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还原中共“感动中国人物”之毛岸英

中共党魁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能够入选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估计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不同一般的背景,而其不光彩的死亡内幕迄今还不为很多国人所知。

父亲害死母亲幼年颠沛流离

1920年冬,毛泽东与湖南知名学者、也是自己的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结婚。其后,杨开慧追随毛加入中共,先后生下了毛岸英、毛岸青等3个孩子。在生育3个孩子的同时,她还协助毛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文稿,负责联络工作。

因中共在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加入国民党后,不断夺取领导权,引起国民党内部分裂,1927年,国民党开始“清党”,抓捕中共党员。中共发动的几次武装叛乱均告失败,参与秋收叛乱失败后的毛逃到偏僻的山区,盘踞在湖南、江西边界的井冈山一带。本可以在安顿下来后就将妻儿接来团聚的毛,却始终未与杨开慧见面,反而与更年轻的女子贺子珍同居起来,并在未离婚的情况下,在1928年与其结婚。

而当时,杨开慧带着3个孩子住在离长沙东乡60里的板仓,生话十分穷困,生命危在旦夕。毛两次打长沙都经过此处,也没有进去看看他们。

也正是因为毛的不管不顾,守卫长沙的国民党将领何键极为恼怒。在毛二次攻打长沙后,他逮捕了杨开慧和毛岸英兄弟。何键给出的条件是,只要杨开慧公开宣布与毛脱离关系,就可以饶其不死。杨予以拒绝,而彼时听闻消息的毛也没有来营救杨开慧。

1930年,杨开慧被杀后,毛岸英兄弟被保释出狱,被带到上海中共办的地下幼稚园。1932年寄居在他人家中,经常要做家务,并时常挨打。1933年后,随着国民党对中共的步步围剿,中共被迫北上逃跑。因经济资助中断,毛岸英、毛岸青兄弟流落街头。

工作浅尝辄止

1937年后,毛岸英兄弟被辗转带到莫斯科,逐渐长大,并在1942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参加苏军,加入苏共,还进入苏联军事学院学习。1946年回到延安,先上了50多天的“农业大学”,后在毛的庇护下先后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情报机关)部长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北京机器总长党总支副书记等。

从毛岸英回国到其1950年10月赴朝鲜,其似乎没有特别固定的工作,且每个工作时间都不长,中共发布的简历也对此语焉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毛岸英行动自由,没有什么束缚。

据2006年出版的武立金着的《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一书披露,毛岸英在任李克农的秘书时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忙碌,而是很散漫,1950年甚至还可以去长沙探亲,住省委招待所。而且一次探亲扫墓,他竟然盘桓了一个多月,直到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李克农要秘密访苏,发电报来催,他才回京。

回京的时候,这个28岁的青年乘坐软卧列车,“毛岸英品尝一口用长沙水泡出的君山毛尖茶,然后仰坐于沙发上,开始翻阅当天的报纸”,这估计是湖南省委提供的特殊交通安排。“第一公子”的本色彰显无遗。

奔赴朝鲜战场

毛岸英从1950年8月中旬到10月8日,在北京机器总厂只干了不到两个月,即跟随彭德怀去了东北。过了一周,随彭回京,他才匆匆到工厂交待说社会部有任务,他要去工作一段时间,而这个任务就是去朝鲜战场。

按照《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中的说法,毛岸英赴朝,是毛泽东做出的一个安排,其出发点一是表示带头,二是为了毛岸英的“将来”,而毛岸英的身份是彭德怀的俄文翻译,这样既可以保证其安全,又可以掌握核心情况,同时去的时间是“多则半年,少则三月”。毛的安排不可谓不周详。

炫耀身份

毛岸英前往朝鲜志愿军司令部,身份本来应该是保密的,但他基本逢人便说自己的父亲是谁毫不忌讳。此外,他平时腰里经常挂着一支小手枪,遇到人问时,就拔出来说“这支手枪有点来头,是斯大林赠送的呢”。如果有人询问,他就会讲述自己在苏联的经历,包括参加苏军,受到斯大林的专门接见,斯大林送他手枪并问他为什么不找个苏联姑娘做妻子等。其喜欢炫耀的个性由此彰显。

