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兩岸命運的56小時—古寧頭大戰

【新唐人2009年10月26日訊】中國歷史上的赤壁之戰、肥水之戰等,都是以寡擊眾、並開啟歷史鼎立新局面的著名戰役,在兩岸之間也有這麼一場戰役,那就是古寧頭大戰。1949年10月 25日淩晨,中共派遣9千人的精銳部隊,想趁「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士氣,一舉拿下金門,從而攻佔台灣,但沒想到,卻遭到了退守到金門的中華民國國軍的拚死抵抗。在短短的56小時內,國軍浴血奮戰,以寡擊眾,使共軍全軍覆沒。老毛只好望洋興嘆,從此不提這段歷史。古寧頭大戰決定了兩岸分治的局面,也為臺灣六十年的和平民主發展奠定了基礎。今年是古寧頭大戰六十週年,一起來回顧這這場改變兩岸命運的關鍵戰役。

60年過去了,但烙印在這棟洋樓上的彈痕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抹平,鮮活的矗立在金門北山村,提醒著人們60年前那場扭轉戰局,奠定台澎金馬穩定發展的關鍵戰役。

1949年10月25日凌晨2時,共軍分三團在後沙、壟口、古寧頭一帶海面登陸突圍,當時在壟口灘頭與共軍正面作戰、打響第一炮的國軍戰車第3團第1營射手熊震球,成了60年後的鮮活見證。

時任66戰車射手 熊震球:快到2點多鐘吧!沙灘上就是上來兩個這個信號彈紅色信號彈。

熊震球回憶的說,前一天金門守軍進行軍事演練,第3團第1營的三台戰車在回程途中,陷在壟口沙灘中無法動彈,一直到25日凌晨2點,戰車還是進退不得。就在這關鍵時刻,海岸上射出兩個紅色訊號彈,共軍自壟口海面突擊。

時任66戰車射手 熊震球:那我們排長經驗豐富呀,上車!準備射擊。這個當時就是我就服從命令摸了一發砲彈,摸的砲彈很巧,就是決定性的一砲,那發砲彈剛好摸的是穿甲彈,一打出去就是一團火,剛好打在一艘大一點的機帆船,機帆船把整個船給打著了。

在共軍的作戰計畫中,原本是要從金門「蜂腰」地帶進攻,向兩邊席捲,取下金門。

榮民 辛先生:沒有想到東北風,颳颳颳,就把他颳到古寧頭去,所以才叫古寧頭戰役,如果講應該是瓊林戰役。

「人算不如天算」,強烈東北風把共軍的船隻吹到了古寧頭一帶,而拋錨在沙灘的國軍戰車,反而成了蓄勢待發、迎戰敵人的堡壘。

時任66戰車射手 熊震球:都是亮的那個船打著了嘛,那我們在黑的地方他們在明的地方比較好打。

經過數小時戰鬥後,共軍即跳下魚船,強行登陸。

參戰老兵 張高俚:晚上暗嘛,又冷嘛,金門沒有樹嘛,打得很慘,不錯啦,真的我們能夠打勝不簡單了,是天意。

時任青年軍201師上士班長 康川程:晚上所有的鐵絲網、地雷都失去了效用,那時候漲潮水,中共的兵下來之後就短兵相接,晚上看不見,我們的部隊誓死抵抗到天亮。

康川程透露,後來發現,當時被俘虜和戰死的共軍,有數百餘人其實是1948年徐蚌會戰中,被共軍俘虜的國民政府軍人。等於共軍把俘虜的國軍士兵推到前線送死。

時任青年軍201師上士班長 康川程:當初中共的攻擊部隊,有很多是徐蚌會戰俘虜去的,所以再來攻擊金門打頭陣,所以說,在沙灘死亡的弟兄,很多都是穿了國軍的制服,根本沒有穿中共的制服,倒來下都是穿國軍的制服,我們等於是自己倒在自己的槍下,我們很感傷。

康川程所屬的青年軍,當時都是18、19歲的青年學生,每個人都懷著一顆報國之心棄筆從戎,隨國軍來到台灣。

北山民眾 李榮勵:我知道的青年軍,一連120人,死到不剩十幾個人,講起來是真勇敢。

參戰老兵 郭招根:打這個戰爭,沒有退路,只有死路,你能拼,軍人就是這樣,你要朝前去,你不後退,你就成功,假如你要後退的話,對不起,死路一條,訓練軍人第一個目地,你要有武德,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我們就這樣子成功了,我們那時候才幾歲啊,17歲一個大娃娃。

共軍因在大陸的勝利,驕傲的認為勝券在握。原本發下豪語,準備在金門縣城吃中餐,沒想到國軍抱著誓死如歸的決心,勇猛反擊。

參戰老兵 張高俚:那時候死很多人,兩邊都死,還好我們還打勝仗,我們要保守台灣、保守中華民國。我們是真正的愛國家,為了國家好,沒有關係,犧牲自己沒關係。

當時只有8歲的金門民眾莊素真,回憶起這場戰役仍然心有餘悸。

南山民眾 莊素真:大家沒有地方躲,就躲在床底下,躲在床底下,小孩子不懂事,跑到馬路上去看,看到他們拿槍打來打去。

不僅國軍浴血奮戰,戰役當年23歲的李榮勵表示,金門民眾也組成民防隊,全力支援。

北山民眾 李榮勵:幫他們煮飯,後來還擔去山上,古戰場那邊,我們兩個人要擔那邊給他們吃,擔飯、擔水、一桶開水、一桶飯、一桶地瓜,連我們家的米和地瓜整個都煮飯過去,連桶子都拿過去,也整個都擔過去,我們民防隊那時都負責這些。

整場戰役歷時不到三天,27日在古寧頭一帶,共軍全軍覆沒,國軍陣亡1,267人,負傷1,982人。這場戰役奠定了台灣長治久安的基礎,台海也就此分隔成兩種迥然不同的政治實體,造就了兩岸人民不同的命運。

時任青年軍201師上士班長 康川程:自從這個戰爭以後,穩定了台灣,今天台灣2300萬人民之所以有安定的生活,古寧頭戰役那場戰爭非常重要。

金門民眾 辛先生:台灣慢慢他變成一個自由的燈塔,那也推行民主政治這方面的東西,這一方面在大陸來講是比較欠缺的。

現在的金門民眾,只要辦個護照,買張船票,就可以坐渡輪到大陸遊覽,幾乎已嗅不到戰爭的緊張氣氛。但是,只要共產體制存在的一天,民眾仍然認為憂患意識不可少。

民眾 梁茹爭:因為你沒有辦法去抓住說他們的思想或什麼之類的,什麼時候會有那種(戰爭)關係,或是很緊張的也不知道,所以我覺得備戰的狀態還是需要,因為那是不可預知的,但我還是希望說以和平為主。

六十年前,台灣老百姓的和平生活來自於古寧頭大捷、免於共軍赤化之手,而六十年後的今天,台灣所發展的民主、自由與人權被期待為建構兩岸和平的主要關鍵。

新唐人亞太電視 楊忠其 胡淨妮 金門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