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不当座上宾就沦阶下囚?

【新唐人2011年4月17日讯】艾未未拒任政傀儡,或为被捕原因之一。

新闻周刊(265)

一、焦点话题

不当座上宾就沦阶下囚?

艾未未失踪近两周之后,香港文汇报称艾未未在最初的抗拒之后已经开始“交代问题”。文章称艾未未犯有偷税漏税、重婚和传播淫秽物品。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在被强制失踪的前几天,当局还几次邀请他当全国政协委员,但都被他拒绝。外界质疑,是否是当局拉拢不成,转而下毒手?目前艾未未案仍在进展中,国际社会也在强烈关注。

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自四月三日从北京机场消失后,至今已经12天。香港《大公报》及《文汇报》在14日大量报导艾未未的罪行,并说他已经交代问题。艾未未的姐姐高阁表示,官方从未按法律程序正面回应家人,一味进行舆论抹黑。亲政府报纸组织各路批判文章,他们现在只有保持沉默。

艾未未姐姐高阁:“现在所有的官方报纸在组织对艾未未这部分的指责也好,罪行也好,都不是来自于官方。我们也没有收到官方或者政府或者国家比如公安部门的任何一个字的通知。所以我们现在对这一切都表示沉默。要求政府按照法律办事。”

面对媒体报导艾未未涉嫌经济诈骗案,身为艾未未公司法人代表的路青指出,政府税务部门不符合程序,扣押了公司的财务资料。

艾未未妻子路青:“他们之前已经把所有公司会计室里面所有的资料都已经扣押走了。那是八号的事。十二号让我到那儿去,我是法人,有一个笔述,让我提供相关资料。我什么都提供不出来,因为他们把东西都已经先扣押走。”

对于文汇报指艾未未从最初的抗拒到开始交代问题,高阁表示不相信文章所说。她担心艾未未狱中受酷刑,但是她相信艾未未能够度过困难。

耐人寻味的是,据艾未未工作室助手刘艳萍披露,在艾未未被抓之前,国保多次向艾未未传话,上面邀请他当政协委员,直到他被抓的前三天。但是艾未未拒绝了这 个邀请。

艾未未助手刘艳萍:“就在他走的前一天,我见到他。他亲口跟我说的……国保跟他传话的时候多次说过让他当政协委员。他没有同意。”

艾未未被抓之后,其工作室多名工作人员失踪,其中包括:志愿者文涛,男, 4月3日被绑架;会计胡明芬,失踪7天以上;设计师刘正刚,4月9日晚上被绑架;司机张劲松,4月10日凌晨失踪;艾未未朋友,北京律师刘晓原4月14日 失踪。

4月15日下午,艾未未的妻子路青与艾未未工作室的员工和志愿者十多人向中国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发出一封联名公开信。公开信称多名艾未未的工作伙伴和朋友在艾失踪后,相继“被绑架、失踪”,要求警方“进行调查”,艾未未的亲友还呼吁公安机关,“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保障公民权利”。

4月12号,纽约的民主人士在法拉盛举办讨论会,对艾未未被抓表示关注。政论家陈破空表示中共就是对一切异己人士赶尽杀绝。“北京之春”主编胡平认为,中共看到国际社会因为经济利益对中共讨好,因此开始不在乎国际舆论的压力。

德国的政治界对艾未未给予声援。德国《图片报》采访了德国几位主要政治家。

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表示: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艺术自由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德国政府已向中方要求澄清这一事件。

德国绿党女主席罗特(Claudia Roth)表示:如果北京的当权者让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家就这样消失,他们就等于自己撕下了假面具。

奥地利《标准报》采访了2004至2010年担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酷刑问题特派专员的曼弗雷德‧诺瓦克(Manfred Nowak)教授。这位维也纳大学的著名法学家认为:“逮捕艾未未可能是一个有意发出的信号:表明北京无所顾忌,能把这个国际名人抓起来,其他所有人都会感到害怕。如果是一个恫吓实验,艾未未可能会很快获得自由,但是也可能是一个大规模抓捕浪潮的开端。”

北京一群艺术家计划本周六举行代号“A行动”的集体晒太阳活动,要求当局释放艾未未,但消息被当局截获,其中两名艺术家王军与文皆被公安带走,至今下落不明,他们所在的沙龙亦被当局仔细搜查。在号召A行动的海报中写道:“他们不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想法。太阳是自由的,没有人能够阻止我们享受太阳的温暖。”

