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山青谈香港社会基础 占中出路难

【新唐人2014年11月22日讯】香港民运人士刘山青11月21日晚发表博文,分析香港的社会基础,认为目前占领的胶着状态,已让双学与泛民陷于两难境地。

刘山青:部分网民的社会基础
2014年11月21日 下午7:25

周二晚发动冲击立法会的网民讹称“网络23条”(《版权(修订)条例》)将会通过,呼吁破坏。关注网络23条立法的键盘战线表示未能即时澄清。毛孟静指,现时《版权条例》在立法会草案委员会中逐字审议阶段,预计最快要明年中才能立法。事后,昨晚有人力支持者到金钟公民讲场,撑冲击,质疑其他人过分理性和平,要求解散纠察。

事实上,议会是民主的必然组成,议员的天职是代表市民监察政府,所以暴力冲击立法会于理不合。况且,《版权(修订)条例》并非“网络23条”。

香港有一个群体对政策没有兴趣,喜欢收听一些似是而非的论断。一提起“网络23条”,便认为冲击也许有理。你若向他们解释《版权(修订)条例》,他们是没有耐性的。他们的不满是,小米收不到脸书,无法翻墙侵权。他们是一些网台的忠实拥趸,其共通点是对社会不满,又政治化,又不关心政治。这部分网民大部分是不会付诸行动的,但由于其基础很大,只要一小部分动员,便足以坏事。今次被捕的翻版李小龙就是一个例子。他同时是左派社团的义工,发表反占中言论,又贴“热血”字样。这个社会基础不容忽视。

1. 学联学民的表态是否足够

黄之锋批评冲击者无行动基础及部署。学联认为,冲击者做法不负责任。这表示双学分不清冲击公民广场与冲击立法会的本质不同。冲击公民广场没有刻意做成破坏,它带来同情。而今天的冲击立法会的目的是令运动走上非理性的不归路,因而与争取民主背道而驰。事实上,在19日之后,到金钟的市民明显地减少,代表支持者不认同。更为内在的是,有基础和留下与否与事件对错无必然关系。以外国校院暴力为例,杀了人后留在校园是否就算对呢?不用谴责呢?

2. 民意基础

港大民研计划民调显示58%反对占领,79.2%认为应停止占领,64%赞成“清场”。现在不是拖多一天赚多一天。市民已说了话,民意是理性的。现在最痛苦的是,泛民最终要接受敌对政见的意见──在禁制令上,在还路于民上让步。最坏的情况是,争取民主但失去选票。这等于宣布市民不支持民主。

3. 打烂几块玻璃有几暴力呀?

黄毓民表示:“打烂几块玻璃有几暴力呀?参与者是年轻人,只是打烂玻璃,不算暴力”。他辩解,坐马路也犯法。这是错的,政治从来不能抽空;正如法律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我们经常在电视上都看到外国的学生与警察激烈冲突,打破沿途橱窗。

2011年11月27日浙江省湖州市小企业不堪荷税,民工不满突加税一倍,万人围堵镇政府,全镇有500辆房车被毁,有警车被推翻纵火焚毁。这些都是事实。但问题是香港未发展至这地步,市民不会支持这些做法,所以强行制造事端是失民心打击运动的行为,因此,不为大多都参加者同意。

博文来源:852邮报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