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納米晶體誕生 摩爾定律再起作用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1月30日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只有原子厚的半導體晶體,可造出下一代更強大、體積更小的電子產品所需的微晶片——顯示著半導體行業的「摩爾定律」將再次靈驗。

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早在1965年提出,集成電路晶體管在一定面積內所能容納的數量每隔約兩年便會增加一倍,被稱為摩爾定律。半個多世紀以後看來,果真大體上如此。不過,自最近的一次電腦性能的飛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這份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上的研究,稱利用特殊處理的硅表面材料,可精確、快速地定制納米級別晶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納米技術的又一項革新應用。

研究人員稱,這種半導體晶體在量子計算、電子消費品、高效太陽能電池等領域都有潛在用途。新晶體的主要特性包括:

● 這種晶片是定制合成,不像傳統由壓圖和蝕刻方式製造,使晶片有高效統一原子結構和性能,改善太陽能電池或催化劑的導電和能量轉換效率; ·通過改變使用膦(phosphine)的數量,精確控制產出晶體的規格;

● 支持模塊化,意味著研究機構和商業實驗室都可將此技術與現有的晶體生產流程結合,製造新材料;

● 這些模塊還可以重復使用,節省成本和生產時間;

● 造出的單維晶體為帶狀,調整其寬度便可改變其發光的顏色,這在量子信息應用上有潛在用途。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化學教授肯帕(Thomas J. Kempa)說:「我們在為合理控制納米級材料的形狀和尺寸的根本性發展作出貢獻。」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