流亡欧洲的中国诗人贝岭起草一封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公开信,并在各国发动联署,信中直指艾未未被捕,总理温家宝要负直接责任,这封公开信已获捷克前总统哈维尔领衔签署。

新唐人记者秦雪萧宇采访报导。

二、白宫报导

白宫周话

本周,随着联邦政府继续开门运作,美国总统奥巴马关注削减开支和财政赤字,同时投资未来,继续支持教育,清洁能源,以及重点领域的投资。

下面请看4月8日至4月14日的白宫周话

4月8日星期五 奥巴马和国会领导人继续进行预算谈判,在晚间十点,达成协议,避免了因政府关闭而危害经济复苏。奥巴马在白宫向媒体,美国民众宣布了这个消息。

在政府关门前的最后一刻,两党领袖达成协议使小企业可以得到商业贷款,家庭可以取得房屋贷款,上百万人可以照常上班,准时领取薪水,也包括现役军人。

4月9日星期六 通过预算协议后,林肯纪念堂继续开放,奥巴马总统来到林肯纪念堂,给游客一个惊喜。

由于国会两党能达成协议,这里今天才能开放。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希望大家旅途愉快

4月11日星期一 奥巴马接连参加几个会议,包括关注北约接管联军在利比亚指挥权后,利比亚的地面战况。

奥巴马在白宫的南草坪,接见了来自科罗拉多州奥特纳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在星期五讲话中他提到,这些学生由于政府可能关闭,曾考虑是否取消来华盛顿的行程。这位学生家长曾给总统写信。

4月12日星期二 总统府夫妇和副总统夫共同倡导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支持美国的军人及军属。这是第一夫人和副总统夫人第一个全美两天行,她们计划了几个这样的行程,号召民众支持为美国牺牲很多的军人家属。

共同努力,并付诸行动地支持和关心这些家庭对美国每一个社会部门都是挑战。我要谢谢你们所有今天在这里的人,这个行动是过去两年你们很多人和我们共同分享和交流的结果。

4月13日星期三 总统,副总统邀请两党参议院和众议院领袖在白宫开会,会议讨论了总统预算大纲,这个大纲建立在共同繁荣,具体责任和在未来十二年削减四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的基础上。

奥巴马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说,阐述了他的全面削减财政赤字计划,在减少支出的同时支持经济复苏,保证重要领域的投资。

这次对预算和财政赤字的辩论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支出和削减,这是关于美国未来的头等大事。

4月14日星期四 奥巴马继续关注美国的财务未来,在白宫椭圆办公室,会见了两党的财政委员会主席。

他还会见了卡塔尔元首哈马德。卡塔尔是美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重要伙伴。最近,在联合部队针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空中供给上,卡塔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奥巴马总统对此向哈马德表示感谢。

新唐人记者金慧真美国首都华盛顿报导。

三、环球焦点

1. 福岛核事故与切尔诺贝利

4月12日,日本官方把福岛核事故的级别从五级上调到最高的七级,引起各界的关注。在人类核工业历史上,被列入7级事故的只有这次的福岛事故和25年前发生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这两次波及全球的核事故相比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一起来看看。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福岛核反应堆目前得到暂时的控制,但是目前的这种稳定其实是很不稳定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只涉及一个核反应堆,而福岛核事故有三个堆芯和四个核废料池同时出问题,因为反应堆的内冷却循环系统还没有修复,反应堆还是靠每天上百吨的水来冷却,这些水很快就成了放射性的废水,如何处理这些与日俱增的废水就成了一个和棘手的问题。

根据目前日本官方提供的数据,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核辐射当量约是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十分之一,但是福岛周边的人口密度比切尔诺贝利要大的多,而且这次日本方面一次就往太平洋里倾倒的十多万吨低辐射废水,加上前一段往海里泄露的高浓度废水,其对海洋的污染前所未有。从目前测量到的核泄漏当量和其影响的范围来看,这次核事故已经达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的第七级。

