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新型大國關係」是碗餛飩麵

【新唐人2013年6月10日訊】隨著6月份「習奧會」而來的,是「新型大國關係一詞」被熱炒。什麼是「新型大國關係」?綜覽中共官媒的闡述,其意大致是:凡是有新的大國崛起都要發生衝突與對抗,所以中方希望與美、俄等業已存在的大國,在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在長期保持互利共贏的情況下崛起。並與這些大國平起平坐地主宰國際事務。

可見所謂「新型大國關係」是對「和平崛起」的一個發展。不過這兩個概念都是偽命題。因為「是凡新大國崛起,就要與老牌大國發生衝突」這件事只不過是中共的智囊臆想出來的,並不符合歷史事實。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美國崛起之時,成為世界經濟頭號大國,並且在「美西戰爭」中打敗了歐洲三流國家西班牙。當時世界的頭號巨強是英帝國,美英之間,隔大西洋而立,並沒有發生大國間的衝突與對抗。英國也並沒有「遏制」美國崛起的戰略。

另外,二戰後德國與日本重新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美國也並未與之發生國際政治上的衝突,也沒有遏制他們的戰略。二十世紀初,新崛起的頭號大國是美國,而當時國際政治的主要矛盾是英俄矛盾——英國與俄羅斯帝國之間的矛盾。而俄羅斯帝國並不是一個崛起的大國,相反是一個衰落中的大國。

也就是說,按照中共的定義,「新型大國關係」其實不「新」,它早已經存在了,20世紀初的英國和美國就已經奠定了這個關係。

由此可見中共智囊對近代國際政治的無知,不管是在歷史、還是在現實上,所提出的「國際戰略目標」都嚴重脫離實際,當然也難以取得別人的共鳴,不過是付人笑柄耳。

近代國際政治的一個現實是國家間人員、物資和思想的交流成為常態。國際規則(由一系列國際條約和協議組成)構成了國家間交往的準繩,文化、價值觀成為影響國家間親疏關係的一個深層原因,所謂「道不同者不相與謀」。當然也有實用主義出發的國際交往,如果這種現實需要夠強,還能把兩個嚴重敵對的國家綁在一起。如二戰期間美國與蘇聯的同盟關係。但是這種關係通常難以持久,而且也難以發展出更長久穩定的利益紐帶。如二戰後的美國與蘇聯的關係,馬上又回到了敵對狀態。但價值觀和文化上的關係往往決定兩國間的深層關係格局。美、英,一個是20世紀初新崛起的大國,另一個是老牌帝國。但兩國在語言、民族、宗教和文化上有血脈相連的關係,在政治制度和價值觀上也彼此認可,故而有深層的互利、信任的關係。並沒有演變成遏制與對抗的關係。反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都站在了英國一邊。

中共提「深層大國關係」有一個潛台詞,就是希望在保持制度、價值觀根本對立的情況下,發展與美國的經貿關係,並在國際政治中被美國接受,與美國平起平坐地主導國際舞台。

但問題就在於此:中共要想參與國際事務、地位被別人認可,就要按規則辦事;按規則辦事地前提是按規則思考;要按規則思考的前提是接受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所認可的觀念。所謂「新型大國關係」卻恰恰在是拋棄這一切前提的情況下,光想去拿那個結果,豈可得乎?

「新型大國關係」也相當於是中共給美國交了一張底牌——在兩國關係中,希望美方在不試圖影響中共的國內政治的情況下,在完全接受、認可其國內政治的前提下,發展兩國關係。中共把這種關係叫「新型」,但實際上卻「新」不了,因為這種「道不同」的深層矛盾實在是迴避不了——就算美國有心想躲都躲不開。現在美國的商界已逐漸發現,當初所設想的「大家拋開分歧做生意」的想法是過於天真了。中國加入世貿以後,中國的能源、金融、電信產業並沒有如預想般對外開放;許多美國公司在進入中國投資時被附加條件,如:你想要中國的市場就要出讓技術(技術換市場);或被強制與中國的國有企業合資,為其註入資金、以及提供技術。2010年發生了谷歌被逼出走、今年又發生了蘋果被圍毆。當局用批鬥會的方式對待「不聽話」的外國投資人,更是給美國的商界精英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課——在中國做生意是要「講政治」的!

美國的商界終於開始意識到,中國要成為安全的投資環境,必須讓中共當局按國際規則思考,而它不接受大多數國家所認可的觀念,它就不可能按國際規則思考。

所以「新型大國關係」是碗餛飩麵,餛飩皮裡包的餡是——中共在自己不想做任何改變的前提下,想讓國際社會認可其大國地位、獲取實利。試問這碗餛飩面奧巴馬政府吃的下嗎?

相關文章
評論