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收藏落戶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新唐人】著名作家林語堂及其次女、名作家林太乙的43件中國近代書畫作品,最近由林太乙的夫婿黎明捐贈給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從915起,開始在大都會博物館中國書畫展廳首次公開展出。

 

這場主題為「腳踏東西文化的華裔作家林語堂」的畫展透過林氏与其后人的收藏,呈現出傳統中華文化在二十世紀持續發展的一個層面。藏品除了林語堂的手跡外,另有18位書畫家的作品,包括徐悲鴻、張大千、溥心畬、齊白石、趙少昂、于右任等。

 

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何慕文:“這次展覽不但介紹林語堂家人的捐獻,也介紹其他一批中國人來美國捐獻的東西比方說王季遷、翁万戈、張大千、唐炳源和溫金美的藏品,很多后來留到大都會博物館。”

 

從這些展品中也可以讓觀眾一窺當年這些藝術大師的友誼,展品中有徐悲鴻的《梅竹石》、《柳鵲》、《天馬》這三副作品都是徐悲鴻直接寄贈林語堂和其女林太乙的。而徐悲鴻寄給林語堂的17封信匯集而成的十七帖>,這些作品都可以讓后人了解他們的關系,從信中可以看到在抗戰期間雖然他們支持不同的政党,但是這并沒有影響他們的友誼。

 

而張大千送給贈林語堂或其婿黎明的六幅畫中的三件蔬果圖則講述了二人之間特定的友誼,張、林兩人都好品嘗中國菜,而張大千自題的《野菇》,則嘆息在西方無法品嘗大陸各地的名菇。他這些畫作的輕快愉悅与林語堂的幽默文筆頗有相通處。

 

而這幅林語堂親筆所寫的書法雖然沒有名家的作風,但是也有一個故事在里面。

 

何慕文:“林語堂當時這批人對書法的貢獻是非常感興趣的,這批東西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從前沒有,我們書法有宋、元的,了不起的東西,”

 

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何慕文還表示大都會博物館沒有中國20年代的作品,這品作品也正好補充大都會博物館的不足,

 

何慕文講話:因為對面有這個“相”“相如”是她女儿的名字,他故意的把這首詩改了一下,這首詩就挂在他的牆壁上,我去拜訪他,他說我很愿意你把這個對聯拿到博物館”

 

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何慕文說,4年前,林語堂的女儿林太乙去世后,她的先生考慮到如何更好的保存這些古跡,而林語堂當年在紐約居住時就住在79街,离大都會很近,這可能也是一种緣份,几十年后林先生的這些收藏品收入到大都會博物館就向回家一樣。其中徐悲鴻的這三幅畫,1943年就曾在大都會展出過。而大都會也將這些作品几乎全部從新表藏。

 

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何慕文:“這代表一代的中國人留到美國之后,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感謝美國給他們這樣一個机會,或者給他們一個這樣新的環境,所以這些東西留到美國之后,給美國人一個更深的辦法來了解中國的傳統”。

 

這次的展出將持續到2008210日,希望紐約的居民能夠前往一覽大師風采。

 

新唐人記者楊莉紐約報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