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心传】骨松不只要补钙 中医4处方治本防骨折

文/吴国斌(中医师)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4日讯】对很多人来说,骨质疏松并不陌生,但并不真正了解如何预防这种症状,直到有一天出现骨折才引起重视。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酸痛、椎体畸形及呼吸系统的改变。它分为2大类,中医认为骨质疏松与肾、脾、肝都有关,有4个处方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作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和保健费用消耗极大的疾病,被称为是“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和寿命延长,骨质疏松及骨折并发症有上升的趋势,骨质疏松已不单纯是一个医疗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症状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酸痛、椎体畸形及呼吸系统的改变。

腰背酸痛:经常出现腰背酸痛,在久坐、久站等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时加剧。

椎体畸形:骨质疏松可能会令椎体变形,支撑力降低。由于椎体压缩可加重胸椎后突,肋弓和髂嵴之间的距离缩短,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表现为不能平卧,脊椎缩短。

呼吸系统症状:当脊椎变形的时候,肋骨会压到心肺,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严重时会有肺气肿。

骨质疏松三个临床表现。(医道心传制作组制图)

二、常见并发症:骨折

(1)椎骨性骨折:多发生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没有明显外力的室内日常活动,便可发生骨折,发病部位多在第11、12胸椎及第1、2腰椎。

(2)非椎骨性骨折:患者有跌倒的病史,常见于桡骨远端及髋部。

以上所有的骨折并发症,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研究发现,髋部骨折一年内的死亡率在15%至36%。为什么“髋部骨折”容易造成死亡?主要是“行动力降低”。

因为髋关节疼痛导致不良于行,患者活动量变少,身体的代谢变差,体力及抵抗力快速下降。患者大多需要长期卧床,而卧床又容易为患者带来褥疮、泌尿道感染,甚至肺栓塞等致命疾病。

髋部骨折易导致死亡的6种原因。(医道心传制作组制图)

骨质疏松分2大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中最多见的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需要当心,总体而言,女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一项美国研究发现,50到59岁女性当中有6.8%患骨质疏松,60到69岁女性中有12.3%患骨质疏松,70到79岁女性当中有25.7%患骨质疏松,而80岁以上的女性这一比例达到34.9%。整理来说,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是15.4%,而男性则有4.3%。

临床中最多见的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医道心传制作组制图)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骨质密度检查(Bone Mass Measurement)BMD

双能骨质密度测定仪(DXA)是放射诊断学里以双能量X光检测技术,来判定是否为骨质疏松之临床工具,为目前最精准的骨质密度检测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测量部位是第1〜4腰椎、股骨颈及全髋骨。

基于DXA测定:

· BMD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

· 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

· 降低程度≧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

· BMD降低的程度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诊断标准现在通常用T值(T-Score)表示,即T≧-1.0为正常,-2.5<T<-1.0为骨量减少,T≦-2.5为骨质疏松。

中医观点中,骨质疏松症与肾、脾、肝有关。(医道心传制作组制图)

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因素

(1) 固有因素

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比较多)、体格瘦小、老龄、女性停经过早(40岁以前)、家族有老年性骨折者。

(2) 非固有因素

• 生活习惯:嗜烟、过度饮酒、大量摄取咖啡和茶,不当节食减肥、饮食过于清淡或偏高蛋白、体力活动缺乏。
• 营养: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
• 疾病:性腺功能低下,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卵巢、子宫、胃大小肠切除者。
• 药物因素:服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甲状腺激素及甲氨蝶呤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研究发现,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当中三至五成人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9种危险因素。(医道心传制作组制图)

骨松根本原因 与肾、脾、肝有关

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理是骨代谢功能障碍,“造骨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不活跃,而“破骨细胞数量增加”,功能亢进。

按照中医理论,这与人体气血、脏腑功能的衰退有关。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能量——气在体内循环不息,推动血液循环。如果气血衰退,局部微循环障碍,就无法滋养骨骼;加上骨质疏松患者局部筋骨平衡失调,肌肉萎缩,对于骨的刺激应力减少,导致骨细胞数量及功能的降低。

骨骼由有机物(蛋白质)与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构成,因此治疗上不能仅限于补钙,还应着眼于如何提高钙吸收能力及补充适量的蛋白质,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才能增加骨质。

