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延安日記(221)

【新唐人2013年6月30日訊】【編者的話】延安日記》作者彼得•巴菲諾維奇•弗拉基米洛夫,蘇聯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身分,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記形式,根據他的觀點,記述了延安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全書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與蘇共的關系為背景,記述了中共的整風運動、中共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共與當時駐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組織的接觸以及中共與國民黨的關系等問題,均有評述。

延安日記

1945年7月13日

在民族解放運動政黨和馬克思主義政黨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重大的差別。毛在美國人面前如此欣然同意改變黨的名稱,是不無理由的。這種情況根本不是什麼策略問題。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是一種“難得的裝飾品”,藉以掩護他去搞一種與馬克思主義運動完全不相干的、不受其約束的社會運動。

歷史使他不能有別的抉擇:共產黨興起不是他的意願,而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已深入人心,使人無法忽視。於是,他就利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作掩飾,搞出了他自己的哲學“現實的馬克思主義”。這就說明,中共黨內的權力鬥爭,為什麼如此激烈和殘忍。它實際上是中共黨內兩種思想─毛的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爭奪最高權力的鬥爭。因此,黨經歷了十年時間的尖銳衝突,也就不足為奇了。這種衝突,對局外人來說,並非一直都很清楚,可是鬥爭沒有減弱,一直在持續進行。採取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一直到為“純潔文風”而進行的鬥爭)。這是黨內的階級鬥爭,是思想意識形態的鬥爭,是被一種不斷高漲的、極易為沙文主義情緒所左右的民族解放運動不斷激發起來的鬥爭。

這個鬥爭在代表大會上,以毛澤東的勝利而告結束。雖然用毛澤東自己的話來說:“真正的團結還在前頭”。中國民族解放革命運動因日本的失敗而高漲起來,這使中共黨內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力量與小資產階級的“實際生活中的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

康生下來了,新人被提拔到中共的領導位置上。這一事實說明,已經向中共黨內的先進份子作出了讓步,儘管這種讓步只是形式上的。總之,為“真正的團結”而進行的鬥爭還在前頭。事情並不都是按毛所希望的那樣發展的。這顯示了歷史發展的邏輯。
———-

日本人在戰場上仍然是個難對付的力量。盟國為拿下太平洋的每個島嶼,都不得不艱苦作戰。日本守衛部隊抵抗到最後一個士兵。美國人表示擔心,不知道日本人在他們自己的國土上將怎樣接待他們呢。(待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