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惊人言论:读完中小学便与诺贝尔无缘

【新唐人2013年10月12日讯】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开奖季节,全球关注。但有北大教授郑也夫发出惊人言论,称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这种教育体制会把人修理成一个考试机器。

诺贝尔奖开奖季节,仿佛成了对中国人的一种周期性刺激。今年,生理医学、物理、化学、文学诺贝尔奖已经相继开出,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等国科学家和作家各有斩获,唯独还没有中国的。

据统计,从1901年到2012年的112年间,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298人,为世界之冠。英国有84人、德国66人、法国33人得过诺贝尔奖,分列第二到第四位。

而到目前为止,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华人有8位,他们是李政道和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崔琦、朱棣文、钱永健、高锟。这8位都是华裔

两大学者唱反调

大陆媒体报导,2013年9月29日,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黄维在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做了一个长远的惊人预测称:十年之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重要指标将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

不过,很快,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就唱起了反调。他在广州的一场教育论坛上指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他甚至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正如如郑也夫教授所说,中国的教育确实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获得者。8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也仅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曾接受过中国的基础教育,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曾在北京读过小学,后到香港和美国深造。

而获得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曾直对外界表示:“我在美国出生、成长,我不太会说中文,我是美国科学家,我不是中国科学家。但血统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份,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环境是培育科学家的要件。”

报导认为,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反复被念“紧箍咒”,政治权力曾经长期地成了学术问题的最终裁判,这扭曲了科学标准,科学精神,学术问题常常成为政治问题,政治权力甚至决定了是非标准,少有人敢踏入与雷区无异的学术“禁区”。这一切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表现最为突出。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