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約定避免這些「刺眼」詞句 馬英九致詞留一手

【新唐人2015年11月10日訊】(新唐人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11月7日,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後,台灣島內對馬英九在這次會面時發表的講話和閉門會談的內容頗有質疑。日前,台灣陸委會公佈了馬在與習閉門會面的談話內容。馬英九也作出回應稱,雙方事先就協商避開一些「刺眼」詞句。

11月9日,台灣陸委會在立法院要求下公布了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閉門會面的談話內容。此前,台灣公眾尤為關切馬英九在此次與習會談時,究竟如何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對此,馬政府解釋說,馬在同習的閉門會議中有談到一中各表。

而陸委會公布的談話內容顯示,馬英九在會上對九二共識的說法是:「1992年8月1日我方國家統一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決議,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

馬還在會談中進一步說:「兩岸在1992年11月達成的九二共識,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涵義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這就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我方表示內容完全不涉及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因為這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容許的,這樣的定位非常明確,也獲得台灣多數民意的共識」。

台灣中央社在相關報導中引述馬英九表示,「習馬會」原先設定的目標大部分都達成,包括當習近平的面講「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以及「中華民國憲法」或憲政體制不容許「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這並非討好中共,而是台灣的憲法不允許。

馬英九還特別聲明,他在與習的會談中,講了兩次「憲法」,1次「中華民國」,1次「一中各表」,「該講的都講了」。

在陸委會公布馬、習閉門會談的談話內容前,馬英九在新加坡的公開致辭中談及「九二共識」時僅提「一中」未提「各表」,由此引發台灣輿論的質疑。

回到台灣後,馬回應稱,雙方在公開致辭只談題目,閉門會談再談涉及複雜定義的詳細內容。

台灣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則透露說,馬準備講稿時堅持要出現「各表」,原先有「兩岸都確認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按照中華民國憲法架構,這就是一中各表」等詞句。但兩岸事前溝通時,大陸方面提議雙方首次見面不要「刺激對方」,後雙方商定習馬致辭時「保持和諧」,不出現「刺眼」詞句。所以,習不提「反對台獨」、「兩岸同屬一中」、「一個中國」,馬則不提「中華民國」。

他透露說,台方因擔心大陸不守信,還特地準備了兩個版本的致詞。

北京方面,則至今未公布任何一方的談話內容。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