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登月專家離職內幕流出 又是體制惹的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9月27日訊】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發公文,要求官方不要放走張小平,以免火箭發動機研製進度受阻,引發關注。27日,有中共體制人士爆料張小平離職的背後內情,認為除了收入因素,還有「國家隊」體制的原因。

9月27日,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國企底層》的文章刷爆朋友圈。起因是西安航天動力研究中心發布公文,痛陳該研究中心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造成的巨大損失。

公文中提到張小平離職後,單位才發現他是國家核心項目的「靈魂人物」,沒有了他,項目無法推進,可能影響火箭發射動力研究、甚至或會影響「中國載人登月重大戰略計劃」,故要求張小平返回研究所。

陸媒聯繫上了事件中的主人翁張小平,希望核實網傳文章內容真偽,張小平以「這事得諮詢我們公司領導」為由,婉拒了採訪。

中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對陸媒透露,張小平系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做工作無效,為挽留此人,機構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

他還談到公文中對張小平承擔的任務寫得較多,有些言過其實,核心的意思是想挽留他。

劉志讓表示,張小平確實是技術骨幹,主要搞論證、研發和理論計算。但院裡技術骨幹很多,副主任設計師之上還有主任設計師、副總師,一人離職不會對全局帶來太大影響。

對於近年來航天領域的人才流動,劉志讓認為除了收入因素,還有「國家隊」體制的原因。他說,航天任務是系統工程,多年來航天單位都是團隊作戰,從研發到工程管理、從指揮行政系統到技術系統,體系非常完整。

但弊端是影響辦事效率,一個方案需要層層匯報。而民營企業輕裝上陣,流程更為簡潔,年輕人負責一個崗位,有什麼主意馬上就能實施,某種程度上更能發揮個人的創造力。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張小平與領導不和,坐冷板凳,只能做小課題,後跳槽。領導試圖「弄死他」,讓其他員工看看擅自跳槽的下場。因此,下屬在組織材料時,故意將張小平與480噸發動機掛鉤,本意是加重砝碼,未料想用力過猛。

一位航天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說,西安方面發布文件也許是領導想限制一下人員流失。

他說,近幾年,由於商用航空航天領域成為資本追逐熱點,民企拉到很多風投,他們瘋狂來國企挖人,特別是火箭發動機這一關鍵領域挖人的最多。

網曝,7月至今就有20多人集體跳槽到私企「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年薪急增至50萬到100萬元。

媒體認為這一事件揭示中共研究院和國企的人才機制效能低,造成員工容易流失,國家的研究院應反思如何留住科研技術人才。

陸媒引述一位體制內的人士說,張小平2018年初已離職,他所在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院,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內部稱「六院11所」。

報導稱,張小平是研究員,對應的是教授級別的職稱。副主任設計師在機構屬中層職級。所以他是一名高級研究人員。

有微信公眾號文章披露,張小平在「六院11所」一年收入大概12萬,而藍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直接開百萬年薪挖人。

一位航天系統科研人員說,「就算是公文屬實,真的把張小平叫回來,也肯定開不出這樣的收入。但是和張小平級別一樣的研究員,不止12萬,一年下來大概稅前25萬,稅後20萬左右的樣子。」

根據網上公開消息,4月4日,張小平作為藍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企業代表,來到浙江湖州開發區環保分局,辦理企業建設項目「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環評文件承諾備案,並接受了陸媒的採訪。

在湖州開發區推行的環評改革新模式下,工作人員當天就為藍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辦好了相關環評備案手續。

張小平所辦理的項目,全名為「藍箭航天(湖州)智能製造基地計劃」,是湖州開發區「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以來完成的首例落地項目。

知情人士透露,該項目已於9月27日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後,可實現火箭每年最大產能30枚。

黨媒評論認為,張小平的離職以及引發的討論,再次給「人才觀」敲響了警鐘:只有完善人才管理、使用、激勵機制,為每個人才提供幹事創業舞台,才能留得住人。

(記者文馨報導/責任編輯:戴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