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而为痛悔迟21: 两代造伪史,逆天罪难释

第二十一章 两代造伪史,逆天罪难释

灿烂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启迪着后人的智慧——但是蓄意造假的伪史,也坑害着后人,挑战着后人的智慧。

天人合一是国学的核心理念。前面我们一次次展现的天人合一的精妙对应,从天象到人间,独辟蹊径,以残存的史料和犯罪心理学,证实了宋太宗是弑君篡位的真凶。大家能看到“天象变化带动人间大事”,“天象承载着历史和未来”——那么伪史呢?和天象是不合的,是逆天的。逆天的罪都是大罪。

(接前文逆天而为痛悔迟20:弑兄篡位千古谜,正本清源释群疑 (点击这里)

1.太宗改史疯狂,犯罪心理昭彰

宋太宗的一生,是充满谎言的一生[1]。他开了皇帝干涉修史,亲自改史、定史的先河。

一修太祖史,选滑头、亲威视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正月,那是宋太宗继位的第17个月,太宗命人修太祖一朝的历史,即《太祖实录》,选用的史官大多是见风使舵、世故圆滑之辈。而且宋太宗一改皇帝不能干预修史的惯例,史官的书稿屡次被太宗宣旨索要[2],这明显是皇帝亲自向史官示威。

但此时宋太祖的正宫宋皇后,太祖的两个儿子,太宗的弟弟赵廷美都在世,太祖的旧臣大多都健在,修史再迎合太宗,也不能太离谱。所以此次修成的《太祖实录》(史称《旧录》),众人不满意,太宗更公开表达不满。

二修太祖史,太宗竟废止

淳化五年(995年)四月,太宗选了4个人再修《太祖实录》,但是此时朝政险象环生,太祖仅存的两个儿子,大儿子赵德昭被太宗逼死,小儿子赵德芳莫名其妙地睡觉得病死。太宗的弟弟赵廷美,被诬告谋反外放,死在外地。四位史官中两位找借口推脱了,第三位范杲(音:搞),听说被皇帝启用,大喜,火速赶往京城,后来听说是让修太祖史,当即呆若木鸡,半晌无语。郁闷又染病,一个月就去世了[3]。

仅剩下的张洎(音:季),上表请求允许拜访太祖旧将子孙、门人亲友,并允许他们说话,以收集史料。太宗不得不答应[4]。但是当张洎修成《太祖实录》一卷献上,等待太宗圣裁之后,张洎就被调离了修史岗位,而且他修的《太祖实录》不但被废弃不用,而且不许交给史馆存档。

史实削增,皇帝钦定

上述两次修史,从选人到开局,太宗都是亲自过问、索卷,后来干脆形成了“纪草”制度,就是史官写成的史稿先交皇帝圣裁钦定,然后才能定稿,为太宗及后继的真宗篡改史料大开方便之门。

史料先御览,润改后存馆
淳化四年(994年)宋太宗建立了起居注、时政纪的“进御”制度,即史官给皇帝做的言行、议政、执政记录,要先交给皇帝定度,皇帝满意后,月底再交给史馆存档[5],作为将来修史的依据,彻底毁掉了史料的公正基础。

2. 真宗继续改史,圆谎绞尽脑汁

宋太宗去世后,宋真宗赵恒全面继承了父亲修史的“风范”。

速成太宗史,真宗亲把持

宋真宗即位的当年(997年),十一月,命集贤院学士钱若水等绕过史馆,直接修《太宗实录》,次年八月即成。如此神速,因为修史依据的《日历》、《时政记》等基础史料,都是太宗本人润色修改、取舍圣裁之后钦定的,不用修改,照抄即符合上意,而且没有史馆参与,直接由真宗把关,很容易通过。真宗看后:“流涕,赐诏褒谕。”[6]

修成了真宗满意的《太宗实录》,真宗又让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卿新修太宗实录,甚为周备。太祖事多漏落,故再命卿,毋多让也。”[6]

三修太祖史,威慑再贬职

至道三年(997年)钱若水领衔修《太祖实录》,修史团队中有著名的诤臣王禹偁(音:撑)。禹偁遇事敢言,喜欢褒贬人物,以刚直不阿、躬行正道为己任[7],诗词、文章、道德均为世人称颂。已经因为仗义执言,两次被宋太宗贬官外放,真宗可能觉得他被修理多次,应该识时务了,这次按皇家意图修太祖史,有这样一个名臣,应该大大提升信誉水准。

