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飛岩:說說「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無賴最後的避難所」,這句話是十七世紀英國博士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說的。而英國劇作家喬治.肖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也說:「除非你把愛國主義從人類中驅逐出去,否則你將永遠不會擁有一個寧靜的世界。愛國主義是一種有害的、精神錯亂的白痴形式。」

許多華人不理解,「我們從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難道愛國有錯嗎?」澳洲人愛澳洲,美國人愛美國,中國人愛中國…古今中外,頌揚着許多偉大的愛國故事。那為什麼「愛國主義」卻被人批判呢?

什麼是「愛國主義」?

說到「愛國主義」,先要確定一下「國」的概念,通常對國的理解是祖國或國家,祖國是指祖籍所在地,是一個地域、文化、歷史、宗教、有時是民族及人種概念,而國家是家的管轄區域,是一個政治權力機構。

愛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樸素的個人情懷,不論愛祖國,還是愛國家,都是人類的選擇和權力,人們可以通過讚美、批判、歡慶或焦慮來表達對國家的關注與深沉的愛。

「主義」是一種規範的思想理念,當人們把愛國情緒發揮到形成一種統一的思想意識,並進行集體行動或作政治動員時,就被稱之為「愛國主義」,英文叫做Patriotism,或則是「民族主義」(Nationalism)。

十八世紀早期,隨着世界人口的流動,西方社會誕生了一種「民族主義」思潮,並衍生出了「愛國主義」,初衷是為了讓遠離故土的遊子不忘本。但從創立開始,就一直處於廣泛的爭議之中,因為它與西方文明推崇的世界主義(Globalism)以及馬克思創立的共產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m)相對立。

人類是國的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我們完全沒有權利選擇出生地,但我們或許可以選擇居住地。我們留戀或熱愛自己的出生地—祖國,或我們效忠捍衛我們的居住地—國家(不一定是自己的出生地),這不但是本性使然,還是一種責任。中國歷史上湧現過許多令人敬仰的愛國者,比如屈原、岳飛等,所以愛國行為是偉大的。

而「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內心歸屬的國家或民族充滿強烈了自豪感與優勝感,不但容不得批評,還通過刻意的宣傳與鼓動讓人們去接受或認同那種自豪感,甚至不惜一切地去捍衛那種自豪感。由於「愛國主義」具有強烈的鼓動性與號召力,並視不認同者為叛國者、是敵人,因此那番政治正確的豪情就很容易被利用,很容易走入極端,成為殺人的武器,演變成人所皆知的「恐怖主義」。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韓國部署薩德,中國政府不爽了,老百姓怒了,你宣布不吃韓餐也好,你網絡上發發牢騷也罷,自己在家裡砸砸韓貨作個秀都可以,儘管智商不太高,卻屬於「愛國」表現;但如果政府有意通過宣傳,把「老百姓的怒氣」忽悠起來,鼓勵一大批人走上街頭,高調反韓,抵制韓貨等,這就是一種可恥的「愛國主義」;而當人們的怒氣不斷高漲,開始砸韓店,砸韓國產車,並將車主拖出來暴打…這就是「愛國主義」演變成了「恐怖主義」。

曾對中國學術界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英國著名哲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勃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留下一句名言—愛國主義就是積極地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殺人並被殺。

「愛國主義」走向「恐怖主義」

爭議不斷的「愛國主義」教育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真正顯現出它的邪惡威力。

在近代歷史上,能將愛國主義教育發揮到極致的莫過於德國納粹黨黨魁希特拉了,他以愛國的名義進行種族凈化,使得近一千萬的猶太人被殘殺。結果,德國人民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文明世界在經歷了二戰戰火後終於發現,「愛國主義」,尤其是「民族主義」,那是一切罪惡的源泉。但不幸的是,直到今天,共產獨裁國家和野蠻政權依然高舉「愛國主義」作為穩定政權、控制國民思想的鎮國之寶。

前南斯拉夫首腦米洛塞維奇為了實現「建立大塞爾維亞」目標,以「愛國」的名義進行種族清洗,在克羅地亞、波士尼亞與柯索伏發動一連串殘酷的大屠殺,造成超過二十萬人死亡,高達三百萬人無家可歸,但結果,南斯拉夫四分五裂,經濟更是徹底崩潰。

「愛國主義」的洗腦也讓無數愚昧的民眾心甘情願地為邪惡政權盡心儘力。

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巴勒斯坦的領袖阿拉法特能讓婦女孩子毫無懼色地走向外族人群,引爆人體炸彈,「光榮」地為國獻身。

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無數「勇士」為了捍衛IS國或基地組織,前赴後繼在全世界發動恐怖襲擊。

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朝鮮國民對領袖的崇拜達到了五體投地的忘我境界,「愛國主義」口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禁區,一位美國青年就是因為試圖在朝鮮盜取一副「愛國主義」的標語,而斷送了年輕的生命。

通過愛國主義教育,中國的「愛國」者正試圖建造紅海,將血旗插滿全世界。

希特拉的愛國主義

希特拉的成功在於,他一出現了,你以「愛國主義」的名義推出三面愛國大旗,第一,反對不平等條約,那是針對給德國帶來經濟災難的「凡爾賽和約」的簽訂。第二,反猶主義,希特拉讓民眾確信猶太人是不愛國的,是具有顛覆國家政權陰謀的。第三,國家社會主義。就是德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希特拉憑着這三面愛國大旗,逐漸走向權力頂峰。

他上台之後,將德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愛國主義等同起來。希特拉的愛國主義邏輯非常簡單明了:國家全面掌控經濟,為個人提供充分的就業、醫療、教育和其他保障。既然是國家為個人提供的,那麼個人就必須熱愛國家。而國家由黨和政府來行使權力,那愛國就是愛黨和政府。既然愛黨和政府,那就必須愛黨和政府的領導人,這個黨和政府的最高領導人是希特拉。因此,愛國就是愛希特拉。因此所有的愛國主義者都自覺地深深地熱愛希特拉,才造就了希特拉曾經所向披靡的地位。

