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而為痛悔遲9:正解天象見天意,誤解逆天悔不及(3)

第九章 正解天象見天意,誤解逆天悔不及(3)

前面五章,我們去偽存真,還原了北宋「澶淵之盟」的真實歷史,揭開了掩藏了1000多年的 「太白晝見」、「日暈抱珥」兩大天象的謎底,顛覆了人們對澶淵之盟的歷史性認知。這一篇將撥開第三大天象——日食的迷霧,看看這個被近代完全誤解的天象,是如何精妙地展現天人合一的。

(接前文 逆天而為痛悔遲:453-2018年天象揭祕8 (點擊這裡)

人間戰爭與和平的原因,從古至今,人們都在人間表像上找根源,其實,天人合一的規律決定著一切,那些都是天象變化帶動而來的。對於北宋初期的澶淵之盟,那也是天象變化帶來的議和,當時所有的天象,都指向兩國議和、蠻夷來貢。現在再從頭梳理一遍,集中看看天意正道是什麼。


圖9-1:北宋景德元年十一月初一(1004年12月15日) 太白晝見天象示意圖。

6.天象連三至,明示宋天子

十一月初一,太白晝見

《漢書‧天文志》:「太白經天,天下革,民更王……(太白)晝見與日爭明,強國弱,小國強,女主昌。」

澶淵之戰前,景德元年十一月初一,發生的天象不是太白經天,而是普通的太白晝見。這個天象最正的解讀是:遼朝要崛起,女主蕭太后要昌盛,要壓制宋朝,但是當時太白金星位置比太陽低,被太陽鎮壓,不會危及真宗的天子之位,一般不會造成人間更王。

從圖9-1來看,金星位置比太陽低很多,遼國女主再強、再不臣服,也強不過天子,只是「爭明」而已。

《乙巳占》:「太白晝見,為兵喪,為不臣更王,強國弱,弱國強。」其中太白晝見導致「人間更王」可能性很小,一般不會發生,只是弱國要變強。對應到澶淵之戰,在天象上看:契丹遼國本來是大中華的臣藩,宋朝是正統天子國,契丹不臣服,攻打正統國,就是不臣,欲人間更王。

此外,太白晝見天象,還有一層對軍戰的天意。《乙巳占》:「太白晝見,有兵兵罷,無兵兵起,不出六十日。」

太白晝見發生於景德元年十一月初一,真宗向契丹使者明確定下議和決策是十二月初一,議和達成,契丹退兵在十二月十八日,沒出60天,完全印證了《乙巳占》300多年前的天意展現,不但印證罷兵,還證實了時間範圍。

十一月二十三,日暈抱珥


圖9-2:北宋景德元年十一月癸酉「日暈抱珥」天象分野示意圖。

《乙巳占》:「日暈雙珥,兩國兵戰」,應驗。

《乙巳占》:「日暈有珥,外軍有悔」,應驗。契丹大軍戰績極差,每況愈下,主帥陣亡,人心思歸。

《乙巳占》:「軍珥為喜,和解大吉」,應驗。

《乙巳占》:「日暈有抱,忠臣順主」,應驗。宋真宗的文臣武將,不論大忠還是小忠(勸逃者),最終都順應宋真宗的意願,沒有悖逆謀反的。

《乙巳占》:「日暈抱珥,上將易」,應驗,逆天的遼軍第一上將,先鋒大帥蕭撻覽謀戰逆天,被射死。

《乙巳占》:「日暈兵大作,出戰必大挫」,應驗。遼主力大軍三面合圍澶州,大帥蕭撻覽布戰窺營,被射死,遼軍遭受大挫。時局註定北宋必然堅守退敵,而不是野戰死拼,所以能規避這兇險。

《乙巳占》:「黃雲入箕,蠻夷來貢」,應驗。時局註定:只要真宗放手讓寇準一搏,必然合圍困敗遼軍,楊延昭趁勢掩殺收復燕雲失地的戰略必將實現,兌現「蠻夷契丹來貢」的天意。但是,宋真宗誤解天象,逆天而為,屈辱簽訂城下之盟,丟掉天子正統帝位,淪為蕃邦蠻夷,向得到大中華正統的遼朝進貢。

在上面兩個經典天象之後,緊接著又出現了一個典型天象——大食分日食、日全食。

7. 大食分日食與日全食

現代天文學與古代天象學,同體異面

現代天文學,已經完全揭示了日食的形成機制,對歷史上和未來出現的日食時刻,地球不同地點看到的情況,都能夠精確計算。因為全地球日食發生頻繁,每年可有2~5次,所以現代已經不相信古代的日食災異說。

但是,這正是現代人不理解天象文化的表現。就像一張畫的正反兩面,常人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看不到它的背面。日食作為天體運行的自然現象,是這張畫的正面,日食的天象意義,是畫的背面。日食的頻繁,是對地球而言;在中國天象文化中,在中華疆域內,在當時的京城或君王行在(出行地),大時分的日食就很少了,日全食更罕見。而且同一地連續兩次日全食,平均要間隔400年左右。

