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年节与神秘有趣的超科技(一)

中华文化的超科技 作者:邢天行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2月17日讯】芦苇、黄钟和冬至怎样在中华文化历法系统中展现神秘又有趣的一面?中华文化的超科技领先现代,可从黄帝时代说起。

传统新年无疑是中国人的首要节日。无论谁,都格外重视这一天的阖家团圆。其实,中国上古时期的新年与后来也不完全一样。黄帝开启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黄帝时的新年是在冬至。从历法上看,冬至才是中国第一年节,它的创立直接影响到后世新年及其习俗。

遥想上古时期,历法的确立是件了不起的大事。有了新年第一天,也就是轩辕黄帝的新纪元,中华五千文明才有了实在的起点。三千年前的周朝,把冬至定为新年第一天,就是追溯上古的黄帝,史书说“周建子、宗黄帝”。周朝制定了规范的礼乐制度,在八百岁中过年,都是以隆重的礼仪祭天祭祖礼神,这深深影响了后世过年的礼俗。

秦汉以后,冬至不再是新年,但一切隆重仪式仍然如同过新年。全国放假贺冬,皇帝率臣子祭天祭祖;人民置办佳肴,更换新衣,互相庆贺。唐代时,专门放七天冬至假“贺冬”。不夸张地说,在唐宋以前,从冬至就进入新年,冬至更具传统年味,而立春这个新年,是套用了冬至的新年礼仪,名称叫做“贺年”。到了明清,冬至仍然极受礼重。

冬至受世俗尊崇,更被道教重视。道经说元始天王开辟天地,元始天王即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冬至被作为元始天尊生日,道门一直有在冬至祭祀元始天尊的传统,现在也有沿用到新年立春祭祀。因此,中国民间有“冬至大过年”的俗谚,再退一步说,也是“冬至大如年”。

冬至,天地一阳生;阴阳交泰,一元复始。 (大纪元后制/Pixabay)

冬至能成为中国第一年节,背后有什么秘密和故事呢?追根溯源还得从黄帝说起。

黄帝与最早新年历元

中国历史久远,相传伏羲最早有天下,但直到大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之前,那段历史文明没有图书记录下来。今天中国可循的五千年文明,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新纪元。黄帝生而神异,战胜了乱神蚩尤,被推为天下共主。他带着一群具有神能的大臣创文字、制音律、定历法、成医药……,在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开创了影响至今的中华文化。黄帝因此被华人尊为人文始祖。黄帝时代创制的历法,是中国传统干支历法的最早开端。《后汉书》说:“皇牺之有天下也,未有书计。历载弥久,暨于黄帝,班示文章,重黎记注,象应著名,始终相验,准度追元,乃立历数。”这段话明白说明,历法体系是在黄帝时建立起来的。

黄帝时,把天穹星辰划分为天中、四方、二十八宿、十二次等,再划分地域对应不同的星区。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人间大事的时间地点,都用对应的星野名称记录。从《汉书‧地理志》对秦魏韩等地的分野描述可见大概。黄帝历法纪年以十天干——甲至癸,与十二地支——子至亥,依次搭配,循环一甲子,是六十年,因此有人称这种历法为干支历、甲子历,或星辰历。

史书说“黄帝建子”,指新年在子月(黄历十一月),不像“伏羲建寅,神农建丑”只有月份,黄帝建子有具体的时间记载,是在“甲子朔旦冬至”,就是说子月冬至是黄帝新年的开始,也是推算历法的起点,即“历元”。

古代天文家认为历法是天地之大纪。中国其它古历法的纪年都是黄帝甲子历(干支纪年)体系。汉武帝《太初历》用夏正,以夏历立春为新年,一直沿用至今。立春所在的寅月称为正月、一月,冬至所在的子月就顺延成了十一月。