核污染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有多个渠道。

原子能工程学者林川:“一个是直接的影响,我们人直接呼吸的空气啊,我们碰到、接触到的任何东西如果带有污染的话,那直接对人有污染,另外一个就是对食物,我们最容易测到的,也是对辐射比较敏感的食物就是蘑菇,因为蘑菇直接就是靠空气吸收营养,所有一旦空气中带有放射性的微尘的话,它就直接吸到蘑菇的里面。另外还有像菠菜啊,它的叶子是张开的,而且叶子上有那种很细的绒毛,这也是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污染。另外还有一些像草莓类的,这种草莓外面也有一些绒毛,而且草莓是摘下来稍微冲一冲就吃的,所以这些是对人的健康是有影响的。另外的话像一些动物,特别是吃草的动物,像牛啊、羊啊这些,这个核污染对它们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为它们是吃草的,草地是很容易受污染的,所有这些牛和羊吃了草以后这些污染直接就进入它们体内,所以我们吃了这些牛肉、牛奶就造成污染。第三个是因为这次对海洋造成污染,海洋里面也有些生物也是对辐射性比较敏感的,它会吸收辐射物质并沉淀在体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于核辐射疾病,由于当时前苏联共产政权对消息的封锁,很多受污染地区的居民并不知道事件的严重性,人们对核辐射的安全知识了解的也不多,之后15年内有6到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这次福岛核事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直接死于核事故。但对人类的长期影响,特别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可能要若干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才能下结论。

2. 加拿大联邦大选:主要政党领袖

加拿大5月2号将要举行联邦大选。几大政党的领袖在上周的英、法双语电视辩论上唇枪舌战,向加拿大人展示他们的领导能力。那么今天我们就请加拿大的记者为我们介绍几位党领的背景。

是的,在上届国会解散时,308个席位中,现任总理哈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占据143席,叶礼庭领导的自由党占76席,杜塞普领导的魁人党占49席,林顿领导的新民主党占36席。下面先来了解一下哈珀的情况。

51岁的哈珀是卡尔加里大学经济学硕士。他以青年自由党员开始从政,后因政见不同改投进步保守党门下。1993年哈珀首次当选国会议员。2002年,哈珀当选加拿大联盟党领袖(Canadian Alliance)。随后率领联盟党与彼得‧麦凯(Peter MacKay)领导的进步保守党合并,组成现在的保守党,并成为领袖。

2006年,哈珀带领保守党击败了马田(Paul Martin)领导的自由党政府,赢得国会127个席位,组成少数党政府,成为第22任加拿大总理。

2008年,反对党组成政治联盟试图推翻哈珀政府,哈珀发动联邦大选,赢得143个席位,再次组成少数党政府,至今执政5年,刷新了加拿大少数党政府在位时间的记录。

哈珀上任后,很重视巩固同美国的关系;与欧洲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支持阿富汗驻军打击塔利班的任务。另外,加拿大平稳度过了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率先复苏。在原则问题上,哈珀态度强硬。2006年他当选总理后公开表示不会为了金钱出卖加拿大的人权自由等价值观,2008年哈珀没有出席中共主办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大选,哈珀的优势是他治理经济的能力,但他被反对党质疑有悖民主操守,以及他的多位内阁成员爆出政治丑闻,都是他面临的挑战。保守党的最大对手是自由党。它的领袖叶礼庭是这四个领导人中唯一没有经历过大选考验的。

63岁的叶礼庭十几岁就开始为自由党做义工。在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叶礼庭曾先后在卑诗大学、剑桥和哈佛大学任职。2005年叶礼庭返回加拿大,并在2008年大选后,取代迪昂成为自由党领袖。那时,他主张同新民主党及魁人党结成联盟,共同对抗保守党。2010年夏天,叶礼庭花费大量时间在全国游说、演讲,推行鼓励家庭的政策,希望拉到中产阶级的选票。这次,叶礼庭联合另外2个反对党,以不信任动议把保守党拉下马,但他矢口否认要缔结联盟。

另外,叶礼庭旅居海外几十年,甚至还曾宣称美国是他的国家,分析人士认为叶礼庭和自由党面临的挑战是取得加拿大人的信任。而新民主党党魁林顿虽然也做过大学教授,但在政治上可以说是身经百战。