在天象學中:

(1)太陽象徵君主,主要對應天子,要以君主當時所在地的日食情況為準,即首都或者天子「行在」(所處地)的日食,才有天象的預言意義。

(2)在中國分裂時期,不同邦國君主遇到的日食,是展現給這位君主的天象。

(3)太陽被遮擋的範圍越大,意義越重大,因此日全食的天象意義,要比日環食、日偏食大。

下面列舉北京以北的幾個京城發生的大食分日食情況,就能看出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表 163年間北京以北的國都全部大食分(0.9以上)日食及天象意義表(1115~1277年)

 

時間

地點

日食圖

食分方向

天象意義

天人合一的人間對應

1

1115.7.23

七月初一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天慶五年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收國元年

 

 

遼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巴林左旗)

9-0-1

=1

由右偏上至左

 

《乙巳占》:

「蝕盡,亡天下。」

改朝換代

逆天者亡

順天者昌

 

前一年金兵攻遼,遼國一敗再敗。本年九月天祚帝調集70大軍親征,十二月在護步答岡(今黑龍江省五常西)慘敗於2萬金軍,遼國迅速敗亡。

金上京會寧府(今哈爾濱阿城區)

9-0-2

=1

由右偏上至左

 

金太祖1115年正月建金國,九月攻佔黃龍府(今吉林長春農安),1120年攻下遼上京,1122年攻下遼中京(今內蒙古赤峰寧城)和遼南京(燕京)。

2

1122.3.10

金太祖

天輔六年

二月初一

 

金上京

9-0-3

約0.93

由右偏下至上

 

《乙巳占》:

「蝕大半,災重,天下之主當之

……更立天子。」

 

次年八月,金國開國皇帝金太祖病逝于返回上京途中。四弟完顏晟即位,即金太宗。

3

1135.1.16

金太宗(天會十三年正月初一)

 

金上京

9-0-4

約0.9

由右至左上

24天後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完顏晟病逝於上京。

金太祖的嫡長孫完顏亶即位,是為金熙宗。

 

  1174.11.26

 金世宗

  大定十四年

  十一月初一

 

金上京

9-0-5

約0.9

由右下至左上

 

《乙巳占》:

「蝕大半,災重,天下之主當之。」

 

次年二月初五,南宋孝宗試探「造反」,不再以侄國禮儀對待金國,賄賂金國大使並劫走金國的國書[1]。這對當時的中華天子金世宗是危機。

5

  1189.2.17

  金世宗

  大定

  二十九年

二月初一

 

 金中都

 

9-0-6

約0.95

由右至左上

 

《乙巳占》:

「蝕大半,災重,天下之主當之

……更立天子。」

 

一個月前,金世宗完顏雍病逝於燕京,皇太孫完顏璟即位,是為金章宗。完顏雍阻止女真全面漢化,是比較大的逆天之舉,折損很多功德,減壽了。

  1277.10.28

   元世祖

   忽必烈

   至元十三年

   十月初一

 

   元大都

(今北京)

 

9-0-7

 =1

 由右上

 至左

 

《乙巳占》:

「蝕盡,亡  天下。」

 改朝換代

 

 元軍去年攻破南宋  京城,後追繳逃亡  稱帝的南宋皇室。  1278年8歲的宋端宗病死,1279年8歲的末帝被背著投海殉國。崖山海戰南宋亡,蒙元亦亡,正式轉變為中華的元朝,承接、延續了中華文明的血脈。

 

對上面表中的日全食、日環食、大食分日偏食,《乙巳占》展現的天意都能得到印證,這裡不詳述,重點講澶淵之戰的日食。

前文辨析過,清朝《續資治通鑒》說這次日食被司天監解讀為「兩軍和解」,有多處自相矛盾,是後來附會的杜撰,在南宋就被史學家李燾否定了。《遼史》記載的「日全食」,當時真實天意又是什麼呢?

日食的天象意義

《乙巳占‧日蝕占》首先就講:「日月同在天道運行,月亮在內側遮掩太陽,形成日食。猶如君臣同道,臣遮掩、逼迫君主。所以日食是臣下蒙蔽君主之象。」[2]

「日食從上邊開始,預示君主失道而亡;從旁側開始,國家內亂,兵大起,更換天子之兆……日食比例越大,災越重,君主將承擔這個災難;太陽被食盡,亡天下,有國被奪,臣弒君或子弒父之兆,不出三年。如能看見星星閃爍,是臣弒其君,天下分裂之兆。」[3]

此外,日食也有一層對軍戰的天象意義。《乙巳占》:「日食的最大食分,發生在午時以後,如果當時有軍事行動,是罷兵之兆。[4]」

看下面的天象圖,日食最大食分在11:03,正在午時(11點~12點)。天象意味著罷兵,這才是澶淵之戰日食天象對軍戰的真義所在!


圖9-3:景德元年十二月初一日食示意圖,澶淵大食分日偏食。

可見,澶州當時大(食分)日偏食(不是日全食)展現給天子宋真宗的天意,正確的解讀是:天意罷兵,女主昌,威脅天子,但是會被天子壓制,而天子會被臣下嚴重蒙蔽!

