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论坛】《繁花》没说的上海故事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2月07日讯】香港的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首次指导电视剧,拍了一部反映九十年代初上海故事的《繁花》,在中国大陆引起了热潮。故事中有上海股市的刀光剑影,有早期上海富人们争斗的你死我活,当然也有小人物发家致富的不择手段,有市井人物的那种锱铢必较。总体来讲,王家卫是想反映那个时代的上海以及这个中国第一大城市可能已经逝去的那种百般风情。但是由于中国大陆的那个极权的政治环境,《繁花》并没有反映真实的90年代上海,这也是这部影剧的遗憾之一。

老上海1949年后死去 《繁花》上海不是真上海

《大纪元时报》总编辑郭君在新唐人《菁英论坛》节目中表示,王家卫本人是上海出生,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六十年代跟父母去了香港,所以他有上海情结。我们在他以前的电影中,可以看到很多上海的影子,比如《阿飞正传》。最重要的是,这种大都市中的人物故事有些特别,因为大城市中人群很密集,每个人都有一种疏离感,虽然人和人关系很紧密,但是却莫名其妙地有一种孤独寂寞的感受。张爱玲的小说有这种关系、王家卫的电影中也有,但很奇怪,在《繁花》这部电视剧中,好像这种东西完全没有。或者是因为这部电视剧中,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太多的剧情,所以节奏比较快,没有太多的时间表达这种疏离感。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觉。

另外一个就是演员,这部电视剧用了很多好演员,演技很好,但是胡歌这个人演“阿宝”,感觉有点不太对头,整个太清纯了,或者说太文艺、太善良、太好心了,不是说人物,我是说的人物的气质问题。用《三国演义》来比较,胡歌的戏路类似刘备或者诸葛亮那样的角色,而《繁花》中的“阿宝”,其实有些像曹操一样,有点枭雄的味道。对于这一点我感觉有一点遗憾。

旅美上海企业家胡力任在《菁英论坛》表示,在我的感觉当中,九十年代的上海,八十年代的上海,七十年代的上海,其实不是真正我们海外人士所理解的老上海。上海从四九年开始,它的性质完全改变了,这个城市已经没有了我们所理解的那些熟悉的元素,比方说像民国小说里写到的一些东西,或者张爱玲小说里面所写到的这些元素,1949年后已经没有了。

我是上海人,在上海出生,在上海长大,其实我一点都不喜欢上海。所以别人问我,你是上海人,你对上海还有什么情节,我觉得对我来说,逃离是最重要的。我出生的家庭可能跟别人还不一样,从小我父母就告诉我老上海不是现在的上海。我从小住在徐家汇那个地方,那地方其实是一个天主教区,在这个天主教区里面,有些人四九年后没有逃离中国,他们留在那个地方,这些人还会跟我讲一些老上海的故事。他们觉得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根本不是我们所想像当中的那种美好的上海的景象,就是这个社会其实已经很变态了。《繁花》这部电视剧,从里面的这些内容来讲,包括每个演员的这种气质来讲,跟当时的上海人的这个气质是不匹配的。

中共操控股市玩权力游戏 《繁花》只谈资本游戏

郭君在《菁英论坛》表示,整个剧中表达了很多上海股市早些年的事情,有些大事件也有体现,但是最重要的事情肯定漏掉了。当然在中国上演的电视剧,它不可能完全表达,中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受到限制的,我感觉落差是相当大的,因为我记忆中的上海股市,和这个有较大的差别。因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国政府在股票市场中的角色,实际上中共政府才是最大的“大鳄”,是一切操纵股市、操纵股价背后的真正力量。

我们看今天的股市,中共要大家一起唱响光明论,其实当时也是这样,而且在上海股市上真正的大机构都是国有机构,比如万国证券,管金生那批人,那才是当时上海股市真正的大佬,私人资本绝对不可能是大佬。还有政府的政策,比如利息变动、交割时间的规定,这些都对股市有非常大的影响。相对来说,反而中国企业本身当时并不是特别重要。而且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上市公司非常少,审批非常严格。所以政府有强大的管制力量,这些在剧中都没有怎么表现。

胡力任在《菁英论坛》表示,其实当时真正对股市有操控能力的根本不是阿宝这样的人物,阿宝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可能是电视剧本的需要。当时真正操控中国股市的都是一些证券公司的人,就是所谓的红马甲,就是这些交易员其实控制了整个中国的股市。当时盘子也不大,因为当时中国的法人股也没有,刚开始的时候,法人股还没上市,一个公司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股权在流通,绝大部分的股权还没有流通,还没有像现在目前这样的规模,当时我记得每天的交易量也就几个亿,三四个亿已经很多了,有时候几千万人民币。