60岁的林顿(Jack Layton)从1982年起当了近20年的多伦多市议员,是个不折不扣的左派。后来林顿的政治兴趣从市政府转向了联邦。2003年他当选新民主党领袖,并在2004年进入联邦议会,成功说服了当时的自由党少数政府采纳他的意见修改财政预算案。2006年,林顿与其他反对党联手,挑战爆出赞助丑闻的自由党,引发大选,结果哈珀领导的保守党当选。2008年,林顿与自由党及魁人党结成政治联盟,试图拉哈珀下台,但没能成功。林顿去年被诊断患上前列腺病,今年又动过髋部手术,大选以来他拄着拐杖在全国各地拜票。

在林顿任下,新民主党在国会里的席位不断增加,比历史最高记录43席只差7席。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大选,林顿的挑战是,能否保住新民主党在国会的席位。同样,来自法语区的魁人党(Bloc Quebecois)领袖杜塞普这次大选的目标也是争取国会更多席位。

63岁的杜塞普生长于魁省蒙特利尔,大学攻读社会政治学,但没有完成学业。讲法语的杜塞普从小就维护法语区人的利益。他1990年以独立国会议员身份涉入政坛,并从1996年开始领导魁人党至今,已经连续七次参加联邦大选,是所有参选党派中资历最老的党魁。杜塞普在国会的任务是尽可能多的维护魁北克人在加拿大的利益。

Nanos公司上周五公布的民调显示,哈珀以103的领导者指数继续遥遥领先其他对手,新民主党林顿已经超过自由党叶礼庭,以60分排在第二;叶礼庭成绩下滑只得42分;魁人党杜塞普则以低于20的得分垫底。

四、新闻周刊265期大事件

美英法声明 军事行动至卡扎菲下台
星期五,美英法三国首脑发表联合声明,矢言将持续军事行动,直至卡扎菲下台。声明说,屠杀本国平民的卡扎菲继续掌权是不可思议的,是对反抗卡扎菲的利比亚人民的道德背叛。声明还指出,国际刑事法庭应对卡扎菲军队在镇压中对平民犯下的严重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展开调查。星期五北约外长在柏林结束了第二天的会议。预计盟军会增派飞机,以加强对卡扎菲军的空袭。

阿根廷前独裁者被判无期
星期四(4月14日),前阿根廷军政府独裁者比尼奥内和军政府的另外3名高官由于当政期间参与谋杀、酷刑折磨、非法监禁等一系列侵犯人权罪而被阿根廷法院判处无期徒刑。人权组织说,在1976到1983年的阿根廷军政府独裁统治期间,高达3万人被绑架和杀害。

北非前独裁者面临审判
在茉莉花革命浪潮中被推翻的两名北非前独裁者面临控罪和审判。突尼斯司法当局星期四准备向前总统本阿里提出18项指控,罪名包括贩毒和蓄意杀戮等。突尼斯当局正试图将本‧阿里及家人引渡回国。另外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和两个儿子本周被拘押,接受贪腐及暴力镇压等罪名调查。埃及官方媒体星期五说,如果被裁定下令杀害示威者的罪名成立,穆巴拉克最高可能被判死刑。对穆巴拉克的审判预料将持续至少1年。

白俄罗斯惊爆12死 不排除恐怖攻击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中心最繁忙的10月革命地铁站4月11号傍晚,在下班尖峰时刻发生爆炸,导致12人死亡,约149人受伤。安全单位表示,被引爆的爆炸装置相当于5公斤重,不排除跟恐怖攻击有关。总统卢卡申科星期三表示爆炸案已告破,警方逮捕了两名犯罪嫌疑人,其中一人已确定为罪犯。

无锡数万人抗议垃圾焚烧 迫警撤离
江苏无锡东港镇黄土塘村民抗议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再起高潮。11号,数万民众与政府出动的数千武警对峙,迫使武警于当晚撤离。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在黄土塘村人口稠密区,方圆五公里内,有十几所幼儿园和中小学,且离直通长江的运河仅100米。当局虽承诺点火开工要经环保总局评估,但实际已多次夜间点火试烧,环境学家表示,混合垃圾直接进行焚烧处理是产生二恶英的“罪魁祸首”,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毒性最强的环境污染物。

千名武警围寺庙 强制僧侣接受转化
中国四川甘孜阿坝州的格德寺,目前仍遭到大批武警包围。星期二上千名警察试图闯入寺庙抓人,遭到当地藏人阻止。当局放警犬咬伤两名藏族妇女,不治身亡。当局以接受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名,带走寺中青壮年僧侣。事情的导火索是上个月16号该寺一名僧侣自焚,引发当地两千民众游行。目前寺庙周围道路封锁,僧侣们面临粮食短缺。

