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有预兆 乐曲预示隋炀帝往而不返

文/周晓辉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1月03日讯】从古至今,朝代的兴亡更迭与帝王的命运都有预兆,只不过事后人们才会意识到,隋朝灭亡与其最后一位皇帝炀帝的结局亦是如此。

音乐家万宝常听音预言天下大乱

万宝常是隋朝一名很有造诣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各种乐器都能熟练演奏。一天,他和别人吃饭时,谈论起了音调,因为手头没有乐器,他就随手拿起面前的餐具和其它杂物,用筷子敲击,根据音调的高低,配齐五音,演奏起来和乐器一样乐音谐和。在场的人都大为赞赏。

隋文帝开皇初年(581年),沛国公郑译等人重定音律,制黄钟调。万宝常虽然只是一个乐官,但因为他在音乐上的造诣,郑译等人常常叫他来商议,但万宝常的建议大多不被采纳。后来,郑译的音律编成上奏文帝,文帝召见宝常,问他这些乐调是否可用。万宝常说这些乐调充满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绪,不是庄重的雅音,需要重新调正。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万宝常便调整了新制造的各种乐器的声调,都比郑译等人所定的调值降了两个调。

隋炀帝即位后,一次万宝常听到太常寺演奏的乐曲,听完之后,他伤心而泣。人们问他缘何哭泣,万宝常说:“这乐声淫厉而哀伤,预示着天下不久将自相残杀,人也要差不多都被杀光了。”

当时四海升平,隋朝国力强盛,没有人相信万宝常的话。然而,到了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万宝常的话果然应验了。

万宝常预言不久就要天下大乱,但当时四海升平,隋朝国力强盛,没有人相信万宝常的话。图为隋炀帝巡狩天下扬威西域。(公有领域)

预兆炀帝命运的乐曲《安公子

隋大业末年(617),隋炀帝打算南下江都(今属扬州)。乐人王令言因为年老无法跟随,就让自己的儿子随同前往。

临出发前,王令言的儿子在家弹琵琶。王令言惊问所弹的是什么曲子,儿子说是翻调《安公子曲》。王令言唏嘘流涕,神情悲怆,他对儿子说:“你不需要跟随皇上南下,皇上一定回不来了。”儿子忙问原因。

王令言道:“此曲宫声往而不返,宫为君,吾是以知之。”《礼记》上说:“宫音”代表天子,统帅“众音”。王令言听出代表君王的宫音去而不返,由此判断隋炀帝此行在江都出事,无法再返回长安。

果不其然,618年4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所杀。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袁天罡师父预言炀帝命运

吴峤,霅溪人,精于天文术数,十三岁时出家做了道士,传说是唐朝著名相士、易学大师袁天罡的师父。

炀帝元年巡行过邺中(今属河北)时,吴峤告诉邺中县令:“中星不守太微,主君有嫌。今王气流萃于秦地,子知之乎?”

古人把天上的星星分为不同的区域,统称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太微”是三垣之一。古人认为太微垣是天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因此在人间对应着朝廷。何谓中星?二十八宿分布四方,按一定轨道运转,依次每月行至中天南方的星叫中星。

“中星不守太微”,意思是说二十八宿不按轨道围绕主星运转,意味着中央朝廷会出问题,这种星象对当今主君来说是不吉利的;“今王气流萃于秦地”意思是王者之气聚集在秦地(秦国当初的领地,隋朝时的长安一带)。

县令不信,等到李渊在陕西长安称帝,方知吴峤所言不虚。

参考资料:

《隋书》
《教坊记》
《龙城录》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