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家谈】政经危机夹击 中共“招魂”无用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7月05日讯】大家好,欢迎收看周三(7月5日)的《新闻大家谈》,我是扶摇(主持人)。本期节目嘉宾为时事评论员、资深政经分析师秦鹏,美国南卡罗兰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时政评论节目《公子时评》主持人公子沈。

今日焦点:保党再增难度,习开始“招魂”;人民币跌不休,最大空头是他;央行书记不好当,潘功胜成补锅匠?不祭大规模刺激政策,中南海怕的是⋯⋯

【“魂脉”是啥? 习造新词 恐掀新政治运动

习近平又造出新词,引发外界关注。

据党媒“新华社”7月1日报道,在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发表讲话。他继续鼓吹马克思主义,并说“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听着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相提并论。

习近平还称,理论创新“不能丢了老祖宗”,不然“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

我们查这应该是习近平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比作“魂脉”,而这个词,中文词典中没收录,具体什么意思?习近平没解释。

1. 秦鹏先生,您如何评价习近平所谓“魂脉”和“根脉”的说法?

他要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可行性吗?

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结合”,据说是习上台后的“创造”,在前年中共建党百年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去年写入中共二十大报告。今年6月2日,习在北京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又提一次,党媒《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跟着连日造势宣传。

2. 公子沈、谢教授,中共宣传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个结合”,是新的“文化使命”。所谓“第一个结合”是毛、邓标榜的“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您分析,习当局搞这套“第二个结合”目的是什么?

【穿改良唐装递交国书 中共新驻美大使演哪出?】

说到这“第二个结合”政治运动,日前发生的另一件事,不知是否与其有关。

6月30日,中共新任驻美大使谢锋前往白宫,向美国总统拜登递交国书。据中共驻美大使馆官网,谢锋当时身着一套改良版唐装,他同行的太太穿一件深红色旗袍。

两人的服装引发网友讨论,因为翻看谢锋之前出席各种活动的照片,他都是穿衬衫西服,并没显示出对中式服装的偏好。他的前任像崔天凯等递交国书时,也穿的西装。所以谢锋这次应该是有意在服装上凸显中国元素。

3. 秦鹏先生、公子沈,美中关系现在呈现难以止跌的趋势;而且在谢锋5月23日抵美前,北京长达4个多月没有驻美大使,这是自1979年美中关系正常化以来最长的一段空缺时间。

在这些背景下,您怎么看谢锋和太太在这个场合特意穿改良中式服装?

【习逼不得已? 潘功胜获任中共央行党委书记】

上周六(7月1日) ,中共任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担任央行党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同时宣布,免去郭树清的央行党委书记职务、易纲的央行党委副书记职务;不过,易纲仍担任央行行长一职。

知情人士告诉《华尔街日报》,这个任命很意外,而且直到前一周才敲定。 此前,中信集团董事长朱鹤新,被视为接替现任央行行长易纲的热门人选;而习近平的心腹、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被认为将兼任央行党委书记。

4.谢教授,潘功胜任央行党委书记,是否也出乎您的意料?他是个怎样的官僚?请介绍一下他的背景。

之前传得沸沸扬扬、但这次没上去的朱鹤新是怎样的官僚?

5. 公子沈,您认为潘功胜上、朱鹤新没上,与习近平之前的任人风格是否有所不同?

习近平意外地选潘功胜,出于什么考量?

-现在经济状况

-人民币汇率问题

-习近平本届经济班子情况

【建现代央行制度 中共无法完成的任务?】

陆媒《证券时报》称,潘功胜“接棒”后,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将是他任上的工作主线,这包括: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

6. 秦鹏先生、谢教授,您认为他能完成任务吗?

中共央行这次人事变动,是否会影响原有的货币政策?

7.  公子沈,有消息说,潘功胜这次获任党委书记,是为他晋升央行行长职位铺路。您的预测呢?

欢迎订阅【 新闻大家谈 】YouTube 独立频道:https://www.youtube.com/@NTD-XWDJT

新唐人网站:https://www.ntdtv.com/
新唐人干净世界: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channel/uUaEX5vIKTh6l
新唐人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NTDCHINESE
大纪元新闻网:https://www.epochtimes.com/b5/nf1334917.htm
支持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donation.html

新唐人大纪元《直播节目》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