全球各地纪念人类首飞太空50周年
4月12号是人类首次实现太空飞行50周年纪念日,俄罗斯、美国及世界许多地区都举行了庆祝活动。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人们冒着雨雪来到加加林广场,用鲜花和气球庆祝。这一天也是美国首次发射航天飞机30周年的纪念日。美国宇航局和国际空间站也都举行了庆祝。1961年4月12号,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实现了人类史无前例的宇宙飞行。1981年4月12号,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在太空中遨游了2天,实现轨道飞行,开创了人类太空旅行和探索的新时代。

五、休闲一刻

第64届戛纳名单揭晓

当地时间4月14号,第64届戛纳电影节公布主竞赛单元电影名单,以《生命之树》、《吾栖之肤》为首的19部电影入围,竞逐今年的金棕榈大奖。由美国导演伍迪‧艾伦执导、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鲁尼参演的《午夜巴黎》将作为开幕影片,在5月11号电影节开幕式上放映。

第64届戛纳电影节从5月11到22号在法国戛纳市举行,本届影展共收到1715部参展影片,来自33个国家的49部影片竞逐入围竞赛单元,19部影片入选。

艺术总监蒂埃里‧弗雷莫(THIERRY FREMAUX):“好的地方是看到电影制作人能够追随世界的脉搏。例如,我们有影片在摩洛哥拍摄,还有的在黎巴嫩。这些影片都在讲述有关哪里是今天的世界,诗意的,艺术的,但是也非常现代。”

本次入围竞赛单元再次囊括全球大师级导演的力作,包括西班牙国宝级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与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吾栖之肤》,这是两人时隔20年之后再度合作;芬兰的国宝级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的新作《勒阿弗尔》也在主竞赛单元之列,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再度携新作《安纳托利亚往事》参赛。名单中的金棕榈前得主还包括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忧郁症》)、两届金棕榈得主达内兄弟(《单车少年》)、意大利导演南尼‧莫莱蒂(《教皇诞生》)等。

美国影坛“银幕诗人”泰伦斯‧马力克的《生命之树》在因为制作周期问题错过前年以及去年的戛纳电影节后,今年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影片男主角布拉德‧皮特和西恩‧潘将携手现身戛纳,为《生命之树》造势。马力克曾在1979年凭借影片《天堂之日》获过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开幕片《午夜巴黎》在巴黎拍摄,云集欧文‧威尔逊、瑞秋‧麦克亚当斯、阿德里安‧布洛迪、玛丽昂‧歌迪亚等美法明星,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鲁尼也应邀在片中出镜。
日本有两部电影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分别是《朱花之月》和《一命》,其中,《一命》也成为戛纳、柏林和威尼斯三大电影节,史上首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3D电影。

韩国有三部电影入围一种关注单元,其中包括此前入围主竞赛单元呼声颇高的罗宏镇执导的《黄海》(The Yellow Sea)。

今年,华语影片继第63届戛纳电影节后,再度与主竞赛单元无缘,只有中国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古装动作片《武侠》进入午夜展映单元。

主竞赛单元片单:

《亡命驾驶》(美国) 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脚注》(以色列) 导演:约瑟夫‧斯达
《一命》(日本) 导演:三池崇史
《勒阿弗尔》(芬兰/法国/德国)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
《单车少年》(比利时) 导演:达内兄弟
《忧郁症》(丹麦/法国/瑞典/德国/意大利) 导演:拉斯‧冯‧提尔
《安纳托利亚往事》(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睡美人》(澳大利亚) 导演:Julia Leigh
《女人之源》(比利时/意大利/法国) 导演:哈杜‧米赫罗
《为父寻仇》(意大利)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生命之树》(美国)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教皇诞生》(意大利/法国) 导演:南尼‧莫莱蒂
《我们需要谈谈凯文》 导演:琳恩‧拉姆塞
《妓院里的回忆》(法国) 导演:贝特朗‧波尼洛
《PATER》(法国) 导演:阿兰‧卡瓦利埃
《朱花之月》(日本) 导演:河濑直美
《Polisse》(法国) 导演:麦温‧勒‧贝斯柯
《迈克尔》 导演:Markus SCHLEINZER
《吾栖之肤》(西班牙) 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