再看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的古今日食表和地圖,注意1005年1月13日的日全食帶環掃過的地帶。


圖9-4:日食範圍圖(1005年1月13日,黑色雙線範圍內是日全食帶,自NASA古今日食表)


圖9-5:遼朝盛世時的中華版圖(澶淵之戰時遼國只建了上、東、南三京,西夏也是後來建立的)

對比上面兩圖,結合天文學計算發現:

(1)當時的日全食帶掃過遼國的五個京城或重鎮:遼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遼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遼南京幽州府(後改為析津府,今北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07年由遼聖宗升級建立為遼中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1044年由遼興宗升級建立為遼西京)。

(2)日全食帶也掃過燕雲十六州[5]中北部的全部12個州:遼南京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檀州(今北京密雲)、儒州(今北京延慶)、媯州(音歸,河北張家口懷來縣東)、新州(今河北涿鹿)、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山西靈丘)、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馬邑)、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另外東部的薊州,日食食分約0.99,和日全食差不多,也能短暫的漫天見星。


圖9-6:北宋時燕雲十六州地圖。

《乙巳占》:「(日)蝕盡,亡天下,奪國,臣弒君,子弒父,不出三年……日蝕見星,臣弒其君,天下分裂。」具體是哪一種情況,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占卦而定。雖然當時遼國全部三個京城都是日全食,但是蕭太后和兒子遼聖宗卻運氣極佳,躲過去了,她們在澶淵城外,看到的是日偏食。所以,從日食這層天象來看,遼國沒有變天之災。

雖然遼國沒有亡國之災,但是,遼國君主畢竟遇到了大食分日偏食。《乙巳占》說:「「蝕大半,災重,天下之主當之……更立天子。」對於遼國的天下而言,遼國要承擔其它形式的災難,要更立天子。這如何實現呢?

在日食之前的天象,已經給出了答案:「日暈抱珥、黃雲入箕、蠻夷來貢」,就是天子宋真宗順天象去做,放手讓寇準、楊延昭一搏,先不戰而屈人之兵,再行天罰而收復幽雲列州。這樣遼國雖然沒有亡國變天,但是南侵大敗,死傷慘重,必然眾叛親離,引起內亂,更立天子。

可惜,天象定下的祥瑞,人間已經鋪成的完勝之路,都被宋真宗的怯懦毀了。讓蠻夷來貢、收復故土的天意沒能實現,北宋反而亡失了中華天下之主的地位,淪為蠻夷向遼國進貢,天下易主,契丹崛起。

(未完,待續)

註釋:

[1]宋孝宗臣服金國,站立接國書,源於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偏安的恥辱。

金國滅北宋,趙構逃亡,建立南宋後,岳飛、韓世忠等名將抗金節節勝利,岳飛北伐,金兵聞岳家軍喪膽,一敗再敗。但是,紹興十一年(1142年),趙構以殺害岳飛為條件,換回被金國擄掠的韋太后和宋徽宗靈柩,並和金國簽訂《紹興和議》,向金國割地稱臣,每年納貢50萬兩匹,皇位接受金國冊封。秦檜曾經代表趙構跪接金國的國書。

1162年宋孝宗即位後,當年為岳飛平反,次年改元隆興元年,為一血國恥發動北伐,但最終戰敗,與金國簽訂《隆興和議》,再次割地,改歲貢為歲幣,減少為40萬兩匹,但是不再向金國稱臣,金宋兩國定為叔侄關係,宋朝君主需要下殿,站立接受金國的國書。

[2]《乙巳占》:「夫日依常度,蝕者,月來掩之也,臣下蔽君之象。日行遲,一日行一度,一月行二十九度餘;月行疾,二十七日半一週天,二十九日餘而迫及日。及日之時,與日同道,而在於內映日,故蝕其像。大臣與君同道,逼迫其主,而掩其明。又為臣下蔽上之象,人君當慎防權臣內戚在左右擅威者。」

[3]《乙巳占》:「日蝕從上起,君失道而亡。從旁起,內亂兵大起,更立天子……蝕大半,災重,天下之主當之。蝕盡,亡天下,奪國,臣弒君,子弒父,不出三年。日蝕見星,臣弒其君,天下分裂。」

[4]《乙巳占》:「日午時已後蝕者,有兵,兵罷不起。」

[5]燕雲十六州,也叫幽雲十六州、幽薊十六州。936年,後唐王朝的大將石敬瑭,為奪皇位,出賣幽、薊、順、涿、儒、檀、瀛、莫、媯、武、新、蔚、雲、應、寰、朔,共十六州給契丹,並自稱兒國。十六州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從此中原門戶盡失。

契丹後來又佔據易州,並在莫州東部建立寧州(今天津靜海)。後周世宗收復了甯、莫、瀛三州和益津關、瓦橋關(今河北雄縣)、淤口關(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另收復易州。但是宋太宗北伐打敗,易州又被契丹奪回。@#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