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選 左右陣營全面向右看齊

【新唐人2009年1月28日訊】(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特稿)兩週後以色列即將舉行國會大選,但民調顯示81﹪以色列民眾認為出兵有理,政黨不分左翼或右派,競相形塑無畏恐怖組織的勇者形象為選舉主軸,向右轉的風潮正席捲以色列政壇。

三年前的以色列國會選舉,自認立場中間偏左的前進黨(Kadima),因力主土地換和平(peace for land)政策,也就是把1967年六日戰爭後佔領的土地,像是戈蘭高地還給敘利亞等獲選民認同,一舉攻下29席成為國會最大黨,取得執政權。

同屬左翼陣營,由國防部長巴瑞克(Ehud Barak)領導的工黨(Labor),也因力主以色列應結束對巴勒斯坦的統治,以巴應各自獨立建國,於上屆選舉也獲得不少民眾支持,一舉攻下19席,躍升為國會第二大黨。

但以巴磋商各自獨立建國遲無進展,以色列雖自加薩撤軍,取得加薩控制權的哈瑪斯集團(HAMAS)仍不斷朝著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以包容換取和平的政策未能奏效,民眾漸失耐心。

再加上民調顯示,儘管以色列境內100餘萬的阿拉伯裔人口,向來同情巴勒斯坦人,但此次贊成出兵加薩教訓哈瑪斯者比例高達93﹪,總體支持出兵的以色列民眾更高達81﹪,前進黨與工黨轉而向右看齊。

尤其巴瑞克在加薩戰事期間,屢屢於鏡頭前表現的英勇果敢形象深植人心,且在1999年的大選中,因工黨囊括俄裔族群58﹪的選票,巴瑞克順勢取得總理大位,為再創高峰,他們已備妥主攻俄羅斯移民的廣播廣告。

在廣告中,巴瑞克仿效俄羅斯總理蒲亭(VladimirVladimirovich Putin)曾警告車臣恐怖分子的驚人之語,「要把他們(指哈瑪斯集團)直接溺死在馬桶裡」。

因以色列出兵加薩傷及無辜平民,也波及境內聯合國的據點,屢遭國際非議,以色列政治評論員分析,就政治層面而論,以色列這次出兵效益不盡理想,但是軍方在重擊哈瑪斯的表現上確有斬獲,巴瑞克加分不少。

同屬左翼陣營的巴瑞克異軍突起,前進黨倍感威脅,除藉著媒體積極強化,擔任外交部長的黨主席李夫尼(Tzipi Livni)在阻絕哈瑪斯走私軍火至加薩境內取得美國背書的外交成就,全黨上下也不斷加強對哈瑪斯集團的嚴厲措辭。

特別是戰事爆發期間,李夫尼曾喊出推翻哈瑪斯在加薩的領導,而前進黨第二號人物、運輸部長莫法茲(Shaul Mofaz),則於雙方停火後仍揚言,不惜對哈瑪斯集團的領導人痛下殺手。

左翼兩大政黨向右轉,原本即主張應對巴勒斯坦人採強硬態度的右翼勢力龍頭聯合黨(Likud)則是好整以暇,大力宣傳他們的路線才是對以色列最正確選擇,形同工黨與前進黨替聯合黨背書。

此外,聯合黨主席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最近與極右的國家宗教黨(National ReligiousParty)簽署協議,協議中尼坦雅胡承諾,若能再取得總理大位,將另編政府預算,協助發展國家宗教黨的教育體系,國家宗教黨也將對他投桃報李,於爭搶右翼選民,再下一城。

雖然大選使得原本左翼右派涇渭分明的界線變得模糊,但並非意味著他們不顧以巴應和平共處的重要性。

像是巴勒斯坦當局即不滿以色列於約旦和西岸境內興建屯墾區,國際間也對此多指責以色列不是。關於此一議題,尼坦雅胡已對中東四方特使之一、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表明,「如果他擔任總理」,他也不贊成再擴建屯墾區。

選前寧右勿左,一切選後再說,尼坦雅胡預留的伏筆再次證明,不論是國際政治或區域政治的利害關係折衝,歸根究柢都是為了地方政治的權力競逐而算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