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李清泽镜头下的哲思与诗意

【新唐人2014年08月02日讯】用西方的摄影技术,传递东方哲学。纽约台湾摄影学会会长李清泽教授的摄影作品,充满了哲理和诗意。让我们随记者陈晓天,走近这位纽约著名的摄影家和他的作品人生。

用西方的摄影技术,传递东方哲学。于是,在李清泽的镜头下,有了这些作品。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升阳降天地成”、“苍空一粟狂飞弃”、“人间天堂地上景”。

纽约台湾摄影学会会长李清泽:“像摄影、所有艺术家的东西都一样,他其实是寻找内心的一些感动。”

从初中就开始接触摄影的李清泽教授,最早用的是哥哥的照相机。2005年纽约摄影学会成立前,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一群来自东方“美丽宝岛”的摄影爱好者,能不能以东方特有的神秘创造力,将摄影艺术提升到一个未为人知的新境界?

纽约台湾摄影学会会长李清泽:“所以我想,艺术应该是真、善、美。另外一个可以净化人心的东西,引人向善的东西到底什么样。”

这是深具挑战性的艺术创作尝试,镜头下的作品既要美还要传达哲思、饱含诗意,让东方文化的内涵在作品的呈现上带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

纽约台湾摄影学会会长李清泽:“美的东西,里面又有真理,比如这一幅画来讲,很多人拍这个照片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我问你一个问题,进入空门真的万事休了么?真的没有烦恼了么?他就会有很多会去思考的空间。”

李清泽游历多个国家,用镜头记录,拍成游记。展厅正中间的这一幅作品,是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内、圣殿山山下西侧的哭墙。巴以冲突,历史的厚重,宗教、民族的结,两边世仇,此时靠在哭墙上,一起哭泣。

纽约台湾摄影学会会长李清泽:“一个是犹太人,而且是传统的犹太人,另外一个是巴勒斯坦的人,两个是仇家,两个都是对着哭墙在祷告,两个仇家都在同一个地方本来就是很难得,这个墙本身他一定有很深的意义在里面。所以我讲说——哭墙祈祷天下平。我们东方文化里面怎么样把我们这种思想,和为贵的思想表达出来,还要我们花时间去思考。”

看过世间的纷扰,从宗教信仰的宏大中淡泊名利,那份心底的宁静,让李清泽的作品透着哲理和禅意。

“让你心里所谓的明心见性,心里本来的光明出来了。人必须很宁静安静下来,然后没有恨,无念,没有什么念头的时候,本性、佛性才会出来。”

在李清泽的镜头后面,是默默支持他的太太李林荣峰。在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读书的时候,他们相知相识。由于对传统家庭观念的重视、珍惜,两人牵手至今,已近半个世纪。

“所以我才有这个作品。一般人看到说这就是两片落叶和流水,我说,这里面还有更深的道理,夫妇两个人也许在逆境里面,也许快要被水冲走了,可是两个人,他们还是互相结伴,夫妻感情都存在在那个地方。”

李林荣峰:“希望我们老的时候也这样一起走,相伴。”

李清泽:“相伴而行。”

新唐人记者陈晓天纽约报导

撰稿、采访:陈晓天
摄影:杰森、陈晓天
剪辑、旁白:陈晓天
听打:王真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