黄帝历,综合运用了日月星占、音律数术等六种方术,玄妙高深。至今仍是神秘的占星术、易数历算等的参照。《史记索引》中记载:“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着调历也。”就是说,历法这门复杂的科学最后由容成子完成。这个博贯六术的容成子,是道家典籍中的神仙,还是引黄帝和老子入道的师父。由此可见黄帝历来源之高,按现在名词解释,它来自高层空间或曰高纬度生命的智慧,必有很多奇妙。

冬至与音律的不解缘

冬至是怎么确立的呢?最古老的方法,是以律候气定时,这远远超出了今人的想像。

黄帝时的律管是竹管。《吕氏春秋》记载,黄帝派伶伦到昆仑山去找一种适合吹奏的竹管。伶伦跋涉千里找到了嶰竹(嶰谷之竹),削断竹管吹奏。有凤凰飞来鸣唱。雄雌各鸣六音。伶伦于是削成十二管,模拟凤凰之鸣。雄鸣六音为阳,称为律,雌鸣六音为阴,称为吕。十二律吕,以黄钟律为本。黄钟律管最长,在五音中属于中央宫调。据说黄帝发明了乐器黄钟,这也可能是后人把第一律称为黄钟的原因。

伶伦作律可不是传说,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了曾侯乙编钟,验证其所用正是伶伦乐律。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黄钟长度就是现在所知的9寸。

音律:音调和律吕。亦代指音乐。也称为“乐律”。图为清 孙家鼐《钦定书经图说》插图。(公有领域)

黄钟取法自然天音,因此中国早古的度量衡也都由黄钟律管产生,换言之,就是数字源出于黄钟,为自然之数。历数也不例外。黄钟候气,确立了历法第一天冬至的时间点,进而形成了完备的以律候气吹灰法。

由于年代久远等多种原因,候气法传到后世自然不可能与黄帝以及上古时代时的用法完全一样。现在可见的候气法,如《后汉书‧律历志上》、《晋书‧律历志》与《礼记要义》的具体记载上都不尽相同,不过其原理应是一样的。依据唐代杰出的天文家、数学家、道士李淳风在《晋书‧律历志上》所述:在一个不透风的房屋,把十二支律管,依所划分的天穹十二辰方位埋于土中,使律管的上口与地面平齐。在管里装满葭莩(音同“家福”)灰,就是用芦苇内膜烧成的灰,这种灰极轻。律管上蒙上细密的罗幔。节气到时,相应律管里的葭莩灰感受到阴阳之气变化,就会飞出。覆盖的罗幔也随之伏动。 “小动为和;大动,君弱臣强;不动,君严暴之应也。”后面这几句说明飞灰情况与国运关系,是与其它律历记述最大不同之处,体现了李淳风精通阴阳的特点。

冬季,黄钟律管飞灰那天,就是冬至。古人说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至;日短至,日行南至。后两句符合现代“太阳直射地球南回归线”的表述,北半球白天最短。归根结底是无形的阴极而阳生。地下阳气一动,律管感应,“嗡”的一声,葭灰就飞了出来。这声音就为黄钟音,飞灰的那一瞬间就是晚上子时,按现在是晚上11点开始。这完全是地气作用,所谓“阴阳交替物候动”。

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是吹灰法调定的最早四节气。到西汉武帝时,二十四节气全部出现了。十二律对应十二辰,对应二十四节气。史说黄帝调律历,达到了风调雨顺天下大治。中国王朝历来都重视调律修历,目的都是要顺天地而和阴阳。

以律候气吹灰,这一玄妙奇思不可能是偶然发现,只能是来自比人高明的神授。容成子是神仙,不容人不信。能有效使用候气法的人,也应该是通晓天文的有道之人。

冬至是第一节气,不只是黄钟候气的结果,也是神秘的天象决定的。这会在下一篇探讨。(待续)@

参考资料:
《晋书‧律历志》
《后汉书》卷十三《律历志第三》
《吕氏春秋‧古乐》
《淮南子‧天文训》
《史记‧天官书》
《礼记‧月令》
《五礼通考》
《黄帝内经》
《乐律表微》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晓梅)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