我們是否對這三面愛國大旗很熟悉?忽忽悠悠地一直在中華大地上遊盪,並影響着海外華人。通過反日、反韓、反美來為國家鳴不平;旗幟鮮明地站在政府一邊反對所謂的「反華群體」;在愛國限定在熱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權。

希特拉死了,沒有人可以考證他是不是真心愛國。但人們都知道,愛國是希特拉口頭禪。遺憾的是,愛國成了真正的禍國,德國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鳳凰評論》曾有這樣一段結論:儘管希特拉把愛國推向極致,導致了二十世紀最大的災難,但並不能由此否定愛國。愛國沒有錯,它是一種樸素的個人情懷。但如果上升到愛國主義的高度,那就需要人們倍加警惕。如果愛國主義成為國家的意識形態,這個國家離納粹德國就不遠了。

「愛國主義」在中國的演變

當「愛國主義」在2百年前出世時,中國人還沒有完整的「國」的概念。

中國出現「愛國主義」應該是在清末民初時期,主張普世價值的西方「世界主義」文明的開始走進中國時,一群保守的中國知識分子為了抵抗西方文明的「入侵」,維護中華國粹不受侵犯,在中華大地上不斷發起「愛國主義」運動。那時的愛國運動與是否支持政府無關,屬於狂熱地愛戀本國國粹。但即便如此,也遭到許多進步人士的圍剿。當年的魯迅曾多次寫文章批判那群阻礙社會發展的「愛國主義」運動者,稱他們為「狂妄、自大、無知。憤世疾俗之流。」是「愛國賊」。

到了中共執政,毛澤東下令修改《辭海》,修訂後的《辭海》裏面是這樣定義「愛國主義」的:「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的思想」。而對祖國的定義是:「祖籍國及自己的國家」。由此可見,中共在正式定義「愛國主義」時,就已經混淆了概念。

隨着中共權斗下的歷次政治運動,毛澤東為了穩固地位,推行了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基礎的共產愛國主義教育,因為馬克思對國家的定義是: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器,是迫使一切從屬的階級服從於階級的機器,換言之,國家就是專政。那愛國就是愛紅色暴力,美其言,愛國就是熱愛毛澤東思想,因為毛澤東思想是專政的理論基礎。

文革之後,共產主義失去了市場,愛國主義教育也產生了真空階段。人們開始尋找愛國的元素,並用行動來重新定義「什麼是愛國?」結果鄧小平用子彈和坦克將89年那場新一代的愛國熱情撲滅了。

64屠城之後,中共當局為了激發國民的「民族驕傲與自信」,醜陋的「愛國主義」再次被拾起。1989年江澤民親自推動「愛國主義」教育以替代被社會唾棄的「共產主義」學說。1990年5月3日,江澤民在紀念五四運動時以《愛國主義和我國知識分子的使命》作演說,他指出,社會主義就是愛國主義,它們在「本質上是統一的」。在他的「理論思想」主導下,中共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國歌等作為主導地位強加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成功地將共產符號一體化,發展成為「中國愛國主義」。

所以每當人們看到雲集的愛國華人手持五星紅旗,齊唱國歌,吼叫「中國!中國!我愛你!」時,你就知道這「愛國」的含義了吧。那叫「江蛤蟆模式」的愛國主義。

2012年,中共試圖把這種「愛國主義」教育輸出到香港,通過一本名為《中國模式》的小冊子對香港教育制度進行改革,希望激發香港青年人的愛國主義,由於小冊子中讚美中國的政治治理模式,批評多黨制,並說中國共產黨「進步、無私、團結」。在進駐香港的政治文宣中,中共把阿拉法特頌揚為愛國主義的典範。

香港著名評論員凌峰撰文批判道,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是讓香港青年第一學習腐敗、第二學習恐怖。強加給香港人的《中國模式》也激起了香港人的強烈反彈,結果十多萬民眾上街抗議,最後該「愛國主義」教育計劃在香港流產。

當今的習近平時代,中國的「愛國主義」又開始發生了變化,當局有意無意間,也把對領袖的讚美與愛戴加進了愛國的範疇之內。

好了,說到現在,我不需要提供一些「愛國主義」在海內外「大放光芒」的例子了,大家也應該明白那是什麼貨色了吧。

愛國與效忠

在西方文明社會裡,沒有所謂的愛國主義教育,只有要求對國家的效忠,這個「效忠」的概念與「賤民」在專制國家裡對政權指令的絕對服從完全不一樣。西方社會是民主自由的社會,人們擁有發表言論的自由和選舉的權利,一切目的是為了營造這個國家,國家造福於公民,公民效忠於國家,形成一種良性互動,效忠居住國是公民的責任,也是對這個國家的回報。這個「效忠」的反義詞,應該就是我上期說的那種人,叫做「吃裡扒外」。

在一些活動中,我常看到覺醒的人們打出「愛國不是愛黨」的標語,我認為這句話值得商榷,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該讓「愛國主義」復活呢,這個話題以後再深談。至少,能意識到把中共踢出去也算一種不小的進步吧。

其實,「愛國主義」是一個龐大的話題,隻字詞組無法道盡,之所以「愛國主義」至今還有市場,是因為「愛國主義」本身沒什麼壞,只是被人不斷利用,欺騙着社會。面對無數被洗腦的讀者,簡單探討「愛國主義」難免出現論據偏頗的無聊爭執,特說明一下,我今天談論的「愛國主義」主要針對那些以上所列的極端的「愛國主義」行為。

──轉自《看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