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問題食品 歐盟擬擴大警報

【新唐人2013年6月10日訊】 因應越來越多的食品詐欺,歐盟計劃擴大警報系統運作範圍。主管健康消費政策的官員表示,歐洲各國可迅速資訊,追蹤並下架問題產品。資料顯示,被拒絕入境歐盟國家的問題食品大多來自中國大陸、土耳其和印度。

據中央社報導,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10日公布「食品和飼料快速警報系統」(Rapid Alert Systemfor Food and Feed, RASFF)的年度報告顯示,去年歐盟發布拒絕食品與飼料入境的通報,其中近50%因有安全風險之虞。

主管健康消費政策的歐盟執行委員柏格(Tonio Borg)說,歐洲各國可迅速交換牛肉摻雜馬肉的資訊,追蹤並下架問題產品,證實這套系統的重要性,歐盟執委會計劃擴大這套系統的運作範圍,遏止食品詐欺。

去年9月,捷克發現甲醇汙染酒品,36人中毒死亡,捷克當局藉通報系統通知其他歐盟國家展開調查,就是這套體系發揮功效的案例。

根據報告,「食品和飼料快速警報系統」去年共通報8797起,比2011年少了3.9%,其中3516起是新案,其他屬後續。526起與市售產品重大風險有關,較2011年少了14%。

資料顯示,被拒絕入境歐盟國家的問題食品,最常見原因是含黃麴毒素、食品容器含甲醛或鉻成分,且問題食品多來自中國大陸、土耳其和印度。

即時更新的「食品和飼料快速警報系統」建置於1979年,加入警報系統的任一國家回報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其他成員國立即可知是否受波及,包括非歐盟會員國如挪威、列支敦斯登、冰島、瑞士,以及即將在7月1日加入歐盟的克羅埃西亞,都是系統成員。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