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弟子規》連載十四 (視頻)

【新唐人2010年6月9日訊】 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孔子《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謹(三)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解說

穿衣服需注重整齊清潔,不必講究昂貴、華麗;穿著應該先考慮自己的身分及出席的場合,然後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情況。

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不要挑食;三餐要適可而止,不要暴飲暴食。

年輕人不要喝酒,因為喝醉酒會胡言亂語、醜態百出。

故事

司馬光教子

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北宋陝州(今山西夏縣)人,是北宋著名的歷史學家。在司馬光的一生中,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尤其是他居官清廉,恭謙正直,不喜華靡的品格一直被傳為美談。就連他的政敵王安石也很欽佩他的品德,願意與他為鄰。

司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要力戒奢侈、謹身節用。當時,為了完成《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他不但找來范祖禹、劉恕、劉攽當助手,還要自己 的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非常生氣。因此,認真地傳授了他愛護書籍的經驗與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乾淨,墊上桌 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一頁。他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一些本 錢,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

在生活方面,司馬光節儉純樸,「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他強烈反對當時社 會上敗壞的風俗,例如:做事講排場、擺闊氣,當差走卒的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農夫腳上也穿著絲鞋。而司馬光極力提倡節儉樸實,流傳至今最有名的名 言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由節儉的生活變成奢侈很容易,要由奢侈的生活節儉下來就很難了。

在司馬光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譽於後世。

《弟子規》連載十四(視頻)

文自《正見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