那个时候真正操控中国股市的都是证券公司做自营的这些人,这些人手上所拥有的资金,每家公司都是几千万。所以,上海那个时候的所谓黑幕,也就是在交易过程当中去控盘。他们通过一些内部消息,例如配合上市公司公布它们的业绩,或者是一些大的消息,那么股票就产生波动,他们提前做好埋伏来赚钱。

胡力任说,这些事情其实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普通的散户是涉及不到的。我再提醒大家,那个时候有一个叫杨百万的,在上海很有名,为什么叫杨百万呢?其实他的最大资产充其量也就几百万。这个人我都亲眼见过,我跟他聊过天,他就是散户当中的这样一个大户,散户当时非常少,散户只能是坐着船、跟船。

那个时候股票发行的过程也谈不上黑幕,因为几乎都是大的国有企业在上市,在国有企业整个发行过程当中,它是得不到太多好处的,各级官员是得不到太多好处的。但是到了九十年代,有很多的民企开始上市,那个时候中国证监会发行组的这些人,包括很多比方说参与股市发行的这些保监人、律师楼、会计事务所,就开始做假账,然后开始在发行的过程当中如何过汇,把一些好的企业压下来,把一些有关系的企业提上去,那么那个时候就产生了很多的腐败。

大纪元资深编辑与主笔石山在《菁英论坛》表示,我自己看了《繁花》的感觉是这样,就是它把香港股市或者美国股市的一些情节,或者整个市场的一些设置,挪到了上海的九十年代初,其实上海那个时候还没有正式开始,浦东还没开始。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电视剧里面有一场戏,讲大家收购一个企业,并购一个企业,我买多少,他买多少,怎么怎么样。这种事情,我的印象里面,在九十年代初的中国股票市场根本就不存在,这是香港股市、外国股市才有的事情。当然《繁花》是一个电视剧,看了好玩,是一个作品,当然我们也可以原谅,这也没什么。只是在中国股市当时所有的力量,如果我们说股市力量是一百的话,政府就有九十五,散户能起到百分之五的作用就不错了。

所以刚刚胡先生讲的各种操纵也好,各种腐败也好,全部都跟政府管制有关系。上海的证券市场发生的最大一件事,就是万国证券,就是炒国债期货那件事,最后整个万国证券就没了。万国证券曾经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非常厉害,但是那一次炒完以后,后来就出问题。跟它对赌的是谁呢?是中共的财政部,所以说一般散户能把它赢了吗?财政部赢不了你,我这个价格上赢不了你,我还不会制作规定来赢你吗?我把那个交易取消了不行吗?反正就各种各样的这种东西,谁能玩的过它呢?王家卫在《繁花》里面他想表达的是资本玩游戏。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不是资本在玩游戏,是权力在玩游戏。

《繁花》热播 上海繁华尽失

独立电视制片人李军在《菁英论坛》表示,我觉得这个影片的播放非常有意思。在2023年底、2024年初来播出,恰恰这个时候是上海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我当时看这个影片的时候,我自己做了一句话的总结,我说《繁花》热播,但繁华尽失。这是上海的一个现实的残酷写照。

石山在《菁英论坛》表示,我估计再过十年,王家卫王导演完全可以回去拍一个香港版的《繁花》,因为现在香港经济也非常糟糕,过去那个老香港现在也在一点一滴地,我们看着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流失。这个是非常非常令人惋惜的一件事。

郭君在《菁英论坛》表示,中国有好演员也有好导演,不光是王家卫了,还有其他的人。中国大陆从一九七零年末一直到现在,这四十年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急剧的变动,多少人间喜剧、人间悲剧,不光是个人,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一个大的时代。但是我没有看到什么好的作品能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真正色彩,香港曾经有过,香港有个电视连续剧叫《大时代》,反映香港当时起来的那个盛况和香港人的那个精神风貌,但是现在也没有了。《繁花》在我看来是香港影视界最后的一个表现,未来香港那一批人也不会再有什么好的作品了,就像五十年代之后,上海原有的这个亚洲电影之都也就不可能再继续存在了,这是香港的遗憾,也是上海的遗憾。

新唐人、大纪元推出的新档电视节目《菁英论坛》,是立足于华人世界的高端电视论坛,该节目将汇集全球各界菁英,聚焦热点议题,剖析天下大势,为观众提供有关社会时事和历史真相的深度观察。

本期《菁英论坛》全部内容,敬请线上收看。

《菁英论坛》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