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產量進入峰值平臺期

【新唐人2009年7月8日訊】石油峰值是指世界石油產量的最高點或峰值平臺,它是判斷石油時代走向後石油時代的重要依據。對於這一問題,國內外的學術界和各種組織機構都展開了激烈爭論。

有人認為,石油峰值是無稽之談,是“造鬼論”,並且根據近一年來油價從147美元/桶驟降到35美元/桶的情況,提出了廉價石油時代又回來了的論斷。但是半年後的今天,油價又快速攀升到70美元/桶,上漲了近100%。這又是甚麼原因?有專家提出,這又是投機因素造成的。

但是究其根源,筆者認為石油峰值問題才是令油價上行的最本質因素。正是因為石油生產形勢嚴峻、產量增長乏力、供需關係緊張,從而為投機炒作創造了條件。

“鐘形曲線”規律

地下的石油絕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隨著石油的不斷開發生產,有限的石油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

儘管技術的進步可以使採收率不斷提高,但是石油由於地質條件的限制也不可能全部開採出來。

根據這一客觀規律,1949年美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M.K.Hubbert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文章提出了著名的Hubbert模型,其認為石油生產將遵循“鐘形曲線”規律,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會達到最高峰,達到峰值後該地區的石油產量將不可避免的開始下降。石油產量到達峰值並不意味著全世界將不會有新的石油發現,只是其後的產量將無法再達到或超過峰值產量。

石油的形成歷史十分漫長,可是人類消費石油的歷史卻只有150年左右,據統計,1859年到1970年,110年間只消費了石油纍計產量的近10%,而1970年到2005年的35年期間卻消費了近90%的石油纍計產量。雖說今後若干年的石油產量尚可滿足人類的需求,但希望世界石油產量能不斷的提高,將成為無法實現的美景。

世界石油產量進入峰值平臺期

從19世紀中葉到21世紀,石油勘探技術雖說已從依賴油苗和地面構造等方法發展到依靠尖端地球物理工具和地質模型的階段,並採用高技術鑽井、生產油氣,但是油氣的勘探及生產形勢並不令人振奮。

根據美國IHS諮詢公司統計分析,1925∼1950年世界發現的油氣平均規模為1.10億∼1.23億噸油當量,1950∼1980年為0.33億∼0.41億噸油當量,1980∼2004年則減少為0.06億∼0.11億噸油當量,2004∼2005年全球新發現油氣田的潛在可採儲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

最低水平。另外,新發現油田數量和探明儲量呈現了總體下降的趨勢,1960年∼1969年,世界新發現的大油田數量為128個,但在2000年∼2006年,數量急劇降低到33個,發現的儲量也從2980億桶降到了380億桶。

世界已投入開發的油田生產形勢、產油國和石油公司的生產前景也令人憂慮。據統計,全球有66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已經跨越了峰值,典型的國家有美國、英國、挪威等。其中,英國的石油產量1999年最高時為290.9萬桶/天,2007年已降至163.6萬桶/天,而且從石油

出口國變成了石油進口國。世界知名的BP等六大石油公司的石油產量也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或苗頭,雪佛龍和殼牌分別在2002年和2003年後產量開始下降,道達爾為2004年,BP為2005年,埃克森美孚和康菲為2006年。

由於常規石油的勘探開發越來越困難,石油公司不得不投資於開採難度更大、環境惡劣、週期長、成本高、投資大的非常規油氣資源。例如:Gazprom、Total和Statoil Hydro已於2008年在極其寒冷、與世隔絕的摩爾曼斯克東北580km的Shotkman地區啟動勘探活動,

目標是尋找可能存在的3.8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和3700萬噸凝析油﹔殼牌公司今後的投資主要集中於深水、超深水、油砂、LNG、天然氣合成油和極地項目,預計殼牌的非常規油氣產量佔總產量的比例將從2004年的35%提高到2013年的70%。

發現新油田越來越困難,老油田的產量下降越來越快﹔產油國的增產潛力越來越少,而目前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卻越來越多。世界石油產量峰值就在眼前。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前5位的國家分別為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世界石油產量前5位的國家分別為沙特、俄羅斯、美國、伊朗、中國﹔世界石油消費量前5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中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可見,世界石油儲量分佈與消費市場嚴重的不均衡,產量分佈也與消費市場嚴重的不均衡。世界石油儲量和產量均被少數國家控制,消費大國大多數要依賴大量進口來滿足本國需求。

未來的石油資源將越來越寶貴,資源國將通過調整其資源保護政策、產業政策和合作模式來強調主權國地位,從而牢牢把握資源收益。加之,地緣政治和石油安全問題已經與環境和社會問題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因勘探開發成本不斷上升而導致項目開發的延遲以及全球能源供應體系老化等問題,都會進一步加劇石油供應的風險。

不僅世界石油產量要考慮的因素眾多,而且對於石油峰值的預測也是迷霧重重。在預測世界石油產量何時到達峰值過程中會受到一些國家和石油公司經濟政治利益的干擾。

例如,產油國一般都不願意公開其儲量的真實數據﹔受利益驅動,特別是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一些石油公司也會對未來油氣生產提出樂觀的預測。基於上述原因,在對世界石油產量到達峰值時間的預測上人們一直有著不同的觀點。但是,大家也取得了共識:石油資源是有限的,世界石油峰值早晚要到來,分歧只是在峰值來臨的時間上。

石油的供應不足和過高的價格將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極大的影響和衝擊,這必將給維持正常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帶來巨大的壓力。

提出世界石油產量不久將達到峰值絕不是要造成人們的恐慌,而是希望人們及早認識世界將面臨資源長期短缺的尷尬境地,及早調整發展思路和重大經濟決策,制定對策延緩石油峰值的到來,即使高峰來臨,也能從容應對。

文章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