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神秘的珞巴族狩獵風俗

【新唐人2013年12月29日訊】 珞巴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珞巴」意為南方人。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以西的高山峽谷地帶,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交通十分不便。架棧橋、過獨木、爬「天梯」、飛溜索、穿藤網,是珞巴族的交通絕技。直到20世紀中期,珞巴族社會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階段,刀耕火種兼營狩獵,大型獵物平均分配的古老習俗,至今還在沿襲。

在浩瀚的高山峽谷地帶棲息著數百種野生動物,如扭角羚、岩羊、香獐、小熊貓、熊、虎、白猴、穿山甲、鼯鼠、水獺、雲豹、雪豹、大蟒蛇、雙角犀鳥以及成群的野豬、野牛、羚牛等,在中印傳統習慣線北側還有大象、獅子活動。為珞巴族獵人提供了良好的狩獵條件,創造了天然的理想獵場。

珞巴族在長期的狩獵、採集和農業生產活動中,培養了對自然現象敏銳的觀察力。他們根據月相盈虧、寒暑冷暖、草木榮枯等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來判斷年月日,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徵的曆法–物候歷。珞巴族以桃樹開花為歲首,月亮周期變化十二次為一年。

每年莊稼收穫后,珞巴族都要舉行近兩天的豐收節,叫作昂德林節。節日期間全村男女身穿盛裝,各家端出準備好的美酒,共享節日食品。

珞巴族人傳統的主食是玉米和雞爪谷。燒烤是他們最常見的加工食物的方法。「達睞媽拜」是一種黏坨狀的食物,做成後用手抓食,這是珞巴族人喜愛並常享用的一種食物。
  
珞巴族男子一生有時間70%狩獵 


  
珞巴族擅長狩獵聞名於世。健康男子一生用於狩獵的時間佔去40年左右。一生中狩獵佔去了半生的時間。有一位阿保(老大爺)牛布活了74年,從10歲開始跟隨長輩進山狩獵,直到69歲停止狩獵,狩獵佔了他一生的70%多的時間。他獵獲的獸角、獸牙和獸頭掛滿了他墳堆上邊的整個草棚。

珞巴人的肉食主要來自狩獵,副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狩獵。狩獵分為兩大季節,冬季到高山雪線附近,獵獲野牛,主要獵取肉食;夏季上高山獵取香獐。其餘農閑季節到附近的原始森林里獵取供食用的野豬、熊、黃羊等。頭戴熊皮帽,肩挎「阿嘎」(毒箭筒),腰系「俄夏」(長刀),手持「阿里」(強弓),短褲赤腳,行走如飛。

狩獵祭祀
  
在珞巴族的觀念中,世上萬事萬物都受神靈的支配和主宰,樹有樹神,山有山神,獸有獸神,每種動物都有它的主人。珞巴人的這種認識是不足為怪的。因為,在人類的原始時期,萬物有靈、靈魂不死觀成為各種崇拜的思想基礎。他們崇拜的方面很廣,崇拜它們是出於敬仰,希求庇佑和幫助,得到美好的結果,達到理想目的,已經得到的東西不再失落,避免它們發怒而帶來厄運。珞巴族的信仰與崇拜自然的結合,繁瑣的祭祀事項就是明證。僅從進山狩獵開始至返回就有七道祭祀手續。不妨僅舉幾例。

擅制毒藥的獵人

進山挖毒。生長在海拔四五千米處的一枝蒿是最理想的毒蒿,毒性特別大,人吃0.5克就會斃命,是毒箭的毒源。11月份挖取毒蒿塊莖時,要面對高山向山神獻9種飯菜和一隻雞,並高喊:「請山神允許挖毒,不要傷人,保佑多獲野獸。」山澗有了迴音方開始挖毒。
  