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入“骨痹”、“骨痿”的范畴,认为与肾的关系最密切,亦与肝、脾有一定的关系。

中医的脏腑理论认为,人体有五大主要脏器——肝、心、脾、肺、肾,它们各自代表着一个能量系统。内脏的能量通过经络在全身流动。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的盛衰决定骨的生长、发育、成熟、强劲、衰弱的过程。若患者年迈,天癸(荷尔蒙)已竭,或因他病日久,房劳过度,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无以养骨,骨枯髓减,经脉失养,气血失和而致腰脊酸痛无力。

脾主管消化系统,为后天之本,主四肢百骸,先天之精有赖后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来不断地充养,若饮食失调,饥饱无常,或久病卧床,四肢少动,脾气受损,脾失健运,运化无力,则气血乏源无以化精生髓,髓枯骨痿,经脉失和而发本病。

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意思是女性的健康主要仰赖于肝脏的能量系统,肝藏血,肝主筋,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且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又常表现出肝失疏泄的特点,故本病与肝亦有一定关联。

中医观点中,骨质疏松症与肾、脾、肝有关。(医道心传制作组制图)

中医治骨松重点:填补肾精

骨质疏松症是整体气血、脏腑亏虚,表现为骨代谢的失衡。故治疗不能只补钙和调节骨代谢,而应该将整体和局部相合。其病机总属气血和肝肾亏虚,其中肾精亏虚为根本,填补肾精为治疗大法。肝脏血、主筋,又肌肉、筋骨离不开气血的濡养,故在补肾的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基础上,运用圣愈汤补气、补血、活血,以调和气血、填补肾精,达到筋骨平衡的作用。

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此法有调节骨代谢,促进造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数量的功效。

一项根据台湾健保资料库的研究发现,接受中医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比没有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骨折风险明显较低。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地域及其它疾病等影响因素后,接受中医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降低了53%。

中医治骨松4个处方

由于人的体质不同,相同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骨质疏松往往有以下几种证型:

1、 肾阳虚损

【证候特点】腰部、膝关节处冷痛,屈伸不利,形寒肢冷,肢体萎软,头晕目眩,精神不振,小便清长频数或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脉沉细无力。

【辨证】肾阳亏损,虚寒内生。

【治法】温肾壮阳,强筋健骨。

【处方】炙黄耆、党参、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柴胡、山茱萸、淮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熟附片、肉桂。

2、 肾阴亏损

【证候特点】腰脊酸痛,缠绵不已,动作迟缓,下肢无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发脱齿摇,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小便少,大便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

【辨证】肾阴不足,虚热内扰。

【治法】滋补肾阴,填精补髓。

【处方】炙黄耆、党参、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柴胡、山茱萸、淮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川牛膝、炙龟板、鹿角胶。

3、 脾虚血少

【证候特点】周身疼痛,神疲体倦,形体羸弱,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纳谷不馨,腹胀便溏,舌淡唇白,脉虚细无力。

【辨证】脾虚血少。

【治法】健脾益气,调血养血。

【处方】黄耆、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山药、芡实、莲子、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大枣、炙甘草。

4、 气滞血瘀

【证候特点】周身骨节疼痛,日轻夜重,腰背酸痛,甚则弯腰驼背,活动受限,或四肢关节变形,面色晦黯者,舌淡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而涩。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袪瘀,理气止痛。

【处方】秦艽、川芎、桃仁、红花、淮牛膝、五灵脂、当归、羌活、香附、没药、地龙、炙甘草。

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药前需要经过中医师诊断,不宜自行服用中药。

参考文献:
1. 《今日中医骨伤科》 孙树椿 朱立国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4月第1版
2. 《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 第2版 邓晋丰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2月第2版
3. 《石氏伤科施杞临证经验集萃》 施杞 主审∕王拥军 吴弢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6年10月第一版
4. 《慢性病养生指导》第二辑 卢传坚 丁邦晗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年10月第1版
5. 《中国民间食疗偏方》 张宏才主编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第1版@

下篇教你如何从根本上防止骨质疏松:【医道心传】彻底逆转骨松3策略:补钙+运动+食疗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