不过,按照《毛岸英在朝鲜战场》所言,毛岸英在苏联的经历也没有什么可吹嘘的。因为毛的缘故,他才被破例授予中尉军衔,并进入苏军培养高级参谋人员的最高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毛岸英被任命为坦克连指导员,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而这已经是1944年底或者是1945年初了,离苏军攻克柏林不到半年。其军事生涯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对彭德怀等何等“无畏”

毛岸英虽然以彭德怀的翻译身份进入朝鲜战场,但其毛太子的本性却不时流露,对彭也是毫不畏惧。比如他在与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的谈话中称彭德怀为“彭老头”;在与彭德怀下棋时,经常为悔一步棋而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曾有回忆录描述,毛岸英曾当场说“他M的彭老总你又悔棋啦”,彭则笑呵呵的赖账。

最为典型的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中记录的这样一件事: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主持第一次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实为最高作战会议。会上彭发火痛骂了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后,开始部署第二次战役的打法:“我的意见是先退,我们的主力从现阵地后撤三十至五十公里,让麦克阿瑟以为我们怕他。这样,他就会更猖狂,造成前军突出,我们就可以寻隙穿插,分割包围……”这时,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毛岸英“离开会议桌直走到彭德怀对面,指著作战地图慷慨陈词:‘我看应该向南进攻!兵书上说: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敌人不是跑了吗?不是败了吗?我们为什么不乘胜追击,而要后退呢?’”

所有的与会者都大为诧异,私下议论说“那个小翻译胆子不小,竟敢在彭总发火的时候说三道四,这样重要的会议,哪有他讲话的资格?”此时的毛岸英,显然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秘书兼翻译,而把自己看成了毛的钦差。

蛋炒饭送了毛太子的命

毛岸英好睡懒觉,常常在天亮后起床。这与司令部制定的防止空袭的规定显然有冲突。规定是:一是天亮前一定要吃完饭,二是天亮后不准冒烟,三是都要疏散防空。彭德怀也强调“你们这些年轻人要注意防空,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该进洞而不进洞的是纪律问题”。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又一次晚起,没有吃上早饭。“躲在防空洞里的毛岸英伸头看了一下天空,还不见飞机的影子……此时已是饥肠辘辘了”。10点过后,毛岸英对机要参谋高瑞欣说要回作战室,高说“等一等吧,警报还没解除呢”,毛岸英说“不用怕!我看飞机一时来不了,就是来了,哪会偏偏炸中这个地方。当年国民党的飞机经常轰炸延安,可爸爸忙于工作,就是不进防空洞……不也没事嘛!爸爸的榜样,儿子不学谁还去学。”说着毛岸英已经冲出了防空洞,高瑞欣等只好跟着他到作战室做蛋炒饭。

可惜毛太子的运气很差。11点多,美军四架B-26轰炸机掠过大榆洞上空,马上又返回,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准确的命中了作战室。这是否是因为看到了毛岸英热饭的炊烟,不得而知。据幸存者成普事后说,“当时毛岸英正在炉子旁吃东西,我在门外看到飞机正在扔炸弹,就喊快跑,可是毛岸英和高瑞欣都钻在桌子底下躲炸弹……要是早跑出来也许就没事了。”

最终,毛岸英和高瑞欣死于空袭,而祸首正是毛岸英违反防空纪律。这一天是毛岸英来朝鲜的第34天,其28岁的生命也戛然而止。

当天夜里,由彭德怀署名的“绝密”电报发往北京,向毛报告毛岸英死去的消息。如果毛岸英不死,中国是否也会变成如同朝鲜金氏王朝般的毛氏王朝呢?好在历史没有让这个“如果”发生。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