珞巴族狩獵工具主要是使用弓箭,毒源豐富、攜帶輕便,不怕雨淋,使用方便、散毒快捷。弓箭既是狩獵工具,也是防身武器,每個成年男子都有自己心愛的弓箭,樂於別人誇獎弓箭製作的上乘,弓箭不離身。小孩從孩提時起就練弓射箭。每個男子都是優秀的射手。弓箭射程一般在百米以內,百發百中。毒箭擊中的大型野獸,見血后不足百步即可斃命。跟蹤追擊是常用的方法,雖耗去了許多體力和歷盡艱辛,但成功率相當高,幾乎很少撲空的,獵人們喜歡這種狩獵方式。當然設圍下套等10餘種方法也是常用的。
  
獵人們熟悉各種野獸的活動規律,在深山老林中靠肉眼觀察足跡判斷是什麼野獸、何時從此通過,然後採取不同的捕獲方法,一般是春天套野豬、黃羊,夏天在高山套香獐和野牛等。
  
做弓和制毒都要秘密地進行,並且忌諱不少。獵人們既是打獵的能手,也是製作弓箭的專家。珞渝地區有數十種竹子,最粗的達27公分。有一種叫「達帕」的翠竹,砍下竹竿后削成所需要的長度、厚度和寬度,然後將削成的竹子放在文火上慢慢烤乾,邊烤邊修理,成形後用細繩將彎度固定起來。這樣,弓拉得再彎也不會折斷。弓繩是用一種比鐵絲還結實的瑞香樹的纖維搓成的,指拇粗的一根細繩6個人也拉不斷。砍竹、割纖維、借山洞都要向「主人」敬獻飯菜和酒肉,同樣,不得他人知曉。
  
在山洞制毒,要向山神敬祭食物和一隻活雞。制毒期間,不得告知獵人的去向,家人不說「死」、「無」、「空」字,家人、外人均不得觀看、撫摸,以免得罪了獸神、山神,狩獵會撲空的。制毒時嚴禁在莊稼地附近製作,否則,禾苗會枯死,毫無收成的。

行前祭祀
  
獵人臨行前進行「陶桑」。將一把柏樹枝沾上酥油及少量食物,斟上一碗白酒,點火時對灶神說:「咱們一道進山,背回更多肉食。」將點燃著的柏枝扔于屋外。出屋前,女主人用四個指拇抹上灶煙灰塗于獵人的胸前,以此代替灶神,說是男人外出灶神伴隨可以事事如願。獵人下竹樓時還將所有野獸的名字一一喊出來,說:「統統趕來,讓我獵獲。」忌諱三天。獵人離家后,家人在竹樓木梯左側交叉栽二根鮮竹,交叉處橫放一把鮮樹枝,三天內禁止生人入內。家人不得談論獵人去向。
  
敬祭山神
  
獵人抵達獵場后舉行「江達」祭儀:砍四根木棍,兩面削平並刻上斜紋,並排插入地里,前面鋪上香蕉葉,上放五堆大米,大米前面放一個熟雞蛋,將雞殺掉,雞血和雞毛塗于木棍和雞蛋上,獵人開了腔:「請山神、獸神將你的野牛、野豬、扭羚牛、香獐贈給我;保我平安、幸福、獸肉成堆。」祭儀完后,再察看雞肝,若肝臟有橫紋,說明可獲得野獸;若雞嘴有草、樹葉等雜物,說明大有收穫;再看小腸,若腸滿實,說明這趟可滿載而歸。

有民間傳說,珞巴族的先民們在20代人以前,狩獵方法是圍捕,後來受甩石扔棒的啟示,創造了弓箭,直到三百年前鐵器的輸入,才創製了鐵箭頭。後來有一個著名的《勒布爺爺》傳說中,一位善良的老人告訴勒布,雪山下的草坪上那開白花的「真都」根可以制毒,從此,珞巴族的先民們用一枝毒蒿獲得大量的野獸。傳說情節驚險、曲折、複雜、近似情理,珞巴人代代口頭傳承下來,盛興不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