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群:中共海军副司令陶勇文革中“投井自杀”之谜

中共元帅陈毅曾说:“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相信陶勇自杀!”大将粟裕说,他一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没能在有生之年,把陶勇将军被害的真相查出来。陈毅和粟裕都曾是陶勇的老上级。

1967年1月21日,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被认为“投井自杀”,地点在上海市东海舰队第四招待所后花园的水井里。

这天上午,陶勇与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廖政国一起谈论营救被打倒的原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中午,陶勇还和廖政国一起吃饭、喝茅台酒。当天下午,却发生了所谓“陶勇自杀”事件。

据当时第四招待所所长回忆:他走到一口浇花的水井边,朝里一看,大吃一惊。“有人跳井啦!”他这么一喊,周围的人急忙跑过来。只见井里面一个人低着头,一顶军帽漂在水面上。有人俯下身子,用力一拉,原来是陶勇司令员!他们立即将陶勇抬进105房间,海军411医院的抢救组也闻讯赶来,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开胸急救,但是,全都无济于事。一个曾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身上7处被子弹击中都没有死的共军中将,居然在一口小水井里,命丧黄泉!

据现场参与抢救的人员回忆:陶勇后脑部有一个大血肿,像是先用硬物击伤的,可能是先打昏,死后扔到井里的。因为这口井并不深,井底面不大,还有一块大石头突出水面,水很少。就是自杀,跳进去,也淹不死人。

现场参与抢救的一个工作人员说,他曾连续两次向东海舰队政委刘浩天报告:“陶司令抢救无效,已经死亡,请政委到现场看一看。”刘浩天没有一点点震惊的感觉,说,死了就死了,请示上面之后再说。在抢救陶勇的全过程中,刘浩天和那位平时表面上显的“最尊重”陶勇司令员的高志荣副司令员,一直都没有露面。

当时,陶勇胸部切口的还没有缝合好,东海舰队体工队、文工团、护校的造反派四五十人,便冲进第四招待所大院,高呼:“打倒大叛徒陶勇!陶勇罪大恶极!”陶勇穿的棉衣血迹很多,右肩棉衣被井水湿透了,招待所管理处的沈处长拿了一件新棉衣给陶勇的遗体换上,被造反派看到后,立即抓住他在大院里游斗,强迫他敲着一个面盆,一边喊:“我是陶勇的小爬虫!”造反派还将陶勇的遗体拖到草坪上,将早已准备好的大牌子挂上,高帽子戴上,一手拿酒瓶,一手拿稻草。帽子上写着“罪大恶极陶勇”;牌子上写着“打倒大叛徒陶勇”。他们还用墨汁在陶勇脸画上一个大大的“×”字,摆好姿势后,不停的拍照,有人还向陶勇吐痰,用脚踢……。

事发不到2小时,东海舰队政委刘浩天就宣布:“陶勇一贯争强好胜。这几天,他害怕自己卷到苏(振华)、罗(瑞卿)圈子里去,所以,才走了这条绝路。我看他是畏罪自杀,抗拒运动,是叛徒行为。”紧接着,由刘浩天审定的《陶勇自杀的经过和初步分析》的急件发到北京,送到海军政委李作鹏手上。事发不到4小时,李作鹏就以海军党委的名义发出通报称:“叛徒陶勇,畏罪自杀!”

陶勇死后三天,他的家反复被查抄,连天花板都被揭去,他的妻子朱岚被抓去审讯,多次遭到殴打。1967年1月24日晚上,一辆卡车拉来满满一车造反派。他们气势汹汹闯进陶勇家,把睡梦中的孩子从床上拖起来。客厅里乱哄哄的挤满了人,正中放着一张茶几。然后,几个彪形大汉把陶勇的妻子朱岚押进来,将她扭上茶几,喝令她跪下。朱岚已经整整3天粒米未进,加上极度悲伤和愤怒,身体十分虚弱,神志也有些恍惚。但是,她一听到这话,立即勃然大怒:“我没有罪,为什么要跪?要跪的是你们,杀人的刽子手!”造反派恼羞成怒,扑上去,对她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此后,朱岚到处写信、寄信、告状,替夫申冤,招致的却是更大的打击。1967年8月,朱岚再次被造反派抓走,并以“叛徒的老婆”的名义,秘密关押起来。他们夜以继日轮番审讯她,围攻她,严刑拷打她,逼迫她承认自己是“日本特务”,要她交代陶勇的“叛徒罪行”。朱岚被打得遍体鳞伤,肋骨折断。1967年9月,朱岚被迫害致死。

为什么文革中说陶勇是叛徒?据一篇回忆陶勇“革命生涯”的文章《“拚命三郎”陶勇手下的“孤胆英雄”》记载,抗日战争时期,身在新四军的陶勇在江苏中部通海地区驻扎。有一次,为进攻国民党军队,曾“借道”日本人占据的地盘。陶勇派警卫排长毛俊雄给日本人写信,要求“借道”;日本人乐于坐山观虎斗,欣然同意。于是,陶勇借日本人之力,迂回到国民党军队的侧翼,一举击溃之。有人认为,陶勇的这一“借道”之举,为他在文革中被打成叛徒埋下祸根。

文革结束后,中共对外的宣传都说陶勇是被林彪一伙害死的。但是,1971年9月13日林彪横死蒙古之后,中共成立了一系列专案组,审查与林彪有关的人。对陶勇之死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时任东海舰队政委刘浩天,却能安然无恙度过审查,最后在1984年寿终正寝;另一个重要责任人、被认为是林彪死党的时任海军政委李作鹏,在被审讯时,居然也能避开陶勇之死!

一种解释认为:当初,陶勇向日本人“借道”打中国人,不是他个人的决定,而是中共更高层的决定。这背后的内情到底是什么?只好留待后人去评说了。

——转自《希望之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明轩)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