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教育部治理校园暴力 能否治本?

【新唐人2016年05月14日讯】近年来大陆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而且日益出现低龄化特征,其中除了以多欺少的暴力围殴,更有逼人吃垃圾、喝尿,甚至脱光衣服等各种羞辱,很多超出了公众的心里底线,越来越多的人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变的如此暴力,肆意滋生的校园欺凌究竟如何制止?

一桩桩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在网路频现,视频中施暴的孩子年纪都不大,但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如:《盐城4女生狂搧160耳光》、《初中女生被逼跪地吃垃圾》、《海南15岁少女遭围殴扒衣》、《初三男生猛打同学24棍,钢管打弯》……

据统计,2014年到2015年,光是媒体曝光的大陆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多达43起。

5月9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项治理。

专项治理的内容包括:要求各学校要制定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集中对学生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并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等。

对此,不少网民觉得,校园欺凌能得到重视固然是好事,可是这些举措真的能起作用吗?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校园暴力事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收到来自社会、家庭和校园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元华认为,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而校园暴力也是社会暴力文化的缩影。

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元华:“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影响,今天中国大陆的整个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不讲法制,讲强权来统治的一个社会,或者说是专制集权的社会。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暴力的倾向,那么散发到校园里面,影响到青少年,就是在校园里面,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采取以暴易暴或者以强凌弱的方式来解决。”

大陆中学教师王静怡认为,孩子从小到大受到的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

王静怡:“在家里的话,家长教育孩子要不吃亏,遇到什么事要找他家长,找他老师,你要跟他干哪,都这样教育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嘛,孩子首先在家里有这样一个观念形成了,再加上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父母之间不和谐的家庭暴力啊,可能也会对孩子有一种影响,就是孩子会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还可以这样!”

此外,王静怡表示,中共的教育产业化,也使得学校和家长陷入了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误区。

王静怡:“在学校这一块,从教育产业化开始,学校就单方面的追求升学率,就失去了‘育人’的功能,就完全变成了制造‘高分’的工具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尊重,那就是选择性的了。”

谈到当局出台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王静怡认为,单纯的强调惩罚机制,而忽略人心的改变,只能治标不治本。

王静怡:“无论你是法制教育也好,警察到学校给你来个说法教育也好,那只是一朝一夕的。那回家、社会上传递出来的东西呢?天天看电视传递出来的信息呢?黄、赌、毒还是在传递着。道德的养成,那不是一天能养出来的,这是一个全社会的人心归正。要是说怎么样能改变这样一个现象,我觉得我们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啊,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纠正人心啊!”

王静怡指出,只有传统文化中宣扬的真诚、善良、忍让和尊重,才能让人的道德重新回归,才能化解充满社会和校园的戾气。

采访编辑/张天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