少在目前基礎上再上調3個百分點。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高級專員何志成則認為,更讓他擔憂的是,國糧價多年來一直低於國際價格,由此可能引發通脹預期失控,帶動更多商品輪番上漲。

經濟學者汪新波表示:「中國官方已經清楚地意識到通貨膨脹的前景,不過在權衡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兩大目標上,選擇了前者而犧牲後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