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商會:在中國經商更困難 未來5年監管增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24日訊】中國英國商會表示,預計未來五年內,中共監管力度還會增強,阻止外資撤離,英國企業在中國大陸做生意將變得更加困難。

路透社5月22日報導,中國英國商會(British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發表立場文件指出,中共政府去年8月以來推出了48項措施,但卻沒有讓英國企業看到「有意義的開放」。

該商會表示:「預計未來五年內,監管障礙將會增加而不是減少。」

此外,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的風險不斷增加,給英國投資者帶來沉重壓力,進一步制約英國企業的信心。

阿斯利康、捷豹路虎、渣打銀行和勞斯萊斯都是英國商會的成員之一。

「中(共)國顯然正在制定與企業關係的新路線,但明確企業的角色至關重要」,英國商會主席朱利安.費舍爾(Julian Fisher)表示,「目前的模糊性令人沮喪。」

中國英國商會表示,中共政府在實施政策時能夠提高可預見性、清晰度和透明度,將大大有助於恢復市場上的商業信心。

中共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外國對華直接投資下降了8%。

中共外匯管理局的數據則顯示,2023年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了約80%,只有330億美元。這是自1980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

除了英國商會,美國、德國商會也對中國營商環境持悲觀態度。

德國商會撤離中國的德企翻倍

中國德國商會今年1月的調查顯示,撤離中國市場或考慮放棄中國市場的德國公司,在過去四年翻倍增加,升至9%。

德國商會表示,這一調查突顯了在中國經營的德國公司所面臨的挑戰,包括來自中國公司越來越強勁的競爭、不公平的市場准入、經濟困境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等。

德國之聲4月報導說,由於中國營商環境正在改變,愈來愈多德企從中國大陸轉移至日本。

3月27日,由德國在日本工商會以及畢馬威(KPMG)聯合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164家在日德企中有38%表示,正在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日本,23%正在將地區管理職能從中國轉移到日本。

90%受訪企業表示,經濟、商業關係、安全和社會穩定,是德國企業在日本設址的主要原因。另外,受過良好培訓的勞動力、先進的基礎設施、基於民主原則的穩定政治環境,以及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也是關鍵的原因。

報導說,隨著美國政府明年更替,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是否加劇,也引發憂慮。

美國商會:57%美企對中國信心不足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2月1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57%美企對中國持續開放信心不足,對華投資普遍採取「審慎」態度,大多數受訪者僅考慮小幅增加在華投資,或者暫無增加投資的計劃,且優先考慮推進核心業務,而非新增投資。

此外,美中關係緊張依舊是影響美企在華投資意願的關鍵因素。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