可是,这次王禹偁修史,“昼夜不舍,寝食殆忘,已尽建隆四年,见成一十七卷”[8],还没写完,就因为秉笔直书,被贬到黄州,王禹偁由此被称为王黄州。在真宗的威慑下,直言真相的太祖史第三版、王禹偁版,夭折废弃。

王禹偁后来写成了《建隆遗事》一书,今已失传。宋人摘录了《书序》:“太祖皇帝神圣英明,文武双全,旷世无比。自受命以后,励精图治,国家日新月异,这些都是我王禹偁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但是,现在有些史官编纂史书,多有忌讳,不敢记录;最近圣上(太宗)又亲自对《太祖实录》大加删减。我王禹偁担心时间一久,有些事情不被人知,恐怕这些忌讳的事情、删减的内容会不传于后世,所以我把这些内容编辑整理成了十几件事……[9]

四修太祖史,标准已御指

咸平元年(998年),真宗又命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李沆修太祖史,次年李沆上《重修太祖史》50卷。这次以太宗亲自把持修改的史料为基础,以真宗钦定的《太宗实录》为标准答案修成的《太祖实录》,被称为《新录》,而太宗朝第一版《太祖实录》则称为《旧录》。但是真宗还不满意。

如今《新录》、《旧录》都已不存在,但在南宋李焘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反复对比着两本实录,发现《新录》增加了不少美化太宗的故事。现在我们看来,都是赤裸裸的谎言:比如陈桥兵变,不但太宗参与了,还是首功,叩住马头劝谏太祖禁止剽掠[10];金篑之盟,杜太后让宋太祖传位给弟弟宋太宗[11]等。

五改太祖史,钦定谎难饰

景德四年(1007年)九月,真宋让他最贴心的宰相王旦修太祖、太宗两朝国史。按照太宗开创的“纪草”制度,每成一、二卷,先进呈皇上御览,多次修改才定稿,篡改的重点,还是太祖一朝的史料,特别是关于太宗的部分,和太宗继位的合法性问题。这样到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修成《两朝国史》,虽由真宗钦定,虽多取材于《太宗实录》、《新录》,可是多次修改的“太祖史实”上还有抵牾,真相是太难掩饰了。

六改太祖史,伪史堂皇之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真宗又命赵安仁修《太祖实录》、《太宗实录》,使之与新修成的《两朝国史》吻合,次年修成,仍是50卷。至此,太祖一朝的史料,经过六个版本增删、篡改、润色,终于堂而皇之地定稿了。

真宗去世后,刘太后垂帘听政。天圣五年(1027年),开始修真宗朝史,加入两朝国史中,成为《三朝国史》。《三朝国史》成为后人编写宋史的基础,其中仍有不少谎言堂而皇之地出现,后文将重点揭示。

以上可见,太宗的一生都在构筑谎言,证明自己帝位的合法性,为此改史都到了发狂的程度,史料全部钦定口径。而真宗即位就进一步为父亲圆谎,亲自把持篡改史料,左涂右抹,修剪缝合。两代皇帝钦定的伪史,成了后世修史的基础,而现在有人还从《宋史》、《续资质通鉴长编》中有利于太宗的部分,去证实太宗无辜,就像用骗子编造的“伟光正”历史,来证实骗子的“伟光正”一样,误入歧途了。


图21-1:967年4月14日五星连珠天象示意图。

谎言永远掩盖不了真相,更掩盖不住天象。“五星连珠、盛世血路”,前面我们揭示967年这个天象“血路”的含义,尽管太祖天大的功德延寿9年,也没改变血腥遇弑的宿命。而宋太宗弑君篡位更是逆天大罪,当世恶报临身,减寿9年,命中辉煌尽毁,还殃及六世子孙……惨烈的果报,给后世、给今天留下了深重的教训。#(未完,待续)

注释:

[1]王立群,《王立群读之宋太宗》,大象出版社,2013年1月1日第一版。

[2]张明华,《宋太宗与北宋初几部官修史书的形成》,《史学史研究》,2004(4)

[3]《宋史‧范质传》

[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六》

[5]《长编‧卷三十五》

[6]《长编‧卷四十三》

[7]《宋史‧王禹偁传》

[8](宋)王禹偁,《王黄州小畜集‧黄州谢上表》,宋绍兴刻本。

[9](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6月1日版。

《卷六》:“太祖神圣文武,旷世无伦,自受命之后,功德日新,皆禹偁所闻见,今为史臣多有讳忌而不书;又上近取《实录》入禁中,亲笔削之。禹偁恐岁月寖久,遗落不传,因编次十余事。”

[10]《长编‧卷一》

[11]《长编‧二》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