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官員稱香港經濟20年最差 評論:根子在北京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06日訊】香港前財庫局局長馬時亨日前對媒體表示,香港現在的經濟狀況是近20年來最差,政府財政赤字飆升、財政儲備下降,來年恐面臨公共財政壓力。有評論人士指出,香港的國際地位正在被新加坡取代,問題雖出在香港,根子卻在北京。

馬時亨是在10月3日接受港媒「香港01」專訪時,發表了上述看法。他表示,當前香港整體經濟都很弱,各行各業都面臨困境,股市、樓市都在跌,普通民眾的消費能力與以前相比也都在下降。

他形容香港目前的處境是「腹背受敵」:一方面,由於地緣政治緊張使得外資流入減少,(外資)不僅僅是不來香港,連內地(指中國大陸)也都不去,香港的金融業因此大受打擊,處於「挨打」狀態;另一方面,內地經濟受到房地產債務危機等影響,自己都有好多問題,香港已無可依靠(「無得背」)了。

他分析說,香港本財政年度首5個月(4月至8月)赤字高達13,632億元,而到8月底,財政儲備大約只能維持12個月的政府開支。因此,明年香港政府恐將迎來公共財政壓力。如果財政赤字的狀況不能改善,「理論上再過兩、三年政府就無水」。

自從今年年初香港與中國大陸全面通關後,港府就一直高調宣揚要讓香港重返國際舞台。然而,從第二季度以來,香港的經濟數據就一直很不樂觀。

據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估計,今年前三個季度,香港在全球集資市場排名第8位,甚至落後於阿聯酋、印度和印尼。

針對香港目前的經濟狀況,前香港《蘋果日報》專欄作家、時事評論員利世民對美國之音表示,他認為馬時亨評論香港經濟「20年來最差」,在某程度上是對的。但是,馬時亨寄希望於香港政府作「大刀闊斧」的改革,自己對此則不能苟同。

利世民表示,大家都知道有些事情不妥當,但是欠缺解決之道。香港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比20年前更差,而現時的政府開支規模比以前大得多,「可以預見大約兩年左右,香港就會正式進入一個財政危機」。

香港前政協委員劉夢熊表示,現在香港每天成交量只有大約800億港元,完全不成比例,而且在2千多家上市公司當中,有接近1千家是「零成交」,還有100多家被停牌,香港第3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面臨被新加坡取代的危機。

劉夢熊批判香港政府近年來所奉行的路線、所執行的政策,讓外界很懷疑他們「是否要將香港變成了一國一制」,是不是要把香港「內地化」。

他最後坦言:「香港的問題我覺得它是由於『一左二窄』的錯誤傾向造成,所以亦都是說『問題在香港、根子在北京』。」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雲濤)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